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关于俄罗斯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来 源
:
|
当代中国世界经济学研究0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2 | ||
摘 要
: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亚非拉地区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过去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中国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并不平坦,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和经验教训展现出丰富的内涵。总结回顾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无疑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不足,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主要回顾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中国以及其他分布于亚非拉地区五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包括印度、韩国、俄罗斯、巴西、南非经济发展相关方面的研究。 | ||||||
关键词
:
|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模式 学者 经济发展战略 威权 政策 危机 服务业 基础设施 经济体制 |
在线阅读
三 关于俄罗斯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字体:大中小
自苏联经济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经历了多次的经济波动,国内学者对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从多方面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王建平[※注]、许新[※注]评述了俄罗斯的激进改革措施,认为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危机并日益深重的条件下进行的。面对的问题极其复杂,许多带有综合症的性质,这使改革措施出台进退维谷,主要措施之间存在内在矛盾,它们相互钳制,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一是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是在经济危机与财政危机交织并发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使稳定经济与无赤字预算的措施相互矛盾,两个目标不可兼得;二是在存在垄断的条件下放开价格难以达到刺激扩大生产的目的,放开价格与居民社会保护措施对平衡供求的作用相互抵触,实行价格与工资同时放开的政策,可能导致二者轮番上涨;三是实行无赤字预算和紧缩信贷政策,可以减少贷币投放,但造成企业税负过重,资金不足,不利于恢复生产和稳定经济;四是私有化进程与休克疗法其他措施不同步,将使休克期拖长,变成长期动荡和痛苦的慢性过程;五是商品短缺与外汇短缺并存,内需与出口矛盾,难以扭转外贸急剧下降局面,而外汇枯竭和经济衰退则使卢布汇率难以稳定,这又反作用于通货膨胀使其难以遏制。陆南泉[※注]全面回顾了俄罗斯经济改革中的理论纷争;江春泽[※注]分别考察了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俄罗斯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的差异。王世才[※注]分析了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矛盾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徐坡岭等[※注]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回顾和分析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理论,自实行西方倡导的激进的经济改革以来,俄罗斯社会政治斗争不断,社会政治矛盾激化,对经济起了巨大的破坏作用,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俄罗斯经济危机的程度已超过1929—1933年西方的大萧条时期,当时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40%—45%,而现在俄罗斯的工、农业生产均下降50%以上。工农业生产的持续萎缩,物价暴涨,通货膨胀加剧,贪污腐败现象增多,影子经济盛行,各种犯罪猖獗,绝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下降,人们对政府和金融机构不信任感加深,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相互作用,使俄罗斯经济陷入长期的衰退之中。1990年,俄罗斯国内总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只略少于5%,而现在这一份额仅稍高于1.6%。1990—1997年,俄罗斯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大约减少2/3。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从一个强盛的超级大国变成一个经济矮人。早在1985年俄罗斯(在其现在的疆域内)国内总产值就已相当于美国的22.6%和日本的69.5%,高于其他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居世界第三位。而现在它与一些主要国家间的差距已拉大。美国的国内总产值超过俄罗斯将近11倍,日本将近4倍,德国1.8倍,其他欧洲大国约1倍。在国内总产值方面,俄罗斯比中国少85%,比印度约少50%。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出现了众多的新特点,国内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许新[※注]、关雪凌等[※注]进一步评析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代价和教训,同时对俄罗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及出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认为: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已经进行了八年,休克疗法的神话变成了冷酷的现实。脱离国情的药方使玻利维亚奇迹变成了俄罗斯失败;不符合俄经济特点的目标模式和违反经济转轨规律的过渡方式,使期望的自由市场经济变形为“资本原始积累”式的野蛮的市场经济;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在经济学上犯忌导致经济形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一直处于衰退性危机之中,并最后演变成以金融危机为尖锐表现的社会经济政治全面危机。这一切都源于政治目的和理论误区:崇拜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经济体制上迷信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奉行现代货币主义政策,在反危机上片面抑制需求,忽视增加供给;把转轨的成败建立在依赖大量外援的基础上,幻想靠外援解决休克疗法造成的各种尖锐问题,渡过各种危机交织的难关。庄起善[※注]、李健民[※注]分别对制约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以及俄罗斯私有化历程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俄罗斯经济转轨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包括从经济制度到社会制度的全面重构和建设。私有化是构造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条件,在俄罗斯经济转轨政策中居于核心地位。通过实行私有化,俄罗斯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有的决定国家经济生活本质特征的国家所有制在经济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已得到彻底改造,俄罗斯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础,但从新制度结构的行为能力看,这一基础尚不健全,在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中都还存在许多消极后果,对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郭连成[※注]、李新[※注]分别分析了俄罗斯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对俄罗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俄罗斯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和制约因素,研究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俄罗斯经济增长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这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为主的生产和出口结构已根深蒂固,短期内改变难度很大;二是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会刺激俄大幅增加石油产量和出口。但我们认为,从长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俄罗斯还必须有步骤地采取以下必要措施:第一,逐步摆脱对能源出口的过分依赖,这是俄罗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从中短期看,大力发展资源经济,特别是利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的有利因素大力发展石油产业,以此增加外汇收入和扩大外汇储备,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俄是一种必要的选择;第二,全面推进结构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应是俄罗斯的唯一选择。余南平等[※注]主要分析了俄罗斯金融部门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俄罗斯经济结构和金融服务水平的现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俄罗斯的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可能会持续下去,但这种高增长率的持久程度和稳定性将取决于结构性改革。文章认为,在不利的人口发展结构的背景下,一个更有效率、以创新为重点来合理使用人力资本的结构对俄罗斯是必要的。同时俄罗斯进一步的贸易开放和更有效、透明的政府机构运作也将有助于经济增长的保持。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鉴于目前的俄罗斯存量设备的高使用率和低下的资本存量,加大更高水平的投资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另外,从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前景看,财政部门由于有巨大的积累,未来可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如果发生重大外围环境变化时,这个作用将显得十分重要。但无论财政的作用今天和未来如何体现,俄罗斯深层次金融市场的运作和效率的发挥,不仅可以带动全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并可能有助于使经济多样化,而非仅仅依靠石油部门。我们必须看到,目前,资金的缺乏成为众多俄罗斯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此,在剔除石油因素带来的投资与经济繁荣后,文章更认为,在俄罗斯,一个更有效、更深化的金融市场对于其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将起到的作用会更加持久。程伟[※注]主要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对俄罗斯的反危机政策进行了评析,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之下,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增长大幅下滑。但是,俄罗斯的通胀率、失业率、国际收支等指标表现尚好,宏观经济继续处在整体可控状态。正反两方面的结果与俄罗斯反危机有所取舍的目标追求以及相应的政策安排直接相关,其反危机的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设想。值得引起特别关注的是,俄罗斯在反思教训的过程中并没有局限于外部因素负面影响的总结,而是空前理性地解析了自身的原料经济发展模式,进而明确提出了创新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任务。俄罗斯目前正借助世界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把反危机与现代化有机地衔接起来,实施反危机的过渡性退出与创新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性进入。在今后的十年中,无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宏观构想还是具体政策与措施,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