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来 源
:
|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200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 | ||
摘 要
:
|
法律逻辑是以法律论证或法律推理的分析、评价与建构为对象的应用逻辑。这种应用逻辑本身取决当时的主流逻辑理论,它可以涉及逻辑学各分支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但从我国近60年来研究成果来看,我们法律逻辑研究分为传统逻辑研究方法阶段、现代逻辑研究方法阶段、法理学研究方法阶段和非形式逻辑研究方法阶段。其中,从逻辑学角度来看,传统逻辑研究方法和非形式逻辑方法构成了这60年法律逻辑研究的主旋律。为了解决上述“语用空缺”,法律逻辑学家或法律推理研究者们引入了“实质法律推理”或“实质推理”概念,使之与“形式法律推理”或“形式推理”相对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律适用中需要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相结合的基本思想。 | ||||||
关键词
:
|
法律 逻辑学 法理学 研究方法 逻辑研究 学报 明辉 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 导论 普通逻辑 |
在线阅读
参考文献
字体:大中小
[1]《艾思奇全书》(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逻辑学讲授提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3]北京市逻辑学会编辑组编:《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197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陈波:《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陈金钊:《法律论证的理论探寻》,《东岳论丛》2005年第1期。
[6]陈金钊主编:《法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陈慕泽:《词项周延性的一阶语言定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8]陈锐:《法律推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陈锐:《规范逻辑与法律科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戴希培:《形式逻辑导论》,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1][德]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舒国滢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2][德]恩格斯:《反杜林论》,吴黎平译,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3]杜汝楫主编:《法律专业形式逻辑》,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14]杜岫石:《逻辑学讲话》,吉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5]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进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6]葛洪义:《试论法律论证的概念、意义与方法》,《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7]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18]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郭扬:《逻辑学讲义》,三联书店1958年版。
[20]郝建设:《法律逻辑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21]郝建设:《论法律推理》,《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22][荷]爱默伦、荷罗顿道斯特:《论辩、交际、谬误》,施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3][荷]爱默伦、荷罗顿道斯特:《批判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张树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荷]凡·爱默伦、汉克曼斯:《论辩巧智:有理说得清的技术》,熊明辉、赵艺译,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
[25][荷]菲特丽丝:《法律论证原理》,张其山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6]何其芳:《毛泽东之歌》,《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
[27]何向东:《逻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8]何应灿、澎漪涟:《逻辑学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9]侯学勇:《法律论证的融贯性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0]黄华新、胡龙彪:《逻辑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黄华新、汤军:《雾区的寻觅:谬误学精华》,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
[32]黄厚仁:《规范逻辑在法律工作中的应用》,《政法论坛》1984年第1期。
[33]黄伟力:《法律逻辑学新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黄展骥:《“赋值”与“非赋值”平分秋色?——评克里普克的“悖论观”》,《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35]黄展骥:《“矛盾被证”是卓论?是谬论?——澄清陈波教授的误解》,《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36]黄展骥:《评塔斯基的“说谎者”悖论——矛盾的“显”、“隐”与“被证”》,《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5期。
[37]江南:《回溯推理在刑侦中的作用及要求》,《思维与智慧》1998年第1期。
[38]江天骥:《逻辑论丛》,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9]蒋维乔:《论理学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13年版。
[40]焦宝乾:《法律论证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1]焦宝乾:《法律论证的思维特征》,《法律方法》(第八卷)2009年。
[42]焦宝乾:《法律论证:思维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3]晋荣东:《论非形式逻辑的现代性特征》,《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4]金岳霖:《关于修改形式逻辑和建立统一的逻辑学体系问题》,《新建设》1961年第1期。
[45]金岳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6]金岳霖等:《逻辑通俗读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4年版。
[47]康忠睦、刘汉民:《论回溯推理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政法学刊》1996年第4期。
[48]孔红:《法律逻辑的研究工具与对象》,《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49]孔庆荣主编:《法律逻辑学基础》,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50]李达:《社会学大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1]李世繁:《在三段论里,前提虚假,形式是否正确?》,《光明日报》1959年5月17日。
[52]梁庆寅等:《传统和现代逻辑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3]梁庆寅、江龙:《论辩术的新发展及其对科学论证的贡献》,《哲学研究》2007年第6期。
[54]梁庆寅、柯华庆:《论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在法治化过程中的定位》,《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55]梁庆寅、张南宁:《法律论证的有效性条件》,《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5年。
[56]梁庆寅、赵利:《非形式论证的评价方法》,《哲学动态》2003年第4期。
[57]梁庆寅主编:《法律逻辑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8]刘春杰:《论证逻辑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9]刘丹岩:《论逻辑学与唯物辩证法 关于逻辑学四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60]刘治斌:《法律论证释义》,《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61]刘作翔主编:《法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2]陆征麟等:《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河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63]罗仕国:《科学与价值:作为实践理性的法律推理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4]马佩:《逻辑学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5]马特:《关于形式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哲学研究》1955年第3期。
