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42.144.163,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201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资料整理和研究

来 源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2019 \ 第三篇 分论
作 者
-
浏览次数
10
摘 要
其目如次:甘肃至新疆路程(佚名)奉使库车琐记(庆林)哈密至准噶尔路程(佚名)西征纪略(张寅)从军杂记(方观东)西行日记(赵钧彤)西征纪程(王大枢)遣戍伊犁日记(洪亮吉)万里荷戈集(洪亮吉)百日赐环集(洪亮吉)万里行程记(祁韵士)濛池行稿(祁韵士)西陲竹枝词(祁韵士)东归日记(方士淦)红山碎叶(黄濬)荷戈纪程(林则徐)南疆勘垦日记(林则徐)西行记程(杨炳堃)莎车行纪(倭仁)冰岭纪程(景廉)度岭吟(景廉)西征日记(吴慎傑)东归日记(吴慎傑)泽雅堂纪行诗(施补华)额鲁特行程日记(宜珍)西行日记(冯焌光)辛卯侍行记(陶保廉)叶折纪程(王廷襄)河海昆仑录(裴景福)西辕琐记(宋伯鲁)北征日记(李德贻)入关日记(李德贻)西征续录(孙希孟)(据考应为方希孟——作者注)游历蒙古日记(余培森)析游闻见录(易炳熿)昆仑旅行日记(温世霖)抚新记程(袁大化)壬子日程记(袁大化)所收诸篇均原文影印。
关键词

考察团

日记

昆仑

大化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资料整理和研究

字体: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学术实践开创了我国独立自主地与外国科学家平等合作进行科技活动的先例,学术界誉之为中外科技合作的先驱。

1927年至1933年,由中国和瑞典科学家共同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境内,进行了历时6年的科学考察活动。考察团的中方团长是徐炳昶教授,瑞方团长是斯文·赫定博士,袁复礼、丁道衡、詹蕃勋、龚元忠、崔鹤峰、马叶谦、李宪之、刘衍淮、陈宗器、郝景盛、徐近之、胡振锋、刘慎谔和黄文弼等曾作为中方团员参加考察活动,在地质学、地磁学、气象学、天文学、人类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多学科取得了丰硕成果。

1987年是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建团6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并于1987年12月2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纪念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60周年座谈会”,会后中国地质学会以《开创中外科技合作的先驱》为书名编选了纪念集。[※注]全书收编了两部分文稿。第一部分是西北科学考察团60周年的纪念文章和诗作;第二部分是王忱同志(徐炳昶之女)编写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大事记和中国团员著作目录。此外,还附录了当年订立的3个文件,颇具历史价值。2007年气象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八十周年大庆纪念册》。

自此之后,有关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相关文献、资料陆续与读者见面。

徐炳昶、黄文弼、斯文·赫定、贝格曼等人有关此次考察活动的著述,本章已有介绍。除此之外,以下五种著作为我们从多个侧面了解、认识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活动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王忱编《高尚者的墓志铭——首批中国科学家大西北考察实录(1927—1935)》[※注],全书分两大部分,考察实录中收录了徐昶生(徐炳昶)、袁复礼、丁道衡、刘衍淮、李宪之、陈宗器、胡振锋、徐近之、郝景盛等中方团员在不同时期所撰的考察记;资料中收录了有关考察团的相关文件等历史文献。

杨遵仪主编《桃李满天下——纪念袁复礼教授百年诞辰》[※注],该集共收录纪念文章78篇,专题论文7篇,袁复礼教授未刊著作4篇。袁复礼教授主要学术业绩在地质学,但该纪念集对袁复礼当年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活动仍多有忆及。

陈雅丹《走向有水的罗布泊》[※注],陈宗器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磁学的开拓者、奠基人,国际知名罗布泊学者。1930年11月底至1931年6月与瑞典科学家霍涅尔测量并完成改道后的罗布泊及其水系的精确地图。1934年4—8月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进行地形、水文、地质、气象等考察。作者是陈宗器之女,该书是陈宗器西北考察的传记,作者所提献辞是:“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父亲和母亲,献给所有不畏艰险走向西部的前辈们。”

有关中瑞西北考察团的介绍和研究,邢玉林、林世田《西北科学考察团组建述略》[※注]评述了西北科学考察团组建过程中的曲折历程,认为科学地了解这段历史“对促进中瑞科学文化交流和加深中瑞两国人民的友谊显有意义”。王忱、徐恒先后发表了《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简介》[※注]和《西北科学考察团六十年祭》[※注],记述更为详述。

作为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黄文弼的边疆考古,在中国边疆研究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的《高昌砖集》《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等都是边疆考古的传世之作。黄烈《艰辛的历程、丰硕的奉献——黄文弼与西北考察》[※注]对黄文弼的学术活动和成就做了系统评估。黄烈还致力于黄文弼遗著的整理,先后出版了《黄文弼历史考古论集》[※注]《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注]。进入21世纪,又有朱玉麒、王新春编《黄文弼研究论集》[※注],荣新江编《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论集》[※注]面世。前书收集了有关黄文弼生平及其西北考古研究的资料和文章36篇,全面展示了学术界对黄文弼及其时代的西北科学研究的全貌,是了解早年西北学术研究的完整画面;后书第一次全面汇集了海内外研究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的重要论文26篇。2015年黄文弼《西域史地考古论集》入选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相关论文还有:刘进宝《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及其成就》[※注],纵横《西北考察团的丰功伟绩》[※注],洪永祥《土尔扈特汗王与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注],[瑞典]诺登斯坦《1927—1935年中瑞科学考察中的自然科学》[※注]等。

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中瑞西北考古考察团工作期间的业绩,王新春《贝格曼与中国西北考古》[※注]做了较为详尽和公正的评述,指出:贝格曼对西北历史、地理中的诸多问题,诸如中国史前史、额济纳地区汉代边防遗址、丝绸之路等方面的研究考证,为西北史地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刘炘《贝格曼黑河大发现》[※注]对贝格曼先后发现上万枚珍贵汉代居延简牍、罕见的新疆若羌小河墓地和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的汉代明水要塞的奇特经历,做了全景式的纪实描述。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