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信阳长台关楚简
来 源
:
|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2019 \ 上编 简牍典籍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01 | ||
摘 要
:
|
长台关一号楚墓位于河南省信阳市长台关镇小刘庄, 1956年3月为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随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竹书丰富的文字资料价值及其与《墨子》书的密切联系,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信阳竹书多为断简残篇,且不能缀合,在竹书大部分内容残缺难知的情况下,学者仅依靠1号简、2号简等有限的简文(1号简与2号简不能拼接),恐很难对信阳竹书学派性质做出最终定论。可喜的是, 2019年《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将出版,从发布的信息看,信阳长台关竹书为儒家文献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 ||||||
关键词
:
|
竹书 古书 儒家 竹简 战国竹简 政治思想 楚墓 传本 诸侯 先生 诸子百家 |
在线阅读
一 信阳长台关楚简
字体:大中小
长台关一号楚墓位于河南省信阳市长台关镇小刘庄,1956年3月为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随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为封君一级贵族墓葬,随葬品十分丰富,除乐器、车马器、兵器、漆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竹器外,还出土两组战国时期楚竹简:一组为遣册;一组为古书,古书为对话体短文。1957年9月《文物参考资料》公布了两组竹简图版[※注],河南省文物考古所《信阳楚墓》、商承祚《战国楚竹简汇编》收有竹简照片及释文考释。[※注]古书简共119枚,三道编绳,全部残断,残存约470字,简宽0.7—0.8厘米,厚0.10—0.15厘米,简长短不齐,残存最长者33厘米。学者估计原简长45厘米,每简30字左右。该墓属战国中期偏早,从墓葬规模及精美的出土器物看,墓主的身份可能是楚国诸侯或地位仅次于诸侯的统治阶级人物[※注],是当时发现“最早的战国竹书”。
信阳古书记有周公和申徒狄的对话,多数学者认为与儒家有关[※注],史树青先生说其中一部分是记载关于西周初期大政治家周公的一些言论,从“贱人格上,则刑戮至”及“天子”“卿大夫”“君子”“先王”“三代”等词句看,它可能是春秋战国之际有关儒家政治思想的一篇著述,其中心内容是阐发周公的政治思想,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的写本法典。[※注]李学勤先生最初认为信阳竹书属于儒家[※注],但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指出其内容与《太平御览·珍宝部》《墨子》佚文“周公见申徒狄曰,贱人强气则罚至”相似后,李先生改变了看法,他认为“贱人”见于《墨子》而罕见于其他典籍,尚贤与墨子主张同,因此这组简可能是《墨子》的佚篇。[※注]李先生之说得到何琳仪等先生的支持[※注],但杨泽生先生认为简文和佚文所记人物主客地位不一样,信阳竹书38号和3号简记有古代教学内容及年限,与《礼记·内则》《大戴礼记·保傅》记载相近,“贱人”“尚贤”等内容亦见于《荀子》等儒家典籍,而“狄”的用语习惯不见于《墨子》,进而推论竹书仍属于儒家作品。[※注]
李零先生既不同意儒家说,也不同意墨家说,他认为佚篇可能是传本的发挥,也可能是传本的素材,古书多单篇行世,简文虽与今本《墨子》的佚篇或佚文有关,但原来却不一定属于《墨子》,很可能只是周公、申徒狄问对中的一种,简文篇题当以《申徒狄》更为适合。[※注]我们与李零先生的意见不同,信阳竹书1、2号简反映申徒狄的思想没问题,但其他简与《礼记·内则》《大戴礼记·保傅》内容相似,恐不能论定为申徒狄的思想,张家山汉简《盖庐》记载了阖闾与伍子胥的对话,和信阳竹书类似,但竹简自带篇题《盖庐》(即阖闾),由此例类推,撮取1号简《周公》为题,或许比《申徒狄》更为适合。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秦汉书多同”条,举出了很多战国秦汉时代古书内容相重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说:“立言之士皆贤圣之流,一时义理所同,彼此先后传闻。其书原无刻本,故于立言之时,因其事理之同,遂取人之善以为善,或呈之于君父,或成之为私书,未必欲布之人人也。后世各得而传焉,遂见其同似。于诸子百家偶有数句数百言之同者,正是如此耳,此又不能尽述。”由此可知古书内容互见是很普遍的现象。[※注]我们不能因为竹书中某篇的文字与古书某篇相似,就认为二者一定是同一部书的同一篇章,况且竹书中有些内容与《墨子》思想并不一致。
50年代战国竹简鲜见,信阳竹书的出土曾轰动一时,后来它对学界的影响却日趋减弱。竹书丰富的文字资料价值及其与《墨子》书的密切联系,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信阳竹书多为断简残篇,且不能缀合,在竹书大部分内容残缺难知的情况下,学者仅依靠1号简、2号简等有限的简文(1号简与2号简不能拼接),恐很难对信阳竹书学派性质做出最终定论。可喜的是,2019年《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将出版,从发布的信息看,信阳长台关竹书为儒家文献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