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33.113.227,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0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一 对日本的影响研究

来 源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0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1
摘 要
中外文学比较的影响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在域外的影响和接受情况。其中宋柏年《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介绍了中国文学在国外的流布情况,也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而重点放在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的影响研究上,论述了中国作家、作品、文体、流派、哲学思想等在国外的影响和研究情况。中国古代文学的域外影响研究主要聚焦在东亚地区,日本文学、朝鲜—韩国文学都深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此外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的文学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学

小说

学报

中国文化

诗歌

影响

源氏物语

读本

名著

流布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一 对日本的影响研究

字体:

中国古代文学对域外影响最大的是日本,因此中日文学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点,成果也最为丰硕。王向远《近二十年来我国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述评》(《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第2期),王琢《20世纪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暨南学报》2009年第4期)等综述性论文已对中日文学关系的研究史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王琢在文章中指出,中日文学关系研究的学术史很长,并以1978年至20世纪末的新的历史时期为中日文学关系研究的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硕果累累。

1.对日本文学影响的总体研究。严绍璗、中西进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注],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王晓平《中国文学在日本》等著作,都以交流史为中心,以实证考据为基本方法,论述了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具体影响。

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注]探讨了中日神话的关联性,日本古代短歌中的汉文学形态,日本古代小说的产生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白居易文学在日本中国韵文史的地位与意义,中世时代日本女性文学的繁荣与中国文学的影响,明清俗语文学的东渐与日本江户时代小说的繁荣等。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注]讨论了袁宏道“独抒性灵”说对山本北山的清新诗论的影响,袁枚的《随园诗话》对广濑淡窗的《淡窗诗话》的影响,明清小说对日本前近代小说的影响,明清小说批评对前期读本作者的影响,明清小说批评对曲亭马琴读本的影响等内容,选题独到,论述详细,是较为扎实的论著。严绍璗、王晓平《中国文学在日本》[※注]第一章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东传日本的文化背景,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在日本的流布形式;第二至五章,探讨了日本汉文学、古代“翻案”文学、古代“物语”和古代“和歌”中的中国文学形态。该书“力图描述中国文学在日本流传的轨迹和方式,阐明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学的过程中,本民族文学在内在层次上所产生的诸种变异;探讨日本人的中国文学观的形成、发展和变革,对日本学者翻译、评论和研究中国文学过程中形成的学术流派、研究特点、成就、发展趋向做概括的评介”。(前言)严绍璗《中国文化在日本》[※注]一书的第四章,从《怀风藻》、《万叶集》、《竹取物语》、《源氏物语》等作品中,找寻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影响因子。高文汉《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注]以通史性质论述了日本汉文学的发展及重要作家作品的情况,评述了日本的汉诗、汉文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联性,同时也涉及日本物语文学《竹取物语》、《源氏物语》对中国文学的吸收与借鉴。

2.对日本小说的影响研究。王晓平《佛典·志怪·物语》[※注]第三部分《渊海篇》着重阐述了中国经史叙事文学、志怪小说在日本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马兴国《中国古典小说与日本文学》[※注]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东传日本的概况,指明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搜神记》对日本神话传说的影响,《世说新语》在日本的流布情况,《游仙窟》对日本古代说话文学、物语文学、中世近世小说的影响,唐传奇对日本平安文学、江户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影响,《三国演义》对日本文学与社会的影响等。李树果《日本读本小说与明清小说: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透视》[※注]一书共六章,主要通过《剪灯新话》、《三言》、《水浒传》这三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小说来说明它们在日本江户时代读本小说中的影响。作者指出,尽管日本读本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千头万绪,“但归根溯源,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部书。一是《剪灯新话》(包括《余话》)的影响,从而使日本产生了翻改小说,为读本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别具特色的方法。二是‘三言’,通过翻改‘三言’便产生了日本前期读本。三是《水浒传》,通过翻改《水浒传》便产生了日本后期读本”。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学对日本小说《源氏物语》的影响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也最为深入。叶渭渠、唐月梅两位日本文学的翻译家合写的《中国文学与〈源氏物语〉——以白氏及其〈长恨歌〉的影响为中心》[※注]一文认为《源氏物语》依照日本传统文学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吸收中国文学理念和方法,尤其是白居易的文学观与《长恨歌》精神而达到交融的最好典范。从宏观上看,《源氏物语》受到了中国文化中的佛教、儒学的影响,从微观上看,受到了白居易的文学观的影响,而白氏《长恨歌》的讽喻与感伤的思想结构也深刻地影响了《源氏物语》的创作。姚继中《〈源氏物语〉与中国传统文化》[※注]指出唐代变文、传奇、白居易诗对《源氏物语》有着重要影响。黄建香《论白居易〈白羽扇〉对〈源氏物语〉的影响》[※注]也涉及了白居易对紫式部《源氏物语》的影响。

3.对日本诗歌的影响研究。萧瑞峰《日本汉诗发展史》[※注]虽然以日本汉诗的发展历程为主题,但书中探讨了《文选》与《白氏文集》对日本王朝诗坛的影响。刘丹《日本僧侣汉诗与杜甫》[※注]一书以大典禅师和六如上人两位杰出诗人为研究对象,指出他们的汉诗中善用杜诗,以杜诗为典,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影响的一个侧面。尹允镇、徐东日、禹尚烈、权宇四人合著《日本古代诗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联》[※注]介绍了中国文学对日本“记忆歌谣”、《万叶集》、《怀风藻》、《古今和歌集》、近世汉诗、俳谐等作品的影响。近些年,影响研究更为深入细致,论题也较新颖,如曹颖《唐诗远播扶桑时:从意象“竹”分析唐诗对于日本文学的影响》[※注]指出菅原道真等日本文人的咏竹诗,大多受到白居易笔下竹子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日本现代著名作者夏目漱石的诗作。中国的诗歌理论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赵乐甡《和歌理论的形成与我国诗学》(《日本文学》1987年第3期)和《日本中世和歌理论与我国儒、道、释》(《吉林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曹旭《〈诗品〉东渐及对日本和歌的影响》(《文学评论》1991年第6期)等论文,都是这方面研究的突出成果。

此外,张哲俊《母题与嬗变——从〈枕中记〉到日本谣曲〈邯郸〉》(《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母题与嬗变——从明妃子故事到日本谣曲〈王昭君〉》(《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日本能乐的形式与宋元戏曲》(《文艺研究》2000年第4期)探讨了中国古代戏曲对日本戏曲文学的影响。于长敏《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对中日古代神话、民间故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