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北洋政府时期
来 源
:
|
当代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201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7 | ||
摘 要
:
|
经济法规是保障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对经济作用的重视,才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的关注,使得近代政府经济法规和政策问题的研究成为新时期近代经济史研究新辟的重要领域。经济法规的研究侧重于从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中进行考察,因而作为重要过渡转型时期的晚清,其经济法规和政策的产生、种类、意义及其局限,也更多地得到学者的重视。本节拟按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分别评述相关研究成果,并总结新时期研究成果所带来的有关启发。这些问题都是经济政策研究走向深入不得不注意的方向。 | ||||||
关键词
:
|
国民政府 经济政策 经济法规 政策 国有经济 抗战时期 国有企业 实施过程 资产阶级 学者 经济发展 |
在线阅读
二 北洋政府时期
字体:大中小
对北洋政府时期经济政策的研究相对薄弱,主要侧重于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现代化转型所起的作用。虞和平肯定了该时期的经济法规和政策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多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较大地改善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在近代中国经济法制建设进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同时他也指出,在实际的执行上,并未能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注]黄逸平结合政治嬗变考察了这一时期经济政策的颁布和贯彻,朱英、石柏林、王玉灵通过分析同时期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对外贸易等的发展状况,肯定了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直接促进了中国由传统走向近代的作用。[※注]
从晚清洋务运动兴起到民国北洋政府崩溃,既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关键时期。徐建生、徐卫国将这半个多世纪(1865—1927)作为一个整体,关注历届政府在这些历史关头制定经济政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指出,从清末到民初,经济政策法规的制定是一种既继承又突破的关系。[※注]清王朝的覆灭和民国的创立,使中国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始于清末盛于民初的实业救国和建国热潮就是它的充分的表征。民国初年制定和颁布的经济政策法规,广泛涉及工商矿业、农林渔牧、权度量衡、银行金融、交通运输、特别税典及经济社团等各方面。政府在以法规调整和确定经济秩序的同时,也造就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但也应注意到,在民初貌新实旧的政治格局中,由经济到政治的新旧体制的二元并存,也使得同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具有了双重性质,最终以反动政治的肆虐横行而宣告失败。
政府是经济政策能否落实的关键,而制定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与政策制定的具体参与人有着莫大的关系。北洋政府时期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其中一大特点就是新兴资产阶级精英的参与。徐建生对此给予了充分的注意,他指出,以张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策精英”的苦心孤诣,使70余项经济法规得以出台,同时这些法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扶植和奖励工商业的政策导向。不过,尽管民初经济政策开始了近代化的转变,但也需看到其局限性。扶植奖励导向和控制聚敛实质是民初政策无从调节、强弱悬殊的矛盾,它是民初政策发育不足和名实不符的根源。[※注]张华腾也将眼光集中于1912—1915年的北京政府,其中尤为注意北京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与以往多从袁世凯如何专制集权以及走向帝制、走向失败的研究视角不同,该文认为北京政府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法规和政策法令,不仅促进了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而且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法规基础。[※注]
交通系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个重要的金融财团和政治派系。它崛起于清末,是北洋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系的主要人物都与北洋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积极赞襄北洋和东北新政,是新政的具体推行者与实践者,对于北洋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着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作用。杨涛的《交通系与民初经济政策研究(1912—1916)》就是这方面的力作。[※注]他分析、阐述了交通系在清末民初崛起、发展的原因,并从交通、财政税收、金融币制、实业政策四个方面考察民初交通系的具体活动。从制度、模式的视角分析民初交通系制定的经济政策的意义,指出民初交通系经济政策在制度上对经济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弊端和不足。这种透过某一政治群体的社会交际和组织活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研究,值得我们注意。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