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69,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研究0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研究

第三节 民国档案文献的大规模影印出版

来 源
当代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研究0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18
摘 要
分辑出版,是迄今为止收录黄埔军校史料最全面、最系统的丛书。
关键词

史料

丛书

文献资料

国民政府

法规

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哈佛大学

会议文件

史料丛刊

档案

丛刊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第三节 民国档案文献的大规模影印出版

字体:

影印是通过照相设备将文字或图案以原本复制制版印刷的一种出版方式,因为成本较高,以往多用于古籍出版。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照相机、数字扫描仪逐步取代了过去的胶卷机,影印更加快捷和方便,从20世纪80年代起,影印技术也逐步运用到档案、文献及民国时期书籍报刊的出版中。因影印出版不需要对史料进行标点、校勘,故大大缩短了史料整理出版的周期。但这一时期影印出版的规模不大,主要还是以点校排印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满足学术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古籍的保存和利用,除了前述晚清史料已有大量影印出版外,民国时期史料也已大量采用影印方式出版。影印出版逐步成为史料出版中的重要方式,且规模越来越大。

(一)民国档案资料的影印

民国时期档案的影印,主要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为主。近年来,为加快馆藏档案的出版速度,该馆以影印的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极有分量的专题档案资料。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4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民政府立法院会议录》(4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民国法规集成》(100册,蔡鸿源编,黄山书社1999年起开始出版)、《北洋政府档案》(196册,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央全会文献汇编》(40册,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等。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收录自1926年4月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21会议至1948年12月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174次会议的会议日程及其附件、会议记录(纪要)及其附件,特别是详细地记录了抗战前后及抗战期间国民党重大决策形成过程及具体内容。作为国民党最高党务机构及执行机构的会议记录,无疑对国民党史及民国史研究均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民政府立法院会议录》,汇录了1928年12月至1949年6月立法院及各专门委员会各次会议文件,其中1—36册为立法院会议录,37—45册为立法院各专门委员会会议录。每次会议文件均按会议录、议事日程、会议附件依次排列。该书作为国民政府最高立法机关的会议文件,是研究国民党统治时期立法制度、各项法律、议案及法制史的重要史料。但由于档案原件散佚,部分会议文件有缺失。为便于检索,第一册编有总目,著录各次会议或各专门委员会所属分册。各分册又编有所录会议文件目录。

《民国法规集成》,系根据馆藏民国时期所颁法律、法令等汇编而成。起于1911年10月,讫于1949年9月30日,前后历时38年。其中第1册为索引,第2—5册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及南方政府法规,第6—32册为中华民国政府(北京)法规,第33—69册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暨总统府法规,第70—73册为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法规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法规,第74—90 册为伪满政府法规,第91—100 册为汪伪国民政府法规。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汇集了民国各类政府政权曾经公布之各项法规及历年公报所载具有法律性质的官方文书,对于研究民国法制史、政制史、司法制度史等都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北洋政府档案》集中选编了馆藏民国北洋政府各档案全宗中具有利用和研究价值的史料共两万余件,全面地反映了北洋时期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央全会文献汇编》,辑录馆藏1924年1月至1947年9月,中国国民党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一次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与39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含临时全体会议)相关文献资料,对于国民党党史研究无疑是第一手的资料。

(二)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

这一时期出版的民国文献集,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民国丛书》《民国史料丛刊》及续编、《民国文献资料丛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民国文献丛刊》等数种。

1.《民国丛书》

《民国丛书》系有关民国时期出版的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汇编,由复旦大学与国内部分地方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合作编辑。丛书主编周谷城在“序”中说:“民国丛书的编纂出版,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了保存史料,抢救文献,了解时代,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丛书》由上海书店1989年开始出版,至1996年共出版五编500册,共收书1126种。主要收录了中华民国时期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图书,还酌情选收了同时期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编排上共分十一大类,包括:一、哲学、宗教类;二、社会科学纵论类;三、政治、法律、军事类;四、经济类;五、文化、教育、体育类;六、语言、文字类;七、文学类;八、美术、艺术类;九、历史、地理类;十、科学、技术类;十一、综合类。并附有《〈民国丛书〉 目录索引》。值得一提的是,该《丛书》在选编上采取开放性的收书原则,注意吸收各家各派的观点,兼收并蓄,多学并存。除重点选收了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著作外,又适当纳入了某些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展示了民国时代的学术发展状况及成就。

《丛书》虽然按以上11 类编选图书,但缺乏完善的编纂体例,既不按内容或专题分辑,各辑也不按内容划分,读者使用起来不甚方便。

2.《民国史料丛刊》及续编

《民国史料丛刊》《民国史料丛刊续编》,张研、孙燕京主编,大象出版社于2009年、2012年出版。该丛刊为影印民国版书籍类稀见、基础史料的大型丛书。《丛刊》共1128册,收书2194种。《丛刊续编》共1140册,收书2300余种。另附1 册“总目提要”。是目前海内外出版的规模最大的一套民国文献汇编。

