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35,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0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

五 简牍典籍分类及篇章特点

来 源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0 \ 上编 简牍典籍
作 者
-
浏览次数
1
摘 要
马王堆帛书《周易》,马王堆帛书《系辞》,马王堆帛书《易之义》,马王堆帛书《要》,马王堆帛书《缪合》,马王堆帛书《昭力》,上博简《周易》,王家台楚简《归藏》,上博简《诗论》,阜阳汉简《诗经》,武威汉简《仪礼》,马王堆帛书《丧服图》,上博简《乐礼》,上博简《乐书》.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八角廊汉简《论语》,八角廊汉简《孔子家语》(?银雀山汉简《吴孙子》,银雀山汉简《齐孙子》,银雀山汉简《尉缭子》,银雀山汉简《六韬》,张家山汉简《盖庐》,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简《军令》。另外骈先生的有些分类还需再讨论,比如他将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归入六艺,似乎有些不妥。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汉简

简牍

八角

日书

老子

儒家

竹简

典籍

阴阳五行

周易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五 简牍典籍分类及篇章特点

字体: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简牍佚籍大量出土,湖北、湖南、甘肃、新疆、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青海等省区,是出土文献考古发掘的重点地域。这些简牍佚籍是当时社会生活及思想发展的真实记录,但从出土地域上看,这些地区出土简牍又各有特点:甘肃、新疆、内蒙以汉晋边塞文书为主,甘肃、新疆、内蒙的民族文字简牍,又为简牍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湖北、湖南、河南、山西以战国、秦汉古籍为主;山东、河北、江苏、陕西、安徽以汉代古籍、文书为主。湖南长沙的三国吴简更具地方特色。总结这些出土史料,有三大基本特征:一种意见是出土环境有遗址、墓葬两类;二是埋藏性质分有意、无意两种;三是内容分典籍、文书两系[※注]

墓葬出土书籍约106种,其中战国书籍约35种,秦代书籍约8种,汉代书籍约63种[※注],总量超过30万件,因此对简牍的合理分类是必需的。目前对于简牍典籍分类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按照六经和学派来划分,与《诗》相关的资料有上博简《诗论》、《交交鸣乌》及一些出土文献中对佚诗的引用;与《易》相关资料是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易之义》、《要》、《二三子问》、《缪和》、《昭力》等);与《礼》相关的资料是上博简《昔者君老》、《内豊》等;和儒家相关,特别是与孔门传承相关的资料包括郭店简《五行》、马王堆帛书《德圣》,郭店简及上博简两种《性自命出》,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上博简《子羔》、《鲁邦大旱》、《从政》、《相邦之道》、《仲弓》、《弟子问》、《君子为礼》、《季康子问于孔子》等;与道家及黄老思想相关的资料有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九主》,郭店简《太一生水》,上博楚简《恒先》、《三德》、《彭祖》等。

与古史传说及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有马王堆汉墓《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上博楚简《容成氏》、《融师有成氏》、《竞建内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姑成家父》、《柬大王泊旱》、《昭王毁室》、《昭王与龚之脽》;与兵家相关的资料是上博楚简《曹沫之陈》;与墨家相关的资料是上博简《鬼神之明》;与纵横家相关的资料是郭店简《语丛四》;与古乐相关的资料是上博楚简《采风曲目》;与阴阳家思想相关的是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两种、《刑德》三种;与医学相关的有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等多种;与天文学相关的有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等,与相术相关的有马王堆帛书《相马经》等多种。

另一种意见认为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这是学界主流看法,骈宇骞先生依《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将已出土的简帛典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等类[※注]

六艺。(1)马王堆帛书《周易》,(2)马王堆帛书《系辞》,(3)马王堆帛书《易之义》,(4)马王堆帛书《要》,(5)马王堆帛书《缪合》,(6)马王堆帛书《昭力》,(7)上博简《周易》,(8)王家台楚简《归藏》,(9)上博简《诗论》,(10)阜阳汉简《诗经》,(11)武威汉简《仪礼》,(12)马王堆帛书《丧服图》,(13)上博简《乐礼》,(14)上博简《乐书》,(15)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16)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17)八角廊汉简《论语》,(18)八角廊汉简《孔子家语》(?),(19)上博简《孔子闲居》,(20)阜阳汉简《苍颉篇》。

