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毛泽东对逻辑学的关注
来 源
:
|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200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6 | ||
摘 要
:
|
逻辑学工作者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一场政治领袖关注,专业工作者踊跃参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历时十多年的逻辑学大讨论。接着,相继出版的著作有:江天骥著《逻辑论丛》,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著《逻辑学讲授提纲》,杜岫石著《逻辑学讲话》,郭扬著《逻辑学讲义》,石村著《逻辑杂谈》和《逻辑分析偶举》,徐元瑛著《逻辑学的对象和意义》,陆征麟等著《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毛泽东同志对逻辑学的关注,是促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逻辑学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举办过逻辑学训练班,培养出一批逻辑学工作者。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的1966年,全国的逻辑学专业工作队伍已拥有300多人。 | ||||||
关键词
:
|
逻辑学 传统逻辑 教材 文法 大学课堂 政治领袖 人民大学 教学大纲 修辞 教科书 动词 |
在线阅读
二 毛泽东对逻辑学的关注
字体:大中小
毛泽东同志对逻辑学的关注,是促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逻辑学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的一系列指示和号召,对这一时期逻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还要讲文法。许多同志省掉了不应当省掉的主词、宾词,或者把副词当作动词用,甚至省掉动词,这些都是不合文法的。还要注意修辞,怎样写得生动一点。总之,一个合逻辑,一个合文法,一个较好的修辞,这三点请你们在写文章时注意。”[※注]1958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草案)》中再次指示广大干部“学点文法和逻辑”。毛泽东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的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注]毛泽东还指示把一些逻辑学著作印成大字本供年龄较大的高级干部阅读。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在广大干部和青年学生中出现了学习逻辑的热潮,相关的学术机构和刊物也纷纷建立。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成立了逻辑组,并组织出版了一套《逻辑丛刊》,总结和交流干部学习、研究逻辑的认识与体会。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逻辑学专业。北京大学在哲学本科高年级中分出逻辑本科生,为逻辑教学与研究培养专业人才。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举办过逻辑学训练班,培养出一批逻辑学工作者。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的1966年,全国的逻辑学专业工作队伍已拥有300多人。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