[66]马特:《马克思主义与逻辑问题》,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67]毛泽东:《矛盾论》,转引自孙中原《中国逻辑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8][美]阿蒂亚、萨默斯:《英美法中的形式与实质:法律推理、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金敏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9][美]伯顿:《法律与法律推理导论》,张志铭、解兴权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0][美]道格拉斯·沃尔顿:《法律论证与证据》,梁庆寅、熊明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1][美]柯匹:《符号逻辑》,宋文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72][美]柯匹、科恩:《逻辑学导论》,张建军、潘天群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3][美]枯雷顿:《逻辑概论》,刘奇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74][美]枯雷顿、司马特:《论理学大纲》,丘瑾璋译,世界书局1934年版。
[75][美]列维:《法律推理引论》,庄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6][美]亚狄瑟:《法律的逻辑》,唐欣伟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7]缪南:《叶青〈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批判》,《时代论坛》1936年第1卷第7期。
[78]缪四平:《关于法律逻辑对象和性质的思考》,《华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79]潘梓年:《逻辑与逻辑学》,三联书店1961年版。
[80]《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1]《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2]《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3]《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4]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红旗出版社1986年版。
[85]阮松:《第二讲 论证的评估——比尔兹利图》,《思维与智慧》1991年第5期。
[86]阮松:《第三讲 预设:合作原则与隐含前提》,《思维与智慧》1991年第6期。
[87]阮松:《第四讲 非形式谬误》,《思维与智慧》1992年第4期。
[88]阮松:《第五讲 论证的建构》,《思维与智慧》1992年第5期。
[89]阮松:《第一讲 非形式逻辑的兴起》,《思维与智慧》1991年第4期。
[90]阮松:《非形式逻辑的兴起及其哲学意蕴》,《哲学动态》1991年第7期。
[91]阮松:《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与我国逻辑学的走向》,《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
[92]沈宗灵:《法律推理与法律适用》,《法学》1988年第5期。
[93]沈宗灵主编:《法理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94]石村:《逻辑分析偶举》,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95]石村:《逻辑杂谈》,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96]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7]宋文坚:《逻辑学的传入与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8]宋文坚主编:《新逻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9][苏]高尔斯基:《逻辑学》,马兵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00][苏]高尔斯基、塔瓦涅茨主编:《逻辑》,宋文坚译,三联书店1957年版。
[101][苏]马卡洛夫主编:《逻辑教学大纲》,李志才译,三联书店1956年版。
[102][苏]斯特罗果维契:《逻辑》,曹葆华、谢宁译,新华书店1950年版。
[103][苏]维诺格拉道夫、古齐明:《逻辑》,齐大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104][苏]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李达、雷仲坚译,上海笔耕堂书店1932年版。
[105]孙笑侠、夏立安主编:《法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6]孙中原:《中国逻辑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07]陶景侃:《大学逻辑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8]陶景侃:《法律规范的逻辑演算Q_s系统》,《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109]陶景侃:《法律命题逻辑的元逻辑》,《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
[110]陶景侃:《法律命题逻辑系统及其实践意义》,《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111]屠孝实:《名学纲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
[112]王方名:《论形式逻辑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
[113]王洪:《司法判断与法律推理》,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114]王洪:《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115]王洪主编:《法律逻辑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6]王遽常:《严几道年谱》,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17]王路:《论我国的逻辑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118]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19]王维贤、李先焜、陈宗明:《语言逻辑引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20]王晓:《法律论证中的因果关系研究——兼论法律论证中的逻辑关系》,《北方法学》2010年第2期。
[121]王章焕:《论理学大全》,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22]王左立:《非形式逻辑——一个新的逻辑学分支》,《思维与智慧》1990年第1期。
[123]武宏志:《标准谬误论的批评和重新解读》,《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24]武宏志、陈如松:《非形式逻辑和人工智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25]武宏志、丁煌:《当代谬误研究评论》,《哲学动态》1988年第9期。
[126]武宏志、丁煌:《谬误:思维的陷阱》,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27]武宏志、丁煌:《谬误研究对传统逻辑的意义》,《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128]武宏志:《法律逻辑和论证逻辑的互动》,《法商研究》2006年第5期。
[129]武宏志:《非形式逻辑的核心概念:“论证”》,《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30]武宏志、李延梅:《非形式逻辑的合法性》,《求索》2004年第7期。
[131]武宏志、李延梅:《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32]武宏志、刘春杰:《“非形式逻辑”的概念及其义理》,《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33]武宏志、刘春杰:《“非形式逻辑”诠释》,《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34]武宏志、刘春杰:《批判性思维——以论证逻辑为工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5]武宏志、周建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上、下),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6]武宏志、周建武主编:《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7]吴家国:《从传统逻辑到普通逻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8]吴家国:《关于形式逻辑问题讨论的回顾》,《哲学研究》1979年第4期。
