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219.81.99,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200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

一 苏联逻辑学教材对我国普及传统逻辑的影响

来 源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2009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21
摘 要
逻辑学工作者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一场政治领袖关注,专业工作者踊跃参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历时十多年的逻辑学大讨论。接着,相继出版的著作有:江天骥著《逻辑论丛》,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著《逻辑学讲授提纲》,杜岫石著《逻辑学讲话》,郭扬著《逻辑学讲义》,石村著《逻辑杂谈》和《逻辑分析偶举》,徐元瑛著《逻辑学的对象和意义》,陆征麟等著《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毛泽东同志对逻辑学的关注,是促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逻辑学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举办过逻辑学训练班,培养出一批逻辑学工作者。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的1966年,全国的逻辑学专业工作队伍已拥有300多人。
关键词

逻辑学

传统逻辑

教材

文法

大学课堂

政治领袖

人民大学

教学大纲

修辞

教科书

动词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一 苏联逻辑学教材对我国普及传统逻辑的影响

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治战略上一边倒,向苏联学习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取向,这也实质性地影响到逻辑学在中国的发展。

1950年,苏联学者斯特罗果维契所著《逻辑》由北京新华书店出版了第一个中译本。以此为开端,10年中先后有7部苏联学者主编或撰写的逻辑学教科书中译本引进我国。其中,有维诺格拉道夫和古齐明合著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年出版;高尔斯基和塔瓦涅茨主编的《逻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出版;高尔斯基撰写的《逻辑》,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57年和1958年出版;马卡洛夫主编的《逻辑教学大纲》,北京三联书店1956年出版。在这些教科书中,斯特罗果维契的《逻辑》和高尔斯基、塔瓦涅茨主编的《逻辑》发行量最大,使用者最多。

上述苏联逻辑学教材的框架是传统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了当时苏联的逻辑学发展的状况与水平,也符合在我国传播传统逻辑的需求和条件。以高尔斯基、塔瓦涅茨主编的《逻辑》为例,苏联逻辑学教材体系的基本结构是:概念、判断、推理、证明、逻辑基本规律。其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杂判断;对简单判断,以量为标准,分为单称、特称和全称判断;以质为标准,分为肯定和否定判断;以所作的断定为标准,分为存在、性质和关系判断;以模态为标准,分为实然、必然和或然判断。复杂判断分为联言、选言、假言判断和负判断。推理部分,依次为直接推理、三段论、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关系推理、归纳推理、求因果五法、类比推理。全书的最后三章覆盖证明和逻辑基本规律。这一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一直是我国形式逻辑教学大纲的依照。

新中国成立之初,逻辑课程重新回到大学课堂。传统逻辑继三、四十年代之后于50年代能基本不间断地在我国传播,得益于苏联教材的引入。其间,我国一部分精通俄语的逻辑学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适应逻辑学在我国日益增大的传播的需求,在引进苏联逻辑教科书的同时,我国的逻辑学工作者开始着手编写自己的教材。1955年,一兵所著《逻辑学讲话》和赵俪先所著《逻辑学教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出版逻辑著作的序幕。接着,相继出版的著作有:江天骥著《逻辑论丛》,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著《逻辑学讲授提纲》,杜岫石著《逻辑学讲话》,郭扬著《逻辑学讲义》,石村著《逻辑杂谈》和《逻辑分析偶举》,徐元瑛著《逻辑学的对象和意义》,陆征麟等著《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潘梓年著《逻辑与逻辑学》,金岳霖等著《逻辑通俗读本》。自1962年起金岳霖先生主持全国高等学校文科逻辑教材(形式逻辑)的编写,1963年完成初稿,1965年定稿。此时,已是“文化大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此书至1979年才正式出版。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