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来 源
:
|
当代中国拉丁美洲研究0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2 | ||
摘 要
:
|
中国拉美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拉丁美洲的工业化进程,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且在促进地区发展与经济变革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拉美学界给予高度重视,汲取拉美二战后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教训,以期使中国在经济转型期不致重蹈覆辙。另一个是东亚、拉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研究对象分别是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却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各国,以及同样经历该模式但及时并成功转型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经济崛起的“亚洲四小龙”。 | ||||||
关键词
:
|
发展模式 拉美 初级产品 拉美国家 学者 债务危机 工业化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 拉美经济发展 工业化进程 中国拉美 |
在线阅读
三 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字体:大中小
在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中,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自身所固有的一些结构性制约因素逐渐暴露,过度内向型发展不仅使拉美国家错过了像“亚洲四小龙”那样适时调整发展模式的机遇,更使得这些国家陷入“结构性发展危机”,并最终导致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地区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结构学派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理论因此受到质疑,逐渐被边缘化,这为新的发展理念的植入提供了空间。
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各国不得不诉诸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信贷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而得到这些机构资金援助的条件就是实施西方奉行的以市场自由化和私有化为特征的外向型发展模式——新自由主义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所带来的一系列国际格局的变化造成新自由主义以更深入、更广泛、更强势的姿态在拉美各国蔓延。西方社会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为拉美国家量身定做了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方案,并用债务减免优惠“奖励”实行这一模式的拉美国家。在这种“威逼利诱”下,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全面铺开。主要措施包括贸易开放、降低关税;金融信贷市场自由化;取消资本管制、吸引外资;国有企业私有化;税制改革等。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拉美学界开始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并由此形成了两个重大研究课题,一个是对经济模式转型的探索与思考,即以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为契机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向外向型发展模式;另一个是东亚、拉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研究对象分别是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却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各国,以及同样经历该模式但及时并成功转型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经济崛起的“亚洲四小龙”。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