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43.218.86,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1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第四节 文学工具书的编纂

来 源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19 \ 下卷
作 者
-
浏览次数
5
摘 要
尤其是朱一玄在明清小说资料汇编方面有不少成果,计有《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水浒传资料汇编》、《西游记资料汇编》、《儒林外史资料汇编》(以上四种与刘毓忱合编)、《金瓶梅资料汇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红楼梦资料汇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等。
关键词

年谱

年鉴

资料汇编

文学

红楼梦

书目

人物

文学家

小说

提要

作家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第四节 文学工具书的编纂

字体:

文学工具书对于文学研究具有资料索引、文献查证等基础的作用,因此文学工具书的编纂也受到学界的重视和践行。文学工具书的编纂主要包括年谱、年鉴、书目、辞典、参考资料等编纂。

一年谱的编纂

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年谱编纂占有重要地位,自孟子即有“知人论世”之说,强调了对人物事迹时代的把握。而年谱因为在谱主世系、师友渊源、仕履行实、事迹言动方面的记述,对深入了解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年谱中多有谱主诗文著作系年考订,更便于钩沉参稽。年谱之兴起,学界多上溯于宋代,既有同时人物的年谱出现,也多有前代人物年谱撰著。此后年谱蔚然大兴,体例全备,在系年与纪传并擅的体制特色之下,提供了丰赡多样的文学研究成果。年谱编纂往往是细致考察作家作品的前提与基础,很多学者都提倡在进行作家研究的前期着手编定年谱,这一带有朴学色彩的撰著行为在古代文学研究中颇堪注目。

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年谱编纂可谓空前繁荣,举凡历代大家名家,皆有谱作问世,甚至有些作家有多种年谱。这其中当然有历代编纂递嬗的积淀,更多则是当下学人的贡献。有些著作带有发凡起例的功绩,尤其值得推重。比如于北山所编纂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三家年谱,此三书皆成于20世纪60年代,但直至2006年方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齐。年谱搜罗宏富,遍及总集、别集、方志、大典诸书,辑补大量逸作;在考订方面精审详核,对人物生平行止、交游、诗文系年有详细考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并不局限于个案作家作品的考察,更着力论述其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使得考订不再孤立,而成为有鲜活场景的文化事件。在体例方面,作者独创时事一栏,在各年行实考述之前,先行论述其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为具体诗文、人物动止提供了广阔的理解与阐释空间。可以说,这套年谱集合了系年与评传的特性,为体察人物提供了深入而详尽的研究成果,也为年谱编纂提供了典范性的示例。正像出版前言所述,“其篇幅之巨,考证之详,至今无可替代者”。

由于单种年谱的分散,相应成果难以罗列,这里只能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丛刊类著述加以绍介,略具管窥之意。出版物中既有古人年谱的校点新刊,亦有今人新撰著述。

中华书局有“年谱丛刊”类目,目前可见者已颇具规模,如《陶渊明年谱》(宋王质等撰)、《韩愈年谱》(宋吕大防等撰)、《石介事迹著作编年》(陈植锷撰)、《司马光年谱》(明马峦、清顾栋高撰)、《王安石年谱三种》(宋詹大和等撰)、《苏轼年谱》(孔凡礼撰)、《秦少游年谱长编》(徐培均撰)、《吕祖谦年谱》(杜海军撰)、《朱熹年谱》(清王懋竑撰)、《黄宗羲年谱》(清黄炳垕撰)、《戴名世年谱》(戴廷杰撰)、《吕留良年谱长编》(卞僧慧撰)、《查继佐年谱》(清沈起撰)、《查慎行年谱》(清陈敬璋撰)、《阎若璩年谱》(清张穆撰)、《阮元年谱》(清张鉴等撰)、《莫友芝年谱长编》(张剑撰)、《沈曾植年谱长编》(许全胜撰)等。

