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关于悖论的一般方法论研究
来 源
:
|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200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7 | ||
摘 要
:
|
当代逻辑悖论研究有三个不同的研究层面:一、特定领域某个或某组悖论的建构及其具体解悖方案研究。关于悖论的发现、解决及其功能的一般方法论研究。“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学界的逻辑悖论研究主要体现在莫绍揆、沈有鼎等学者在第一层面的研究上。我国学界关于逻辑悖论问题第二、第三层面的研究,是“文化大革命”后才开始兴起的。但逻辑悖论研究不仅是当代逻辑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广泛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在不同领域的学者加强合作交流以合力攻关方面,我国学界的有关研究尚亟待加强。 | ||||||
关键词
:
|
悖论 逻辑悖论 学界 语义悖论 方法论 集合论 学者 语义 背景知识 语用学 层面 |
在线阅读
四 关于悖论的一般方法论研究
字体:大中小
与逻辑悖论研究的前两个层面的蓬勃发展相比,当代西方学界关于悖论的发现、解决及其功能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系统研究相对滞后;尽管自当代悖论研究兴起以来有一些相关讨论,但直到2001年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雷歇尔才首开系统研究悖论方法论之先河。我国学界的“文化大革命”后的悖论研究中,则一直伴随着一些一般方法论方面的思考,这特别体现在一些与科学方法论相关的研究中。莫绍揆、徐利治、张家龙、林可济、朱梧槚、郑毓信、黄耀枢、沙青、章士嵘、桂起权、胡作玄、刘永振等学者,均结合悖论所导致的数学和科学“危机”的讨论,就悖论作为科学发展“杠杆”功能等有所探讨。张建军曾就此做了系统总结,把悖论的方法论功能概括为“特殊的反常问题”、“重要的证伪手段”和“难得的变革契机”等方面,并讨论了悖论的“发现机理”及解悖的一般路径问题。[※注]陈波则强调了悖论的相对性和可解性,指出悖论只能获得“相对的解决”:“发现一个设法排除一个,遇到用已有的办法不能解决的新悖论,再设计更合理、更周全的方法去予以解决,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注]张家龙专题探讨了“悖论的方法论意义”,强调悖论绝不是谬论,而是“启发新理论产生的一个源泉”[※注]。近年来,以下重要进展为悖论的方法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条件。
1.明确了逻辑悖论的语用学性质,为悖论的方法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
罗素在谈论集合论悖论的发现时曾说:“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无论哪一派的逻辑学家,从它们所公认的前提似乎可推出一些矛盾来。这表明有些东西是有毛病的,但是指不出纠正的方法是什么。”[※注]与罗素所言“公认的前提”类似,国内一些学者强调逻辑悖论都是从特定认知共同体“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或“公共信念”出发推导出来。张建军指出,从国内学界通过对悖论定义的热烈讨论所达成的“三要素”共识,可以明确指认悖论是一种语用现象:任一悖论的出现都相对于特定认知共同体的特定背景知识,因此,“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悖论’既不是纯语形学概念,也不只是语义学概念,而是一个包容语形、语义因素的语用学概念。”[※注]他认为,这个认识的获得,使得悖论的相对性、根本性与可解性等基本性质昭然若揭,可以与明确指认预设是语用学现象一样,开拓有关方法论研究的新局面。李恒威、黄华新认为:“悖论语用学性质的确认使得悖论所激发的整个研究领域‘立体化’,极其利于对逻辑悖论的统一性把握”。[※注]桂起权指出,在悖论的语用学概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表明:“恰恰是‘有毛病的背景知识’得到公认、得到默许,最终才会引出矛盾等价式来”,解悖就在于把深藏于背景知识中毛病挖掘出来并加以信念修正。[※注]王习胜在系统考察国内外关于悖论的一般方法论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指出:“逻辑悖论的语用学性质的确认,不仅为统一把握和恰当归置不同层面的逻辑悖论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还直接为逻辑悖论方法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颖的工具。”[※注]
2.整合出解决逻辑悖论的一般标准,为解悖方法论的零散研究提供了一种系统化路径。
什么样的解悖方案是合理的?抑或说,一种良好的解悖方案应当满足怎样的条件?在悖论研究史上,许多学者都对上述问题作过探讨,但相关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明晰。陈波曾在《逻辑哲学导论》中评述了罗素和哈克对解悖标准的讨论。在综合考量罗素、策梅罗、蒯因、哈克等人提出的解悖条件的基础上,张建军在《逻辑悖论研究引论》概括总结出更为明确的解悖标准——RZH标准,指出悖论的解决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足够狭窄性、充分宽广性、非特设性,并做了详细阐发。该标准的给出,不仅提供了判定一个逻辑悖论是否得到了相对解决可供参考的明晰标准,而且,并为厘清当代逻辑悖论研究的不同层面提供了帮助。在明确悖论的语用学性质和解悖标准的基础上,张建军、桂起权等学者还提出了相对于“背景知识”的“公认度”的“悖论度”、相对于解悖三标准特别是“非特设性”的“公认度”的“解悖度”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重要概念,为悖论的方法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3.推广逻辑悖论的语义动力学分析方法,开拓了悖论的方法论研究的新方向。
周昌乐引入并评价了西方学者新近提出的一种分析逻辑悖论的新方法——语义动力学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方法在逻辑悖论研究中,特别是在悖论语义复杂性结构分析、为语义悖论提供科学分类依据的研究中,乃至在一般性互涉句群语义分析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最后运用悖论语义动力学方法的结果,针对悖论式禅境的性质分析,给出了一种实际应用,用以说明悖论语义动力学分析方法的普适性应用价值。[※注]
此外,我国学者在广义逻辑悖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总体上缺乏与狭义逻辑悖论研究的沟通与互动。我国逻辑学界在归纳悖论研究、道义悖论以及道德悖论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推进,为这种沟通与互动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总之,直接建基于西方学界的最新成果之上,国内悖论研究在深度和广度得到了不断推进。但逻辑悖论研究不仅是当代逻辑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广泛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在不同领域的学者加强合作交流以合力攻关方面,我国学界的有关研究尚亟待加强。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