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5,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世界经济学研究201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世界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来 源
当代中国世界经济学研究2019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6
摘 要
马克思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前提,将其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分析研究之中,形成了科学的国际价值理论,为后人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出发点。薛荣久从立论基础、研究内容和方法论等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学说进行了较深入的比较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最适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这部专著的问世,促使我国学术界重新认识和研究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探索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价值

国际贸易

马克思主义

学术界

学者

核心地位

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

中国特色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第一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字体:

马克思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前提,将其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分析研究之中,形成了科学的国际价值理论,为后人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出发点。在我国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毫无疑问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1978年以后,学术界开始探讨马克思有关国际贸易的论述。由于钻研不深不透,断章取义,出现了“马克思”与“马克思”互相矛盾的现象[※注],甚至有人公开否定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存在。因此,应当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典作家有关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用以指导中国国际贸易学科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

一 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基本内容的讨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探讨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理论、世界市场理论、资本输出理论和国际汇兑理论等。

国际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袁文祺、戴伦彰、王林生[※注]三位学者于1980年率先阐明了国际分工的内涵,并提出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与生产力进步同步性的观点。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化,学术界对当代国际分工的特征、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密切联系进行了剖析,认为跨国公司内部交换产品、内部世界市场关系、跨国公司的全球商品链形成了新的分工格局,主要代表作者有俞坚和栾文莲等。

中国学术界对国际价值、国际价值转移,国际剥削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以深化对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理解。在汤在新主编的《〈资本论〉 续篇探索》[※注] 一书的基础上,许兴亚(2002)进一步从国际经济理论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研究。他在著作《马克思的国际经济理论》中,全面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理论、世界市场理论和世界经济危机理论等。同时,将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对指导当时中国经济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杨圣明的《学习马克思的价值学说》也对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研究又掀起了一轮热潮。杨圣明认为,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框架,他坚持对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进行研究,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价值问题,强调了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注]。其他学者如杨国昌、钟伟、赵楠、庄宗明等也都探讨了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及其意义。

国内学术理论界还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机制、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世界市场价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许兴亚教授在其《马克思的国际经济理论》一书中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进行了总结阐述。这一领域主要代表学者有袁文祺、许兴亚、童书兴、陈家勤、栾文莲、陈同仇、薛荣久、姚曾荫等。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之一。许乃炯和巫宁耕于1980年在《经济科学》第2 期上发表了《略论战后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一文,率先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对战后资本输出现象与背后隐含的本质也十分重视,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主要代表学者有杨圣明、许兴亚、栾文莲、陈同仇、薛荣久、沈骥如等。

虽然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度,但马克思仍然创立了自己的汇兑理论。按照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常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汇兑理论主要包括汇兑率的调节机制理论、汇兑率变化原因理论和影响汇兑率的资本输出形式理论。国内学者许兴亚、陈家勤、叶辅靖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汇兑理论都有系统性探讨。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理论与实践是由列宁首创的。对外贸易垄断制体现了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为后起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开启了思路。改革开放以来,童书兴、朱乃肖、王寿椿等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

总的来说,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但是这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仍然很多。至于如何将其更好运用于当代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则更是任重而道远。

二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核心地位的确立

由于未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典作家的理论与方法,学者们在对待西方国际贸易学说上采取了不科学的态度。改革开放以前,对西方国际贸易学说一味批判和否定。随着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扩大,一些人又不加鉴别地推崇,甚至要全盘拿来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西方国际贸易理论,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区别,吸收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合理内核为我所用,就成了国际贸易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薛荣久从立论基础、研究内容和方法论等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学说进行了较深入的比较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最适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对西方国际贸易学说的科学态度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指导下,吸取和改造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包括部分理论,尤其是对当代国际贸易现象、政策和各种措施的定量分析方法。

李群也在1985年《社会科学》第3期上发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一文,对国际贸易的主要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比较研究。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没有阐述清楚,俞坚对他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对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理论和国际垄断理论做了详细的补充说明[※注]。此外,李荣林、史祺等也将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学说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在理论上具有更多的互补性而非歧义性。

国内学者们在反复深入的理论探讨中,进一步理清了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内涵和基本脉络,及其与西方贸易理论的差异性及互补性等,也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在社会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三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87年9月,姚曾荫教授主编了《国际贸易概论》[※注] 一书。该书对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跨国公司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及其历史发展、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等,均有其自成一家的论述。该著作对国际贸易领域的几个重要部分,从理论、政策和企业三个层次,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观点,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的同时,紧密联系和真实反映已经变化了的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实际,借鉴与吸取对国际贸易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的一切有科学价值和合乎实际的东西。此书是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丰硕成果,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学的基础,为我国乃至社会主义国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注] 此后,国内出现的多种国际贸易教材,虽然在内容上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但基本框架和内容均未有大的改变。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圣明研究员出版了新著《走向贸易强国的理论创新》[※注]。该书深刻阐明了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既是经济全球化理论,又是剩余价值理论在国际上的延伸和应用,是揭示国际剥削的理论。只有建立以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全球化的均衡发展。同时,该书重新定位了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在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成本理论、相互需求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这三大核心理论都具有致命的理论缺陷,缺乏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而马克思将其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应用于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中,不仅科学地回答了国际上的三个劳动日可以同一个劳动日相交换,而且指出在交换中双方既获利,同时又存在剥削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作者认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国际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最后,作者还明确指出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是中国制定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依据,对中国今后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注]。因此,该书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部专著的问世,促使我国学术界重新认识和研究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探索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