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敦煌诗歌
来 源
:
|
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2019 \ 下篇 转型期的敦煌学——21世纪的中国敦煌学(2001—2019)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 | ||
摘 要
:
|
伏俊琏《敦煌文学总论》[※注],重点考察敦煌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主体,兼及敦煌文学写卷的形态、抄写、题记、来源,并关注敦煌文学的类型学、传播学研究,高度评价了敦煌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陈烁《敦煌文学:雅俗文化交织中的仪式呈现》[※注],从敦煌文献及图像记载的各种民间仪式入手,阐释不同种类的仪式及其文化内涵,重点探讨敦煌民间仪式与敦煌文学的互动互渗关系,试图从新的视角揭示敦煌文学的形态、起源与流变。 | ||||||
关键词
:
|
文学 诗歌 敦煌文献 敦煌 写本 敦煌变文 话本 视角 故事 仪式 民间 |
在线阅读
二 敦煌诗歌
字体:大中小
2006年出版的张锡厚主编《全敦煌诗》[※注]是转型期敦煌诗歌领域最重要的成果。全书共二十册,收录敦煌写卷中所谓的“诗歌”作品4600余首。辑录诗歌作品分为三大类:诗歌类,包括《诗经》《文选》《唐人选唐诗》残卷及散见的诗歌抄本所载诗篇,共2900首;曲词类,包括佛曲、俗曲、俚词,共1200多首;偈颂类,包括诗体劝善文、邈真赞,共400多首。此书对“敦煌诗歌”定义似太宽泛,尤其将佛曲、俗曲、俚词等所谓“曲词类”及邈真赞等所谓“偈赞类”作品,笼统涵盖在“敦煌诗”下,难以得到学界认同。该书文字释录,亦嫌粗糙,多系抄录旧的释文而成。徐俊《敦煌写本诗歌续考》[※注],补充了一批《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注]出版后漏收和新见敦煌诗歌。
随着俄藏以及杏雨书屋藏敦煌文献的渐次公布,学者们在发现新的《秦妇吟》写本,并在缀合和校勘上取得可喜的成绩。徐俊列举了新发现或新拼接的《秦妇吟》残卷(俄藏4568、10740、6176等)。[※注]张新朋对俄藏10740号中的七件《秦妇吟》残片与俄藏4758号做了成功缀合。[※注]张涌泉《敦煌写本〈秦妇吟〉汇校》[※注],进一步将杏雨书屋新刊布羽57R与S.0692相缀接,并提供了新的校本。田卫卫对目前已知的11件《秦妇吟》写本按照装帧方式分别进行了条列叙述和分析,并对相关写本的题记、杂写、正背文字所属文献等情况进行了梳理。这是用写本学的方法来重新整理和研究《秦妇吟》,也可说是研究转型的表现之一。[※注]她还考察了《秦妇吟》在敦煌和中原的传播及其兴衰原因。[※注]
项楚在继王梵志诗研究之后,大力倡导以敦煌文献为基础的唐代白话诗研究。《唐代白话诗派研究》[※注]展现了敦煌白话诗与唐代白话诗派研究上的丰富成果。张子开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敦煌文献中的白话禅诗。[※注]朱凤玉则考察了劝善类白话诗歌,提出通俗白话诗歌不仅对唐代文学发展有着相当的影响,更推动了白话通俗文学的演进。[※注]
武绍卫考出过去长期被人视作“随手杂写”的S.3046文本实为一首回文诗[※注],这个发现不仅为敦煌诗歌研究增加了新的资料,也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篇文字的误解。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