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督宗教与广东以及客家人
来 源
:
|
当代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0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4 | ||
摘 要
:
|
广东地区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最早传入的地方,学术界对此地区的研究也较多,其中不乏有分量的著作。潮汕地区是中国宗教生态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民众宗教心理复杂,其中基督徒比例及其社会影响,在中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关注这一地区基督宗教历史与现状的学者逐渐增多,学术活动相对活跃。19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新教大举传入中国,恪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客家族群,对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突做出了独特回应,引起了基督教传教士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客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互动与整合,提高了客家人的民族精神,并锤炼了一批重要精英。 | ||||||
关键词
:
|
客家人 基督宗教 天主教 传教士 基督徒 基督教文化 岭南文化 教案 宗教 新教 基督教 |
在线阅读
一 基督宗教与广东以及客家人
字体:大中小
广东地区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最早传入的地方,学术界对此地区的研究也较多,其中不乏有分量的著作。吴义雄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是研究基督教在华南一带活动的上乘之作,是在作者获得全国百优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它利用了大量的中英文资料,特别是对英文《中国丛报》的深入发掘,全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华南基督教历史。[※注]此外,还有赵春晨、雷雨田、何大进合著的《基督教与近代岭南文化》,对基督教与岭南文化的现代转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注]
雷雨田指出,明末清初天主教首先在广东的澳门建立了基地,进而深入肇庆、韶州和广州,然后在北京播种于宫廷、传扬于全国。近代广东得风气之先,在基督教传教活动中发挥了特殊作用。首先由于广东具有优越的博采异域文化的地理位置和古老传统;其次由于岭南文化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内引外联的开放性;最后,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在广东的居留与考察,为其了解中国国情、确立文化传教和结交上层,从而获得合法传教身份的方针提供了人文环境。[※注]
在16世纪天主教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学者将天主教在广东的发展分三个时期,对其传入历程进行了系统探讨。关汉华对16世纪后期天主教为何以广东作为在中国传教的入楔点,以及在广东传播的三个阶段(澳门、肇庆、韶州)做了全面的考订和阐述。指出由于传教活动“学术含量”的增大,因而它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就更为显著,广东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起先导作用,实与此密切相关。[※注]邱瑞祥和李明山以利玛窦为对象,对天主教在广东的早期传教活动进行了探讨,指出肇庆是利玛窦中国传教的第一站,后又在韶州传教6年。他采用“基督教中国化”的传教方略,从观念与具体方式上主动趋合中国文化,获得本土人士在心理与感情上的沟通和认同,使其取得了传教的初步成功。[※注]
广州及其周边城镇作为广东最大的城市,在近代在华基督教历史上,特别是基督教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由基督教组织在广州地区开展的多种社会事业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开先河之意。贺璋瑢探讨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基督教在广州的发展概略,她将基督教在广州百余年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807—1842年是基督教在广州的艰难草创时期,这一阶段传教士们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文字布道、医药布道、个人布道等方面展开的。1842—1910年是基督教在广州的蓬勃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来广州的传教差会与人数明显上升,且医疗、文字出版、教育、慈善等工作成为传教士们整个传教事业的核心。在中国新旧社会交替的时期,传教士们的这些工作对广州近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注]伍玉西认为,广州是基督教入华第一站,在基督教对华传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指出基督教在广州的传播特点表现为:以美国为背景的教会实力最强,医药文化传教手段并没有起到快速增加信徒的效果,利用福音船传教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特有的传教手段和方式。[※注]
胡卫清的《苦难与信仰:近代潮汕基督徒的宗教经验》是研究潮汕地区基督徒的有力之作。19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陆续进入潮汕,对一个地区有计划的传教活动开始了。潮汕民众原有很浓厚的民间信仰传统,基督教进入后,艰难但是顽强地与潮汕社会传统的信仰体系争夺信众。当地基督教徒的队伍逐渐发展起来,但他们信教的过程充满艰辛和压力,信教后也面临许多问题。同时,教会组织如同任何一个社会组织一样,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和争斗。该书从多方面细致研究了这一过程,尤其着眼于基督徒的个体经验,从个人、地区的角度切入,把教会进入中国后的发展、本土化策略以及实施中的曲折表现得淋漓尽致。[※注]
胡卫清、姚倩璞认为,教会方面单一的普遍主义尺度与中国社会环境极其复杂的多样性,构成了近代基督徒和教会存在的奇特样式。在灵与肉的强大张力之中,近代早期潮汕基督徒由生存而信仰,在努力寻求生存出路的时候,逐渐走向十字架。他们的皈依不只是一种地域性的经验,而是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事件。潮汕地区是中国宗教生态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民众宗教心理复杂,其中基督徒比例及其社会影响,在中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关注这一地区基督宗教历史与现状的学者逐渐增多,学术活动相对活跃。[※注]
客家族群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由中原迁徙南方、港台和海外的过程中,历史培育了客家人朴实、勤劳和善良的民族性格。在汉族中,客家人经常被单独作为研究的对象。基督教对在广东的客家人十分关注产生过重要影响。王芳恒指出,由于历史原因,客家人与土著居民曾发生过误解,甚至冲突。19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新教大举传入中国,恪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客家族群,对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突做出了独特回应,引起了基督教传教士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客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互动与整合,提高了客家人的民族精神,并锤炼了一批重要精英。[※注]韩小林指出,以梅州为中心的粤东客家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西方宗教势力发展的重要地区。西方宗教传入粤东客家地区,进一步激化了当地的社会矛盾,同时,他们也为粤东客家地区乃至整个广东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西方传教士又把粤东地区的客家文化传入西方各国,在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了解方面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注]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