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117.249.37,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0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

江陵凤凰山汉简

来 源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0 \ 中编 简牍文书
作 者
-
浏览次数
7
摘 要
1973年至1975年,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在江陵纪南城凤凰山古墓区发掘了一批汉墓,出土简牍情况如下:8号墓出土竹简176枚,原置于头箱底部,完整简长22.4至23.8厘米、宽0.55至0.8厘米、厚约0.1厘米,简文载随葬品清单,计有衣物、奴婢俑、器皿等,小结简称之为“籍”。有关上述三墓出土简牍的详情及考证论著有:黄盛璋《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及其在历史地理研究上的价值》(《文物》1974年第6期),弘一《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简牍初探》(《文物》1974年第6期),裘锡圭《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文物》1974年第7期)。陈振裕《从凤凰山简牍看文景时期的农业生产》,载《农业考古》1982年第1期。
关键词

汉墓

竹简

简牍

文物

简报

汉墓发掘

文书

器皿

考释

奴婢

历史地理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江陵凤凰山汉简

字体:

1973年至1975年,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在江陵纪南城凤凰山古墓区发掘了一批汉墓,出土简牍情况如下:

8号墓出土竹简176枚,原置于头箱底部,完整简长22.4至23.8厘米、宽0.55至0.8厘米、厚约0.1厘米,简文载随葬品清单,计有衣物、奴婢俑、器皿等,小结简称之为“籍”,见“耦人籍”、“食器籍”、“瓦器籍”、“芥伤籍”等。

9号墓出土木牍3枚,所书为安陆守丞的上行文书。出土竹简约80枚,内容为随葬品清单。

10号墓出土竹简170枚、木牍6枚,原置于边箱竹笥内。竹简一般长23厘米、宽0.7厘米、厚0.15厘米,有两枚形制较大者长37.3厘米、宽2.9厘米、厚0.25厘米。木牍长23至23.5厘米、宽4.6至5.8厘米、厚0.3至0.4厘米。简牍内容丰富,其中有较多的乡里文书是过去没有见过的。

167号墓出土木简174枚,简长23厘米、宽1至1.5厘米、厚0.2至0.3厘米,内容为随葬物品清单,所记有车马、御者、从事农业及家务劳动的奴婢俑、各种器皿、粮食及盛物袋和其他物品。出土木楬5枚,尚系在置于头箱的绢袋上,其上署粮食名称及数量。

168号墓出土竹牍1枚、竹简66枚、带字天平横杆1件、无字木牍6枚。其中竹牍长23.2厘米、宽4.1至4.4厘米,内容为江陵丞告地下丞文书,述墓主市阳里五大夫遂下葬事。竹简长24.2至24.7厘米、宽0.7至0.9厘米、厚0.1厘米,设两道编绳,内容为随葬品清单。天平横杆之正、背、侧三面皆有文字,正、反面连读的市阳户人设权衡的文字及与之相关的律文,侧面署律名“□衡律”。

169号墓亦出土一批竹简,内容为随葬器物的清单。

有关上述简牍资料的公布情况如下:长江流域第二期文物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6期)介绍了8、9、10号墓的发掘情况。有关上述三墓出土简牍的详情及考证论著有:黄盛璋《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及其在历史地理研究上的价值》(《文物》1974年第6期),弘一《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简牍初探》(《文物》1974年第6期),裘锡圭《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文物》1974年第7期),金立《江陵凤凰山八号汉墓竹简试释》(《文物》1976年第6期)。

关于167号汉墓及竹简,见凤凰山167号汉墓发掘整理小组《江陵凤凰山167号汉墓发掘简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赴纪南城开门办学小分队《凤凰山167号汉墓遣册考释》,二文皆载《文物》1976年第10期。

关于168号汉墓及简牍,见纪南城凤凰山168号汉墓发掘整理组《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月刊编辑部《关于凤凰山168号汉墓座谈纪要》,皆载《文物》1975年第9期。

关于169号汉墓,见俞伟超《古代分期问题的考古学观察(一)》,载《文物》1981年第5期;陈振裕《从凤凰山简牍看文景时期的农业生产》,载《农业考古》1982年第1期。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