诸子。(1)马王堆帛书《五行》,(2)马王堆帛书《九主》,(3)马王堆帛书《明君》,(4)马王堆帛书《德圣》,(5)马王堆帛书《经法》,(6)马王堆帛书《十大经》,(7)马王堆帛书《称》,(8)马王堆帛书《道原》,(9)郭店简《缁衣》,(10)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11)郭店简《穷达以时》,(12)郭店简《五行》,(13)郭店简《唐虞之道》,(14)郭店简《忠信之道》,(15)郭店简《成之闻之》,(16)郭店简《尊德义》,(17)郭店简《性自命出》,(18)郭店简《语丛一》,(19)郭店简《语丛二》,(20)郭店简《语丛三》,(21)郭店简《语丛四》,(22)上博简《缁衣》,(23)上博简《子羔》,(24)上博简《曾子立孝》(《内礼》),(25)上博简《曾子》(?),(26)上博简《武王践祚》,(27)上博简《子路》,(28)上博简《恒先》,(29)上博简《曹沫之阵》,(30)上博简《四帝二王》,(31)上博简《颜渊》(《君子为礼》),(32)上博简《性情》,(33)上博简《容成氏》,(34)上博简《鲁邦大旱》,(35)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36)八角廊汉简《哀公问五义》,(37)八角廊汉简《保傅传》,(38)银雀山汉简《晏子》,(39)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40)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41)郭店简《老子》甲本,(42)郭店简《老子》乙本,(43)郭店简《老子》丙本,(44)郭店简《太一生水》,(45)张家山汉简《庄子·盗跖》,(46)八角廊汉简《文子》,(47)八角廊汉简《太公》,(48)长台关楚简《墨子》佚篇(或谓儒家),(49)阜阳汉简《庄子·杂篇》,(50)放马滩秦简《志怪故事》。

诗赋。(1)银雀山汉简《唐勒》(或谓应为《宋玉赋》),(2)尹湾汉牍《神乌赋》,(3)上博简《赋》(待发表)。

兵书。(1)银雀山汉简《吴孙子》,(2)银雀山汉简《齐孙子》,(3)银雀山汉简《尉缭子》,(4)银雀山汉简《六韬》,(5)张家山汉简《盖庐》,(6)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简《军令》。

数术。(1)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帛书,(2)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3)马王堆帛书《五星占》,(4)马王堆帛书《太一辟兵图》,(5)马王堆帛书《出行占》,(6)马王堆帛书《木人占》,(7)尹湾汉牍《博局占》,(8)张家山汉简《历谱》,(9)关沮秦简《历谱》,(10)张家山汉简《算数书》,(11)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甲篇,(12)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乙篇,(13)马王堆帛书《刑德》甲篇,(14)马王堆帛书《刑德》乙篇,(15)马王堆帛书《刑德》丙篇,(16)睡虎地秦简《日书》甲本,(17)睡虎地秦简《日书》乙本,(18)放马滩秦简《日书》,(19)沙市关沮秦墓竹简《日书》,(20)九店楚简《日书》,(21)甘肃武威磨咀子汉简《日书》,(22)湖南沅陵汉沅陵侯吴阳墓竹简《日书》,(23)马王堆帛书《相马经》,(24)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相狗方》,(25)阜阳双古堆汉简《相狗经》,(26)新出居延汉简《相宝剑刀》。

方技。(1)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2)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3)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4)马王堆帛书《脉法》,(5)马王堆帛书《阴阳脉死候》,(6)张家山汉简《脉书》,(7)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8)关沮秦简《病方》,(9)马王堆帛书《杂疗方》,(10)马王堆帛书《杂禁方》,(11)马王堆帛书《十问》,(12)马王堆帛书《合阴阳》,(13)马王堆帛书《天下至道谈》,(14)马王堆帛书《胎产书》,(15)马王堆帛书《却谷食气》,(16)马王堆帛书《养生方》,(17)湖南沅陵汉沅陵侯吴阳墓竹简《美食方》(待发表),(18)马王堆帛书《导引图》,(19)张家山汉简《引书》,(20)上博简《彭祖》。

此外,骈先生还认为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龙岗秦简、敦煌汉简、包山楚简等简牍中的法律资料,应按《隋书·经籍志》的分类列入史部刑法类。

第一种分类法便于进行专题研究,但缺陷有两个:一是标准不统一,既有学派,又有六经,还有天文学等类;二是对有些简牍的学派属性分歧太多,如《鬼神之明》,因此多数学者倾向于第二种分类法。刘向、刘歆亲眼见过古代典籍的原貌,《汉书·艺文志》的图书分类来源于刘向、刘歆的《别录》、《七略》,因此《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有坚实的文献基础。骈先生主张按《汉书·艺文志》分类,是非常有见地的。汉人近古,其言必有所本,《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总体上是不错的,但我们必须清楚,《汉书·艺文志》也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其将儒家地位提升的做法可能与先秦诸子平等争鸣的历史面貌有所距离。《老子》完全可以和儒家六艺相媲美,却被列入诸子,这是《汉志》的思想局限,我们是否继续延续?另外骈先生的有些分类还需再讨论,比如他将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归入六艺,似乎有些不妥。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