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督宗教与澳门和土生葡人
来 源
:
|
当代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0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5 | ||
摘 要
:
|
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基督教发展,呈现出与内地不同的特点。1978年以后,伴随着政治活动的需要,有关台港澳地区的研究逐渐被重视起来,有关基督宗教史研究也是如此。在香港基督宗教史研究方面,雷雨田的《传教士与近代香港的中西文化交流》认为,近代以来,香港和澳门先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地和枢纽,传教士则起到了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针对台湾被日本占领期间的基督教发展状况,王晓云、雷阿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不同教会派系特别是天主教组织对于信徒的争取方式。台湾基督宗教特别是新教的一些派别,与光复后台湾各时期政治、社会有着相对密切的关系,大陆地区学界未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 ||||||
关键词
:
|
传教士 基督宗教 天主教 土生葡人 大陆地区 中西文化交流 统治者 日本人 学者 基督教 台湾 |
在线阅读
一 基督宗教与澳门和土生葡人
字体:大中小
大陆地区学术界关于澳门基督教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丰富的。一些大陆地区著名的基督教学者注意到澳门在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中的意义。卓新平的《澳门学与基督宗教研究》阐述了基督宗教研究在澳门研究中的意义与地位,认为澳门是自明朝以来近代基督宗教在华传播的始点和支撑其传教的据点。无论是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还是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都以澳门为其入华传教的第一站,并因此而取得了入华传教的成功。[※注]吴义雄认为,澳门自16世纪以来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基督教传教士来华活动的初期,也是将澳门作为重要的活动基地。马礼逊、裨治文、卫三畏等传教士都有在澳门长期居住和活动的经历。基督教传教士所举办的文化事业,许多都与澳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许多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都是在澳门撰写和出版的,如马礼逊翻译的中文《圣经》、他所编著的《华英词典》和裨治文、卫三畏编辑出版的英文《中国丛报》等。[※注]汤开建、田渝论述了澳门在中国甚至远东天主教发展中的地位。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澳门并持续发展。这一时期,澳门主教区成立,天主教各大修会耶稣会、方济会、奥斯定会、多明我会等纷纷驻足澳门。澳门天主教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澳门成为各修会对中国及远东地区传教的基地,使远东地区天主教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注]桐藤薰、王明伟讨论了耶稣会传教士及澳门葡萄牙人的作为如何导致“传教士是侵略者”观念的形成。[※注]
澳门除华人以外的族群中,最著名的就是“土生葡人”群体,他们主要以信仰天主教为主。两地学者没有针对土生葡人天主教信仰的论文,但是在谈及澳门宗教及土生葡人时,对其宗教都有论及。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澳门土生葡人是一个在体质风貌、地域、语言、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族群心理上有着鲜明特征的特殊族群。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族群,我们不应该回避。澳门的土生葡人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东、西方种族混血、民族融合的一个特例,具有欧亚混血的体质特征,以及欧亚混合的“澳门土语”及谙熟双语的语言能力,中西合璧的风俗习惯,二元化的宗教信仰和根在澳门的族群意识。[※注]
他们描述了澳门这个多元文化城市的族群构成、族群边界、族群特征及族群发展趋势。澳门宗教文化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分属于东、西方文化系统的多元性特征,与族群的密切关系。[※注]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