编选者称,该《丛刊》选编的原则为,从民国版计10余万种中文图书中分类选编,其中三分之二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为线索按图索骥,三分之一多方搜寻,补其所无。入选原则为“稀见史料”和“基础史料”。所谓“稀见史料”,是以全国各大图书馆馆藏民国珍稀文献为依托,不包括已出版的如(台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伪满洲国史料》等已收入的相关书籍,也不包括较为多见并有专门门类集中编辑出版、属中共党史范畴的史料书籍。所谓“基础史料”,是可资人文社会科学用于民国史研究、直接反映民国社会客观情况的第一手文本史料,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政策文件、政治事件纪实等,以及各主要经济门类的发展实况,民政、社政、人口、文教、统计、历史年鉴等,因此不包括主要阐发作者主观观点的学术、理论论著,艺术、戏剧及文学创作类书籍、翻译书籍、中小学课本等,《丛刊》也不收入,而对于纪实性游记、揭露社会现状之散文及个别野史则经过甄别后酌量收入。

在编纂体例上,《丛刊》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史地、文教5类30目,采取以下两个原则编排:一是按照行政层级,从中央到地方分别选编;二是按照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按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的顺序排列。各类各目的基本情况为:政治类,6 目,即法律法规、政权结构、对外关系、军队战事、民国初政及抗日战争;经济类,6 目,即概况、财政、金融、农业、工业及商贸;社会类,8目,即总论、农村社会、城市社会、边疆社会、社会问题、社会救济、社会调查及社会成员;史地类,4目,即地理、历史、年鉴、人物;文教类,6 目,即教育概况、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文化概况、文博及文体。从各类的册数比重看,政治类,317 册;经济类,350 册;史地类,247 册;社会类,119册,文教类94册。上述编选内容,虽以政治、经济为主,但也基本关照到各个领域的基本情况。

3.《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该《丛编》是国家图书馆一项旨在对民国时期文献进行抢救保护而进行的工作。

截至2012年,《民国文献资料丛编》出版30余种,1000余册。其中重要的有《北洋时期国会会议记录汇编》(16册)、《国民政府年鉴》(4册)、《民国教育统计资料汇编》(30册)、《民国时期发行书目汇编》(7册)、《申报年鉴全编》(14册)、《民国边政史料续编》(30册)、《民国时期佛教资料汇编》(16 册)、《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2册)、《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20 册)、《民国统计资料四种》(14册)、《近代交通史全编》(48册)、《民国地政史料汇编》(22册)、《民国时期新闻史料汇编》(16册)、《民国时期考试考评制度资料汇编》(5册)、《北平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报》(14册)、《民国华侨史料汇编》(15册)、《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14册)、《民国司法史料汇编》(50册)、《民国华侨史料汇编》(15册)等等。2011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民国文献资料丛编》又集中推出了一批有关辛亥革命的专题资料,包括《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45册)、《辛亥革命杭州史料辑刊》(10册)和《辛亥革命浙江史料汇编》(10 册)等。每一专题所收资料多寡不一,根据馆藏资料情况而定,有的专题收录资料较为完备。比如《北洋时期国会会议记录汇编》不仅收录了参众两院的会议速记录、会议纪要、议决案汇编,还收录了参政院代行立法院会议速记录、政治会议速记录等,并附带收录了议员录、写真册、国会要览、国会选举法、会议规则等相关文献。此外,该《丛刊》还对民国时期出版的期刊、报纸进行了抢救性复印出版。

从以上出版目录可以看出,《民国文献资料丛编》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得天独厚的馆藏,尤其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各类“官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涵盖面较广,内容也颇为繁杂。据统计,国家图书馆所藏官书在4000种以上,主要是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机构编撰的各类报告、会议记录、统计、法规、职员录、年鉴等,大多为非公开出版物,相对存世较少。为了抢救的需要,部分晚清的资料因数量少,无法归类或不能作为单册出版,也收入《丛编》中。比如《民国教育汇编统计资料》就收录了几种清末的统计资料。此外,因《民国丛书》《民国史料丛编》及续编已经出版,许多有价值的资料都已经收入囊中,不可避免也造成《民国文献资料丛编》部分文献与上述丛书重复收入的现象。在抢救民国文献的同时,如何让民国文献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为民国史研究者提供参考利用的方便,这也是编辑出版面临的一个挑战。

4.《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民国文献丛刊》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珍藏有大量有关中国历史的文献资料,一直是中国学者向往的宝库。由龙向洋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民国文献丛刊》,系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民国文献中精选四百余种国内稀见者影印出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学者的需要。这套丛刊所选多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及民间团体的资料,亦包括海外华人刊布的中文文献、日伪时期的资料等。内容涉及宗教、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史地、军事和科学技术共九个领域,按类别依次编排。版本包括手稿、抄本、油印本、线装本等,极为珍贵。比如抄本《慈溪县国税册稿》、油印本《北平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课程一览》,线装的《拼音电报研究会纪录》等等,不仅弥补了国内民国文献的空白,同时对于推进民国历史个案或专题研究都提供了相当珍贵的一手资料。

除上述文献影印系列外,这一时期其他出版社也影印出版了一些规模较大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专题文献,可与上述文献汇编互为补充和参考。比如宪政是民初政治的重要内容,李连贵主编的《民国北京政府制宪史料》(线装书局2007年、2008年影印版),共34册,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有关宪政活动的文献汇编。书中收录了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会议、国宪起草委员会等当时宪法起草和审订机构的出版物,以及各政治团体及社会知识界精英所创办的期刊,是研究民初宪政的重要资料。刘洪辉主编的《黄埔军校史料汇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共34册,收录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中山市档案馆等馆藏机构以及个人藏书中,形成于1924年至1949年间有关黄埔军校的期刊、著述、演讲、宣言、条例、教材、同学录、纪念册等等,分辑出版,是迄今为止收录黄埔军校史料最全面、最系统的丛书。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