刘跃进、范子烨编《六朝作家年谱辑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为卞孝萱主编《六朝文学丛书》之一种。本书汇集了由16位学者撰写的18种六朝作家年谱,包括袁行霈《陶渊明年谱汇考》、王孟白《陶渊明年谱简证》、杨勇《陶渊明年谱汇订》、杨勇《谢灵运年谱》、范子烨《临川王刘义庆年谱》、丁福林《鲍照年谱简编》、罗国威《沈约任昉年谱》、曹融南《谢朓事迹诗文系年》、陈庆元《王融年谱》、胡德怀《四萧年谱》、俞绍初《江淹年谱》、牟世金《刘勰年谱汇考》、张伯伟《钟嵘年谱简编初稿》、李伯齐《何逊行年考》、罗国威《华阳隐居陶弘景年谱》、詹鸿《刘孝绰年谱》、跃进《徐陵年谱简编》、鲁同群《庾信年谱》等。另行附录刘跃进编写的三种附录:《本书所收年谱出处及作者简历》《六朝作家年谱参考文献》和《六朝作家生平研究论文要目》。此书的编纂既体现了编纂者对于六朝作家年谱学术价值的重视,也寓意着编纂者对于中古文学研究的学术反思。刘跃进在前言《归于平淡后的思考》指出:“近一个世纪的中古文学研究从沉寂到活跃,从零乱到系统,学术进程的每一次大踏步跨越,视野的开阔、观念的更新固然起到了先导作用,而基础资料的发掘与整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为整个研究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年谱的编纂正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工作。

吴洪泽、尹波主编《宋人年谱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则集中于宋人年谱的搜罗与整理。全书收录谱主188人,年谱163种,附录有人名索引,共计500万字,分十二册出版,为收录有宋一代人物年谱最多的著述。此书以整理点校形式出版,宋人宋谱基本全收,一人多谱者选录有最早或典型性的二至三种,今人所著散见于各刊物或油印本的宋人年谱亦行收录。此书对于宋代文学研究的促进作用自不待言,使用检索也甚为方便。但限于条件,今人以专著形式出版的年谱多未收录。

王庆生《金代文学家年谱》(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22卷,是首部金代文学家年谱的有机集成,收录有金一代文学家共242人的年谱,除元遗山已有缪钺、狄宝心先生详谱未收外,几乎囊括金代《中州集》《中州乐府》《河汾诸老诗集》三书全部作家。全书资料丰富,考订精审,为金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项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基础工程。

章培恒主编《新编明人年谱丛刊》(复旦大学出版社自1993年陆续出版),对明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进行编排纂录。章培恒著有《洪昇年谱》,以翔实精审著称,其主编之作则体现了他对明代文化的整体把握,谱主选择多有深意。计有《沈周年谱》(陈正宏撰)、《李东阳年谱》(钱振民撰)、《祝允明年谱》(陈麦青撰)、《康海年谱》(韩结根撰)、《王世贞年谱》(郑利华撰)、《钟惺年谱》(陈广宏撰)、《杨维桢年谱》(孙小力撰)。[※注]此外,还有李圣华《方文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共收录三十九位戏曲家的年谱。作者早年即撰有《汤显祖年谱》,此后在补订此谱的同时,将研究范围渐次扩大,除徐霖、王济、郑若庸等八人生于嘉靖之前,可作为先行者入谱外,其余谱主多活动于万历或天启、崇祯之间,这也是书名的由来,而晚明则是戏曲——传奇的黄金时代,在中国戏曲史上的成就仅次于元。全书共分苏州、浙江、皖赣三卷,各谱前有引论,对谱主的创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介,其后则为具体事迹编年。年谱搜罗宏富,材料详尽,对较为重要的曲家生平有细致的考辨,且各谱主之间的交往与文学活动,往往通过年谱而得以勾连,从而提供了晚明时代戏曲史的大致面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对这一阶段的戏曲史认识。

另外,还应该提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影印出版的《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此书共200册,下限至民国止,收录年谱类著述1212种,涉及谱主1018人,为目前收录最多、规模最大的年谱汇录,其间多有文学家年谱。

二年鉴的编纂

文学年鉴对年度文学创作与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带有鲜明的资料性与工具性,是了解文学发展与研究样貌、揭示文学发展规律的重要参考。这方面的贡献,当首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研所在80年代初期即由陈荒煤大力提倡编纂文学研究年鉴,以反映文学研究成果与现状,并提供研究的资料、文献及相关线索。在新的时代气象与学术要求之下,《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1》顺利出版。此后又有其他内容和类型的更为专门的文学年鉴问世。目前所见最具有连续性、形成一定规模的专门学科性质的古代文学年鉴,当属唐代与宋代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年鉴》分为研究概况、创作概况、重要会议及学术活动、研究论文选辑、纪事、文献及资料等部分,采辑丰富,很能反映一年当中文学研究的状况,其中研究概况方面又细分为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等类目,并特别介绍了日本与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的情况,显现出新的时代面貌。此书后来一直持续出版,其间栏目略有调整,1989因经费问题停刊,后于1990年合刊。自1991年开始,因增设文学创作介绍及评介内容,此书更名为《中国文学年鉴》,一直出版至今,其间多有双年刊。在栏目设置上又突出了作品选编的分量,推出笔谈、新书评介,重视各学科、各专题研究的综述。可以说,此书的连续出版对于了解新时期以来文学发展情况与研究动向提供了详细的参考。

