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出土木楬
来 源
:
|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2019 \ 中编 简牍文书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26 | ||
摘 要
:
|
- | ||||||
关键词
:
|
楬 封泥 墓葬 文物 王后 纵断面 礼俗 委员会办公室 文物工作队 出土文物 中国文物 |
在线阅读
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出土木楬
字体:大中小
望城坡古坟垸西汉渔阳墓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咸嘉湖西侧,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渔阳墓,1993年初进行基本建设时将其封土推毁。1993年2月至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长沙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采用“题凑”之制,属于汉代天子、诸侯王级别的高规格葬制。根据该墓出土“长沙后府”封泥、书写“陛下赠物”与“王裞”的木楬等材料,并与其他墓葬相比较,可以确认该墓的墓主应为汉初吴氏长沙国的某一代王后。随葬漆器上多处刻写“渔阳”题记,按汉时制度,当为物主自属用品。黄展岳《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墓主推考》(《先秦两汉考古论丛》,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考证认为,墓主可能是汉皇室的某位公主,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而适长沙王,“渔阳”乃墓主所食封邑之称。墓葬年代上限约在文帝时期,下限可至景帝初年。在东藏室、南藏室、棺室分别清理出木楬、签牌、封泥匣等100余件,字数达2000字以上,为研究汉代葬具名实、丧葬礼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大多残断,材质经鉴定为杉木。其中木楬均呈长方形,上圆下方,首部涂黑,有二穿用来系悬。木签牌呈长方形,下端两侧各有一缺口,用来系绳。封泥匣均为长方块,中间下凹以填封泥,纵断面呈“凹”字形。
有关报道见宋少华、李鄂权《三次被盗掘的王后墓——长沙“渔阳”墓》[《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0—1993)》下册,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曹砚农、宋少华《长沙发掘西汉长沙王室墓》(《中国文物报》1993年8月22日第1版)。《文物》2010年第4期刊载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简牍博物馆《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发掘简报》介绍了该墓的发掘及出土文物情况。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