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来 源
:
|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0 \ 中编 简牍文书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2 | ||
摘 要
:
|
- | ||||||
关键词
:
|
楬 简牍 古井 嘉禾 文物工作队 木简 竹简 田家 形制 中国文物 剖分 |
在线阅读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字体:大中小
1996年7月至12月,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五一广场走马楼西南侧的平和堂商贸大厦建设工地的古井窖群进行发掘清理,共发掘古井50余口,在其中编号为J22的古井中发现大批三国时期的简牍,总计约有10万余枚,其中有字简7万2千余枚,带字痕简3万余枚,另有4万余枚无字。已整理部分所见最早年号为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最晚年号为吴孙权嘉禾六年,其中建安年号顺延至二十七。唯有一枚年号为“中平二年”。形制有简、牍、木楬、封检等。竹木简牍多残留编痕,原当编联成册,一般设二道编绳。简牍长宽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类:大木简形制特别,长49.8至56厘米、宽2.6至5.5厘米;小木简长24.2厘米左右、宽1.5至1.9厘米;竹简长22.2至29厘米、宽1.2至1.5厘米;木牍长23至24.5厘米、宽6至9.6厘米;木楬长7.5至11.2厘米、宽3.3厘米;封检长12至17.5厘米、宽5至6厘米。这批简牍大部分属于孙吴临湘县或侯国的文书。从目前已整理的情况看,其内容以户籍、各种名籍和赋税簿籍为主,也有官府的往来文书,涉及司法调查、军粮督运、借贷还债、征讨叛乱等事项,还有私人信件、名刺、封检等。
《文物》1999年第5期刊载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初步介绍了古井窖清理发掘及部分简牍的情况。199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嘉禾吏民田家莂》,公布了第一批整理出来的大木简2141枚。莂为可剖分的契约文书,一式两份或多份,今见田家莂皆于上端大书“同”字或其变形,一侧或两侧有被剖分的痕迹。“嘉禾吏民田家莂”所记为嘉禾四年与五年收取租税事,文书写成于次年初。简文所记内容大体有三项:第一项记佃家情况,包括所在丘名、佃家身份、姓名、佃田地块数、佃田面积;第二项记佃家收成未收成的田亩数、交付米布钱的数额;第三项是田户曹史的审核签署,含日期及田户曹史姓名,末字署“校”。竹简目前已整理公布第一、二、三卷,即: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走马楼简牍整理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一)、(二)、(三),由文物出版社分别于2003、2007、2008年出版。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