刘世德、徐公持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年鉴》于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述评,按照古代文学的各个时段与体裁专题划分,介绍一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突出总结性与客观性;第二部分为论文提要,重点推介重要论文或有独到见解之作;第三部分是古代文学方面论文与书籍的目录,纳入了中国香港与台湾及国外的研究成果;第四部分为纪事,介绍学术活动与相关信息;第五部分是古典文学工作者人名录,简单介绍了相关学者情况。此书内容细致,但此后未能继续出版。

刘扬忠、钟振振、霍有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于2006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4》。此书力图总结一年内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篇幅较大,近80万字。在栏目设置上,有“专家笔谈”,为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谈;有“学者研究”,为著名学者的学术研究述论;有“论文选粹”,精选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章;有“商榷与探讨”,关注学界较集中的争论;有“回顾与展望”,为专题领域内的研究综述;有“论文摘要”;有“本年度古代文学研究综述”,以时代与专题划分;有“博士论文摘要”;有“本年度古代文学研究论文、专著索引”;有“学术动态”,及时提供学界讯息;有“博士新人谱与学科点介绍”,重在推介。从内容而言,这一年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足资参考。但嗣后亦未见续出。

傅璇琮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为唐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创办于1983年,至今已编辑出版14辑。自1995年辑起,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年鉴设有“一年记事”“一年研究综述”“一年论文摘要”“问题讨论综述”“研究与整理”“新书选评”“港台和海外研究”“专著索引”“论文索引”等栏目,全面反映每年国内外唐代文学的研究概况及主要成就,同时也反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某些薄弱环节,又能提点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特别在研究资料的系统性方面具有重大的优势。

刘扬忠、王兆鹏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为宋代文学学会的会刊。前身为刘扬忠、王兆鹏、刘尊明主编《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于2000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其学术宗旨是“对已有的文献资料和学术成果进行阶段性的综合整理和全面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以避免词学界研究的重复,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年鉴设有“会议追踪”“研究综述”“专题讨论”“博士论文提要与论文摘要”“新著书评”“海外传真”以及“论文与论著索引”等。《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以《词学研究年鉴》为基础扩充而来,迄今已出版六辑。成为宋代文学学会的会刊后,采用两年或三年合刊的形式,每届宋代文学会议出版一辑,旨在充分及时地反映宋代文学研究的整体面貌。

唐代、宋代是古代文学研究中较为成熟的时段,年鉴的出版其实也如实反映了研究的现状。

三 书目的编纂

古代小说的书目编纂也较为丰富。程毅中《古小说简目》(中华书局1981年版)、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韩锡铎、王清原《小说书坊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江苏社会科学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宁家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年版)、朱一玄、宁稼雨、朱桂声编著《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刘镇伟、王若、韩俊英《大谷本明清小说叙录》(大连出版社1995年版)、陈桂声《话本叙录》(珠海出版社2001年版)、周勋初《唐代笔记小说叙录》(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等都是此类著作。此外,还有小说书目研究著作,如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等。

