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11,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200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

四 跨世纪的中国数理逻辑(1996—2009)

来 源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2009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7
摘 要
1920年,英国数学家罗素(B.Russell)应邀来华讲学一年,从此数理逻辑开始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数理逻辑的研究与教学,提倡形式逻辑现代化,著有《数理逻辑引论》。胡世华撰写了有关数理逻辑和许多阐明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特征和意义的论文,例如《数理逻辑基础》(与陆钟万合著)、《数理逻辑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意义》、《略论数理逻辑的发生、发展和现状》、《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莫绍揆于1950年4月回国,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创建数理逻辑专业,并长期担任数理逻辑教研室主任。
关键词

数理逻辑

逻辑学

汤璪真

В

Е

Л

П

数学

中国科学院

数理

Logic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四 跨世纪的中国数理逻辑(1996—2009)

字体:

到了20世纪90年代老一代数理逻辑学家陆续退休,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数理逻辑学家已成为中国数理逻辑的主力军,他们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数理逻辑专门人才,加之新一代留学归国的学者,目前我国已形成新老结合的数理逻辑研究群体。

进入到20世纪后期,中国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部的“211工程”和“985工程”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科研经费支持。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国家留学基金委不断增加支持科研人员国际学术交流的力度。同时各省市、各高校也出台多种政策以支持科研人员的工作。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数理逻辑重大项目,2000年教育部建设了全国唯一的逻辑学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到了20世纪90年中后期,我们有理由说,中国的数理逻辑及其应用研究已经融入世界数理逻辑的发展。中国学者对受国际关注的重要问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某一领域有系统而独特的研究;(2)解决了重要难题或猜想;(3)提出了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逻辑系统等;(4)把数理逻辑应用于新领域。冯琦在公理集合论方面获得了重要成果。例如,他给出了实平面分划齐一性定理,发现了平面开、闭分划与大基数的联系;他和他人合作提出了投影稳定原则;研究了Radu猜想;揭示强反映原则的本质特性,等等。丁龙云证明了G.Hjorth猜想,论文发表在顶级数学杂志Advance Mathematics。喻良和丁德成解决了R.Downey关于随机实数的复杂性的问题。丁德成与吴永成建立了可计算测度空间理论。陈翌佳对固定参数复杂性的W—分层进行了深入研究。赵希顺提出并研究了量化布尔公式的模型理论。张树果和张羿解决了关于基数不变量的若干重要问题。李昂生、王玮也都在可计算理论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应明生建立了基于量子逻辑的计算理论。傅育熙提出并研究一种新型并发计算模型—χ—演算。张健把数理逻辑应用于自动推理和程序分析。苏开乐把认知逻辑应用于信息安全验证,他的MAX-SAT求解器曾取得世界领先的成绩。王国俊及其团队发展了计量逻辑。何华灿提出了泛逻辑。鞠实儿和刘虎创立了二维逻辑系统。

越来越多的中国数理逻辑工作者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丁德成、冯琦是中国数理逻辑的代表人物,代表中国活跃于国际数理逻辑学术活动。张羿是国际杂志《Logic and Algebra》主编。应明生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专著Topology in Process Calculus:Approximate Correctness and Infinite Evolution of Concurrent Programs。张明义担任国际学术刊物《AI Communication》编委,多次担任人工智能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曾任isfst-2000的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健曾担任多个重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赵希顺担任国际杂志Journal of Satisfiability,Modeling and Computation 编委,国际学术会议SAT08大会主席,国际SAT年会Steering Commeetee成员。喻良组织2008年的国际会议Computability,Complexity and Randomness(CCR08)。李昂生发起的学术会议Logic and Computation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年会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odels of Computation。另外,众多中国学者被各种与数理逻辑相关的国际会议邀请作特邀报告。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中国举行,亚洲逻辑会议作为卫星会议在重庆举办。CCR08在南京举办,SAT08在广州举办。

进入21世纪,数理逻辑的传统分支不断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因而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数理逻辑的重要方法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中将继续大放异彩。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理逻辑的研究已延伸或正在延伸至网络、通讯、自动控制、机器学习、认知科学、经济学、社会组织学等领域。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