您的IP是3.12.153.221,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2014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

北部湾问题研究

来 源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2014 \ 第三篇 分论
作 者
-
浏览次数
2
摘 要
就中国海疆史地的区域性研究而言,南海诸岛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起,围绕南海诸岛历史所开展的研究相对十分活跃,学术界在宏观上对我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依据、基本史实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剖析,在微观上则涉及地名考证、史料辨析等更多的方面,一批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专著先后面世。主要成果有于向东《北部湾边界:海域划界的成功实践》[※注]、张植荣《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及其对解决海疆争端的启示》[※注]、覃翊《北部湾划界问题成功解决意义》[※注]、陈真波《中越北部湾划界的国际法分析》[※注]、安京《北部湾与中国近代海界问题》[※注]等。
关键词

主权

海域

南海诸岛

中国政府

国际法

主权问题

南沙群岛

岛屿

学术界

成果

界线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北部湾问题研究

字体:

北部湾是南海中较为特殊的海域,位于南海西北部,东起广东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面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陆沿海岸;西至越南陆地沿岸;南面紧接我国南海及越南南部海一部分,是三面陆地环绕的一个大海湾。

对于北部湾问题的历史研究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北部湾海域的历史问题,二是有关北部湾海域或岛屿名称的问题。前一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有肖德浩先后撰写的《北部湾问题刍议》[※注]和《北部湾海上通道概说》[※注],前一文认为中法双方在议定1887年的《续议界务专条》时,并没有划分北部湾的边界线。而中法界约中的东经108°03′13″“红线”,仅是划分中国与越南在北仑河口一带交界沿海附近岛屿归属的标志。后一文则回顾了北部湾海上通道的兴衰历史,指出北部湾不仅是我国最早命名的,而且北部湾海上通道也是我国最早开辟的,并被誉之为“海上丝绸之路”。同主题论文还有刘文宗《是“海上边界线”还是岛屿分界线——评越南当局对1887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第三款的解释》[※注]

此外,沈固朝《关于中法勘界斗争中的北部湾海域问题》[※注]一文认为从秦王朝设象郡后到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北部湾一直是中国的专属区域。近代中法交涉中越边界时,北部湾海域和岛屿不在谈判之列;双方签订的《中法续议界务专条》也根本不涉及北部湾,北部湾中不存在108°国界线。条约签订后中国仍然行使着对北部湾大部分地区的主权。

在后一问题研究上的主要成果有李德潮《白龙尾岛正名》[※注]和周定国《“北部湾”称谓质疑》[※注]两文。李文指出白龙尾岛真正的名称为“浮水洲岛”,明清以来又称“夜莺岛”。文中还认为:北部湾海界从未划分,1887年中法界约中的108°03′线是北仑河口附近近岸岛屿归属线,不具有确定浮水洲岛地位的法律效力。周文认为“北部湾”一名来源于越南语,我国最早在1958年采用了这一名称。而新中国成立初以前这一海域被称之为“东京湾”,则是沿袭了近代西方殖民者的称谓。文中指出: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该岛,建立党政机构,1957年为越南政府接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位于北部湾海域中心的夜莺岛沿革也引起学者的关注,这方面学术论文不多,马大正在其散文考察集《海角寻古今》中有如下概略描述:

将军用他海南乡音很重的语言,对我们说:

夜莺岛主权归属的变迁,对北部湾划界于中国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让历史来评说这段是非吧!

2000年中越两国关于北部湾划界协议签署之后,学术界的研究并未中止,而是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主要成果有于向东《北部湾边界:海域划界的成功实践》[※注]、张植荣《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及其对解决海疆争端的启示》[※注]、覃翊《北部湾划界问题成功解决意义》[※注]、陈真波《中越北部湾划界的国际法分析》[※注]、安京《北部湾与中国近代海界问题》[※注]等。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