[139]吴家国:《逻辑散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0]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1]吴家麟:《故事里的逻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42]吴家麟主编:《法律逻辑学》,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143]解兴权:《通向正义之路:法律推理的方法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4]熊明辉:《从法律论证到诉讼论证——谈谈法律论证逻辑研究对象的转变》,《求是学刊》2007年第6期。
[145]熊明辉:《法律逻辑研究的非形式转向——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5年第3期。
[146]熊明辉:《法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147]熊明辉:《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法律方法与法律基础》2005年。
[148]熊明辉:《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49]熊明辉:《非形式逻辑视野下的论证评价理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12期。
[150]熊明辉:《论法律逻辑中的推论规则》,《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51]熊明辉:《论证评价的非形式逻辑模型及其理论困境》,《学术研究》2007年第9期。
[152]熊明辉:《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现代哲学》2006年第2期。
[153]熊明辉:《诉讼论证:诉讼博弈逻辑的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4]熊明辉:《自然语言论证评价的逻辑分析》,《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
[155]熊明辉、赵艺:《语用论辩学派的论证评价理论探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4期。
[156]熊文轩、周光明:《法庭辩论逻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57]许兴凯:《“演绎法”、“归纳法”与辩证法唯物论》,《民铎》1929年第10卷。
[158]徐元瑛:《逻辑学的对象和意义》,河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59]徐元瑛、张维真:《普通逻辑简明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0]杨武金:《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1]阳作洲等:《法律专业逻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62]阳作洲:《刑事侦察中怎样运用假言推理》,《现代法学》1980年第2期。
[163]阳作洲:《在刑事侦察中怎样运用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现代法学》1980年第1期。
[164]姚建宗主编:《法理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5]叶青:《论理学问题》,转引自孙中原《中国逻辑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66]一兵:《逻辑学讲话》,山东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167]亦英:《认识论中之形式论理与矛盾论理》,《东方杂志》1932年第29卷第6期。
[168][英]麦克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69][英]穆勒:《穆勒名学》,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70][英]耶芳斯:《辩学》,王国维译,北京文化书社1908年版。
[171][英]耶芳斯:《名学浅说》,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72]雍琦:《比对推理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现代法学》1980年第3期。
[173]雍琦:《法律逻辑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4]雍琦:《审判逻辑简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5]雍琦主编:《法律逻辑基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176]雍琦主编:《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7]于绍元等:《诉讼逻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78]於兴中:《法理学检读》,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
[179]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0]张斌峰等编:《法律逻辑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81]张大松、蒋新苗主编:《法律逻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82]张继成:《价值判断是法律推理的灵魂》,《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83]张继成主编:《实用法律逻辑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4]张静焕:《法律逻辑方法与个案评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5]张骐:《法律推理与政治制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6]张骐:《形式规则与价值判断的双重变奏——法律推理方法的初步研究》,《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2期。
[187]张世珊主编:《诉讼逻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8]张晓光:《法律论证中的理由逻辑》,《经济师》2008年第1期。
[189]张晓光主编:《法律逻辑的理论与实践》,学林出版社2010年版。
[190]张学立:《回溯推理——一种独立的推理类型》,《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191]张子和:《新论理学》,三联书店1959年版。
[192]赵俪生:《逻辑学教程》,山东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193]赵总宽:《逻辑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194]《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编辑委员会编:《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195]《哲学研究》编辑部编:《逻辑问题讨论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96]《哲学研究》编辑部编:《逻辑问题讨论续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97]《哲学研究》编辑部编:《逻辑问题讨论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198]中国逻辑史研究会资料编选组:《中国逻辑史资料选·现代卷(上)》,甘肃人民版社1991年版。
[199]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研究会编:《形式逻辑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00]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2]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周礼全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3]中山大学逻辑教研室:《逻辑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4]中央文献出版社:《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05]周安平:《回溯推理与侦查假设》,《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
[206]周光明:《论回溯推理》,《探索》1997年第1期。
[207]周谷城:《回忆毛主席的教导》,《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0日。
[208]周谷城:《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209]诸葛殷同:《“吸收论”的两种归宿——中国高校文科逻辑教学走向何处》,《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8月。
[210]诸葛殷同:《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11]朱武、黄浩森主编:《刑侦专业逻辑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2]朱武主编:《刑案逻辑解析 第一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3]John Nolt,“Informal Logic in China”,Informal Logic,Vol.6,No.3,1984.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