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悬泉汉简
来 源
:
|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0 \ 中编 简牍文书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 | ||
摘 要
:
|
《悬泉汉简中若干“时称”问题的考察》(《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发表悬泉汉简“三十二时称”木牍照片、释文,以及90枚有明确时称的简牍释文。2009年,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郝树声、张德芳著《悬泉汉简研究》一书,以悬泉汉简资料为主,从历史学、考古学、简牍学的角度研究了两汉时期的驿置机构,纪年与时称,民族与交通,汉与西域、中亚、罗马的关系,同时公布了部分相关悬泉汉简释文,并作了校释。(三)——以敦煌郡太守人名为中心的考察》(《简帛研究200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文,均发表部分相关悬泉汉简的释文。 | ||||||
关键词
:
|
汉简 简牍 楬 释文 文书 甘肃省 上海古籍出版社 遗址 律令 司法文书 会刊 |
在线阅读
敦煌悬泉汉简
字体:大中小
1990年至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敦煌甜水井附近的汉代悬泉置遗址进行了全面清理发掘。该遗址规模较大,主体及附属建筑占地约22500平方米,使用年代从西汉延续至魏晋。悬泉置为驿传遗址,出土遗物达7万余件,出土简牍达3万5千余枚,其中有字者2万3千余枚,以木质简牍为主,竹简很少,另有帛书、纸文书及墙壁题记。从形制上看,简牍中有简、两行、牍、觚、封检、楬、削衣等。简牍中现存册书50余册,皆以细麻绳编联,形式为二编或三编,有先编后书者,亦有先书后编者。编册时,有一色以简札编册者,有单纯以两行编册者,也有以简札与两行合编,或简札与木牍混编者。简牍中有明确纪年的达1万9千枚,较早者为西汉武帝时物,见“元鼎六年”、“太始三年”、“征和元年”等年号。西汉昭帝以后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简数量居多,年号基本可连续。建武二十六至东汉安帝永初元年亦可连续。最晚的年号为汉安帝“永初元年”。
简牍内容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的诏书及各级官府的通行文书、律令、司法文书、簿籍、私信及典籍等。比如:简牍中有大量通行证件——传,从中可以看出其形式、用途、过往人员的身份及任务,亦可了解乘传人员按级别乘用传车的情况。凡乘传马者大多为官吏及西域诸国使者。驿置道里木牍2枚,其一记载悬泉距张掖、武威等地的距离,其二记载河西四郡部分县置及相距里程。官府文书中不仅有以往简牍常见的郡、县、亭燧文书,还有以往未见或少见的督邮及乡、置文书。
悬泉简牍所见律令大多残断,司法文书则相对完整。律令简20余枚,大多未见律名,据内容考察当有贼律、田律、置吏律、盗律、令乙、兵令、仓令等。所见品式主要有烽火品约及驿置关于住宿、用车、膳食等方面的规定。司法文书中最常见的是爰书,其中与传车、驿马相关的爰书最多。再者为逮书——为追捕和羁押罪犯专设的文书,从中亦知悬泉置住有服役犯人,故效谷县派有狱吏常驻于此参加管理。此外还有劾状等诉状。
簿籍是常用的会计、统计账簿及名册,悬泉置常见簿之名目有田簿、入租簿、平籴租税簿、入钱簿、出钱簿、钱出入簿、入谷簿、出谷簿、谷出入簿、入米簿、出粟簿、出茭簿、兵簿、守御器簿、器物簿、传车簿、出传车簿、传车被具簿、传马出入簿、官牛车簿、日作簿、伐茭簿、任作簿、食鸡簿、长罗侯过置费用簿等。籍之名目有吏名籍、戍卒名籍、骑士名籍、驿卒名籍、户籍、罢卒复作名籍、官奴婢出入名籍、归义羌名籍、刑徒名籍、戍卒廪名籍等。档案之类名目有功劳案、计簿录、当食者案等。
典籍之类大多残损,内容有《苍颉篇》、《急就章》、《论语》、日书、相马经、医药方技、葬书及各式历谱等。
《文物》2000年第5期刊载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敦煌汉简内容概述》、《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公布了敦煌汉代悬泉遗址的发掘及部分简牍的情况。何双全《敦煌悬泉汉简释文修订》(《文物》2000年第12期)和张俊民《〈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校补》(《敦煌学辑刊》2001年第1期)对《释文选》中部分存在疑问和错误的释文重作考释和修正。
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文物研究所胡平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合撰《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书中刊布357件悬泉汉简(汉帛书、泥墙题记)的释文,并作校注。何双全《新出土元始五年〈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考述》(《国际简牍学会会刊》2001年第3号)对墨书题记的释文做了修订和注释。2001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文物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悬泉月令诏条》,书中收录了敦煌悬泉月令诏条的图版、释文、注释及有关论文。
张德芳《悬泉汉简羌族资料辑考》(《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发表与羌族活动及羌汉关系有关的86枚简的释文;《悬泉汉简中若干“时称”问题的考察》(《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发表悬泉汉简“三十二时称”木牍照片、释文,以及90枚有明确时称的简牍释文;《悬泉汉简中若干纪年问题考证》(《简牍学研究》第四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发表有明确纪年的130枚简的释文;《悬泉汉简中的“传信简”考述》(《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发表52枚传信简的照片、释文及考证;《悬泉汉简中的“悬泉置”》(《简帛研究200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发表与悬泉置有关的115枚简的释文。2009年,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郝树声、张德芳著《悬泉汉简研究》一书,以悬泉汉简资料为主,从历史学、考古学、简牍学的角度研究了两汉时期的驿置机构,纪年与时称,民族与交通,汉与西域、中亚、罗马的关系,同时公布了部分相关悬泉汉简释文,并作了校释。
何双全所撰《汉代西北驿道与传置——甲渠候官悬泉汉简〈传置道里簿〉考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8年第1期)、《西汉与乌孙交涉史新证——悬泉汉简所见西域关系史之一》(《国际简牍学会会刊》2002年第4号,台北兰台出版社)、《汉与楼兰(鄯善)、车师(姑师)交涉史新证——悬泉汉简所见西域关系史之二》(《国际简牍学会会刊》2002年第4号),以及张俊民所撰《悬泉置元康四年正月尽十二月丁卯鸡出入簿辨析》(《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敦煌悬泉置探方T0309出土简牍概述》(《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敦煌悬泉汉简所见人名综述(二)——以少数民族人名为中心的考察》(《西域研究》2006年第4期)、《敦煌悬泉汉简所见人名综述(三)——以敦煌郡太守人名为中心的考察》(《简帛研究200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文,均发表部分相关悬泉汉简的释文。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