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48.226.67,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201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

七 睡虎地秦简《日书》

来 源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2019 \ 上编 简牍典籍
作 者
-
浏览次数
134
摘 要
1975年,秦简《日书》出土于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字数为1.8万余字,分甲、乙种,内容大致相同, 《日书》甲种166支简,放置在墓主头部右侧,无篇题,竹简两面书写,章题32个,和乙种相比,字迹较小,间距较密。其二,云梦秦简《日书》在记载吉凶占卜活动的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民生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通过《日书》可以考察战国后期至秦代许多社会历史场景。
关键词

日书

线索

竹简

吉凶

历法

释文

文博

汉墓

农事

秦楚月名对照

文物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七 睡虎地秦简《日书》

字体:

1975年,秦简《日书》出土于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字数为1.8万余字,分甲、乙种,内容大致相同,《日书》甲种166支简,放置在墓主头部右侧,无篇题,竹简两面书写,章题32个,和乙种相比,字迹较小,间距较密。《日书》乙种259支简,置于墓主足下,只正面写字,残断较甚,末简简背有“日书”标题,整理者因此将这批竹简定名为《日书》。从文字上看,甲、乙种《日书》都是从篆书到隶书的过渡阶段,但乙本篆意明显,笔画有棱角,接近于秦刻石、权量,而甲本多隶意;从内容上看,乙本的内容都见于甲本,且更为详尽,而甲本内容有很多不见于乙本(如门、人字、吏、咎、盗者等),可见乙本的时代早于甲本,甲本是更成熟的本子,显示出数术系统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注]《日书》照片及释文已公布,见于《云梦秦简释文》(《文物》1976年第6、7、8期)、《云梦睡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李学勤先生以秦铭文字体的演变为标尺,推断睡虎地秦简的写成都不早于秦昭王晚年[※注],《日书》研读班的学者认为,由《日书》简文不避秦始皇讳的事实,很可能不是秦王政时期的作品,《史记·秦本纪》及考古资料记载,可知昭王时期开始用《颛顼历》,《日书》通用的历法是《颛顼历》,因此《日书》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秦昭襄王时期。《日书》甲种本中有“秦楚月名对照表”,这说明《日书》很可能形成于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之后,《日书》乙种本中没有“秦楚月名对照表”一类的东西,其形成年代可能略早于公元前278年。[※注]刘乐贤先生认为《日书》中不避秦始皇讳,而同墓出土的《语书》避秦始皇讳,证明《日书》的写成年代一定在秦王政即位之前,大约在公元前250年至前246年之间或略前。[※注]

整部《日书》由若干单篇组成,虽然各个单篇中心明确,但彼此之间的顺序较为混乱,同一支简上的文字不一定连读,也不一定属于同一个单篇。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除一些特殊情况,如几种“建除”排在一起以利比较外,大部分篇章相互独立,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是各种择日方法汇集,而这些具体的择日方法相互间往往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三是很多简的下部留下大片空白,出于补足空白的需要。[※注]郑刚先生认为,在简上半部书写的篇章的次序都有内在联系,而下端补白的篇章则根据空白大小决定。甲本前半部分的排列有明显的顺序:几套建除(除、秦除、稷辰)、天文(玄戈、岁、星),这是《日书》的原理部分,而后半部是来源独特、自成体系的内容,通过甲、乙本对比和对其内容结构的认识,其顺序是可以复原的。[※注]

《日书》的内容可分为择日部分和非择日部分。择日部分是《日书》的主体,非择日部分则是一些附属材料,择日部分划分为两类,即以时间为线索的一类和以行事为线索的一类。第一类通常以某种择日方法或某种神煞的名字为标题,其一般格式是:首先按某种数术方法对日子加以推算、规定和命名,然后分别以这些命名之后的日子为依据,逐一叙述这些日子的各种行事忌宜。以行事为线索一类常常以某一具体事项为标题,然后详细列出做此事的诸吉日和诸凶日。

《日书》甲种本:

(一)择日部分

1.以时间为线索类

(1)除篇;(2)秦除篇;(3)稷辰篇;(4)玄戈篇;(5)艮山篇;(6)岁篇;(7)星篇;(8)啻篇;(9)十二支避忌篇;(10)舀日敫日篇;(11)禹须臾篇;(12)男日女日篇;(13)四敫日篇;(14)天李篇;(15)反枳篇;(16)弦望朔晦篇;(17)刺、毁篇。

2.以行事为线索类

动土:(1)土忌篇(一);(2)土忌篇(二)。安置门户:(3)置四向门篇。盖房:(4)起室篇;(5)室忌篇。出门归行:(6)行篇;(7)归行篇;(8)到室篇;(9)十二支占行篇;(10)行忌篇。迁徙:(11)迁徙篇;(12)忌徙篇。去室入寄者:(13)去室入寄者篇。入官见官:(14)吏篇;(15)入官篇。生子:(16)生子篇;(17)人字篇。娶妻出女:(18)娶妻篇;(19)娶妻出女篇。疾病死亡:(20)病篇。祭祀:(21)祭祀篇。占盗:(22)盗者篇。裁衣:(23)衣篇。农事:(24)农事篇。作事毁弃:(25)作事篇;(26)毁弃篇。其他:(27)诸吉凶日篇(人良日、马良日之类);(28)鼠襄户篇;(29)作女子篇;(30)忌杀篇。

3.意义不明类

(1)视罗图篇;(2)直心篇(八三背肆一九四背肆);(3)十二支占死篇。

(二)非择日部分

1.相宅类

(1)相宅篇;(2)置室门篇。

2.解除、祈福类

(1)诘咎篇;(2)梦篇;(3)禹步篇;(4)马禖祝篇。

《日书》研究起步较晚,一度成为秦简研究中薄弱的环节,《文博》和《江汉考古》专门开辟专栏以推进秦简《日书》的研究。目前学者对秦简《日书》的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

其一,文字疏证,睡虎地秦简《日书》词语含义古奥,传世古籍中《日书》并没有保存下来,因此相关文字、语句的校释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相关著述,参看《睡虎地秦简校注》《睡虎地秦简日书注释商榷》《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篇〉研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秦简日书集释》等[※注]

其二,云梦秦简《日书》在记载吉凶占卜活动的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民生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通过《日书》可以考察战国后期至秦代许多社会历史场景。如林剑鸣《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指出秦人的宗教近乎原始的多神崇拜,秦人价值观具有“外倾”和“重功利、轻伦理”的特点。李学勤《睡虎地秦简〈日书〉与楚、秦社会》(《江汉考古》1985年第4期)、贺润坤《从〈日书〉看秦国的谷物种植》(《文博》1988年第3期)、《云梦秦简所反映的秦国渔猎活动》(《文博》1989年第3期)、王子今《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所反映的秦楚交通状况》(《国际简牍学会会刊》第一号,台湾兰台出版社1993年版)、吴小强《试论秦人婚姻家庭生育观念》(《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等[※注],从不同方面对秦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研究。

其三,目前《日书》材料已出土八批,江陵九店楚墓、放马滩秦墓、阜阳汉墓、孔家坡汉墓等都有《日书》出土,它们和睡虎地秦简《日书》时间前后相续,内容类似,因此结合其他材料研究睡虎地秦简《日书》,将是今后学术研究的热点。林剑鸣《〈睡〉简与〈放〉简〈日书〉比较研究》[※注]等都是这方面较为突出的论作。其他综合性的著作,可参看饶宗颐、曾宪通《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简帛数术文献探论》等。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