四 辞典的编纂

随着文学研究的进展,各种文体、人名、研究大辞典的编纂也开始兴起。主要有古代文学家辞典、文学作品鉴赏辞典以及经典名著辞典三大类型。

古代文学家辞典,以中华书局所推出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为代表,虽然属于工具书性质,篇幅有限,但所作考述皆有较高学术水准。此书共分七卷:先秦魏晋南北朝卷(曹道衡、沈玉成编撰)、唐五代卷(周祖譔主编)、宋代卷(曾枣庄主编)、辽金元卷(邓绍基、杨镰主编)、明代卷(李时人主编)、清代卷(钱仲联主编)、近代卷(梁淑安主编)。这一套工具书不仅搜括了此前众多未被关注的小家,突出了“求全”的追求;而且在考证方面多有订补,强调了“求实”的一面。作为工具性质的撰著,达到了较高的学术品位。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自1983年出版《唐诗鉴赏辞典》后,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该社逐步扩充选题范围,于是形成文学鉴赏大辞典系列,包括先秦诗、汉魏六朝诗、唐宋词、宋诗、元曲、元明清诗、元明清词、明清传奇、古文、古小说、新诗、现代散文等系列辞典,字数达2500万字。这一书系多邀请名家撰稿,精选篇目,细作赏析,通俗易懂且具有较高学术品位,并附有人物小传与相关索引。对于古代文学研究成果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典名著辞典,集中于明代四大奇书与清代《红楼梦》,主要有: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1986年版),沙先贵《水浒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白维国《金瓶梅辞典》(中华书局1991年版),曾上炎《西游记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周汝昌、晁继周主编《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施宝义等编著《红楼梦人物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杨为珍、郭荣光主编《红楼梦辞典》(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孙逊、孙菊园《红楼梦鉴赏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年版)等。与《红楼梦》的文学地位相当,有关《红楼梦》的辞典也是为数最多的。其中周汝昌、晁继周主编的《红楼梦辞典》问世最早,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规模最大,彼此独具综合性的检索功能。前书共收词语九千余条,达百万字。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建筑、科举、刑律、宗教、职官、音乐、绘画、医药、植物学、占卜、风俗礼仪等众多方面。后书由冯其庸、李希凡任主编,陶建基、吕启祥、邓庆佑、胡文彬、顾平旦等任编委。另外,还约请了所内外有关《红楼梦》研究的各个方面的专家和研究者撰写条目。共收一万多个词条,二百余万字,分上下两编和附录五种。上编包括廿一类:词语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称谓、职官、典制、礼俗、岁时、哲理宗教、诗词韵文、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红楼梦人物、文史人物、地理。下编包括八类:作者家世交游、红楼梦版本、红楼梦译本、红楼梦叙述、脂砚斋评、红学词语、红学书目、红学人物。附录五种为: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史事系年,红学机构、刊物及会议便览,《红楼梦》人物表(一)(二),曹氏世系简表,大观园图。后经大幅修改的增订本,于2010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此外,孙逊、孙菊园《红楼梦鉴赏辞典》全书共十四个门类,少数门类下也有再分小类的,正文部分收词3000余条,附录4种,分类的多样,条目的细密,详细的注解与翔实的考证都是本书的特点,因而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学术含量。书中更附有540余幅清丽雅致的精美图片,极有古典韵味,可谓汇集了《红楼梦》各种插图本的精华。

五 参考资料的编纂

作家作品的研究资料汇编也是古典文学的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资料汇编不仅可以综观作家作品在历代的接受与评价,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其文学史价值与地位;更有可能以此为线索,从而勾勒出文学接受史的大致线条。如北京大学编纂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即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文献。

这方面的工作,可以中华书局所出“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为代表,目前已有《三曹资料汇编》(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裴斐、刘善良)、《杜甫卷》(上编)(华文轩)、《韩愈资料汇编》(吴文治)、《柳宗元资料汇编》(吴文治)、《白居易资料汇编》(陈友琴)、《李贺资料汇编》(吴企明)、《李商隐资料汇编》(黄世中、余恕诚、刘学锴)、《杜牧资料汇编》(张金海)、《欧阳修资料汇编》(洪本健)、《苏轼资料汇编》(四川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研究室)、《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傅璇琮)、《张耒资料汇编》(周义敢、周雷)、《秦观资料汇编》(周义敢、周雷)、《曾巩资料汇编》(李震)、《李清照资料汇编》(褚斌杰、孙崇恩、荣宪宝)、《张孝祥资料汇编》(宛新彬)、《陆游资料汇编》(孔凡礼、齐治平)、《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湛之)、《辛弃疾资料汇编》(辛更儒)、《吴文英资料汇编》(马志嘉、章心绰)、《金瓶梅资料汇编》(黄霖)、《水浒资料汇编》(马蹄疾)、《红楼梦资料汇编》(一粟)。

更大型的文学资料汇编,当属中华大典文学典的编纂。此书由程千帆主编,共分六个分典:先秦两汉文学分典(任继愈总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分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卞孝萱主编)、宋辽金元文学分典(曾枣庄主编)、明清文学分典(吴志达主编)、文学理论分典(任继愈总主编)。这一套大书对古典文学各方面知识进行了全面搜罗,在系统性、实用性方面皆有可称,总字数达4500万,堪称古典文学百科全书。

此外,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程国赋《隋唐五代小说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罗书华《中国历代小说批评史料汇编校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等侧重于小说研究资料汇编。尤其是朱一玄在明清小说资料汇编方面有不少成果,计有《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水浒传资料汇编》、《西游记资料汇编》、《儒林外史资料汇编》(以上四种与刘毓忱合编)、《金瓶梅资料汇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红楼梦资料汇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等。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