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台湾光复的初步述说
来 源
:
|
当代中国台湾史研究0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6 | ||
摘 要
:
|
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最终收复台湾。陈仪建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总督府的土地、财产、公营企业、军事设施等,努力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恢复台胞的中国国籍,强制推行国语、国文,铲除日本殖民色彩,建立起庞大的公营经济体系。国民政府收复台湾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的重要举措。台湾光复初期,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即开始宣传收复台湾的经过,颂扬国民政府及台湾调查委员会在收复台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
关键词
:
|
国民政府 台湾 国民党政权 中国政府 澎湖列岛 史料 抗日 大陆 学术论文 领土 公署 |
在线阅读
一 对台湾光复的初步述说
字体:大中小
光复初期,汤子炳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秘书处专员。1946年8月,他将编写的《台湾史纲》付梓。该书专列了第六章“我台湾省之光复”,涉及“中国光复台湾之决心”“光复台湾之准备”“日本之投降与我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之成立”,附录了“台湾光复时之情势”,对台调会、陈仪等人在抗日复台运动中的作用做了初步叙述,可谓第一部记载了关于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书籍。[※注]类似的著述还有黄玉斋主编的《台湾年鉴》。这类关于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著述属于当代史的范畴,主要是正面宣传。因著述者直接参加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实际工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资料。
因国共内战,国民党在中国大陆遭到惨败,1949年退据台湾。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事介入台湾海峡,国共隔海对峙。台湾成为国民党政权“生聚教训”“反攻大陆”的基地。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后期,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推行白色恐怖,对涉及中国共产党、左翼活动的资料、书籍一律加以查封,鼓吹“反攻大陆”,建构“反共复国”的历史观,宣传国民党光复台湾的事功,来论证国民党政权在台湾统治的合法性。台湾光复与二二八事件前后相连,若深入研究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接收与重建,必然牵涉到二二八事件。直接从事收复台湾的陈仪因匪谍罪被枪毙,台湾革命同盟会的领导人物,如谢南光回到大陆,参加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宋斐如、李友邦等人回到台湾,因匪谍罪相继被枪毙。因此,国民党政权一方面大力宣传国民政府收复台湾,每年纪念台湾光复节,另一方面严禁提及二二八事件,对台调会、陈仪、谢南光、宋斐如、李友邦等人讳莫如深。基于现实政治的禁忌与“反共复国”的考虑,在台湾岛内,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学术研究难以真正展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继承中华民国的主权和领土。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对国民党政权收复台湾一般持否定的态度,强调台湾光复给台湾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肯定台湾光复合法性的时候,指出其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作为,而非国民党政权,或蒋介石、陈仪的个人努力。在国共隔海对峙、誓不两立的政治氛围下,中国大陆学术界无法开展对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学术研究。
为了配合“1950年中国人民第一个严重的任务是:解放台湾!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而解放台湾”,1950年初,进步人士王思翔著《台湾二月革命记》一书出版。他指出:“早在接收台湾以前,国民党‘中央’就颁布了‘台湾长官公署组织大纲’,规定长官集中军事、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这是日帝‘六三法’的翻版,只是把‘总督’一名词换为‘长官’而已。以第一任行政长官陈仪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它的组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亲日派’政府——这些人是一向主张投降日本的,他们的脑子中充满着‘东洋文明’,积极要求全盘承受日帝殖民统治。于是特殊化的台湾,即意味着殖民地统治秩序的延续,特殊化的政制建立起来了,特殊化的经济——以币制为代表物,也建立起来了。国民党政权到台湾来的第一个工作,是接收日帝镇压台湾人民的手段。”[※注]这样的表述是为解放台湾的宣传而准备的,作者也承认缺乏史料。
为了配合解放台湾的政治宣传,使大众对台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95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吴壮达编写的《台湾》一书,约4万字。作者指出:“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沦陷五十年之久的台湾重归祖国的版图,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可是国民党反动派‘接收’台湾以后,又把台湾的主权陆续出卖给它的主子美帝国主义。”[※注]
1955年1月,由武原编著的《台湾的过去和现在》一书出版,约3万字。关于台湾光复,作者指出:“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统治者,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向我国投降。被日本侵占了五十年的台湾从此正式回到祖国怀抱里来了。”“台湾重归祖国了,但是台湾同胞却又遭到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卖国集团的双重压迫和剥削。”[※注]
1955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王芸生著《台湾史话》,约7万字。作者专列一章“国际协议与收复台湾”,引用了原始文件,指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无条件投降书,这四项国际文献,都确切表明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法律地位,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司令。陈仪代表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市公会堂(后改为中山堂)接受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兼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投降。”“从这一天起,被日本侵夺五十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宣告收复,重归中国的版图。”[※注]作者在引用《开罗宣言》原文时,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国”。由于作者在写书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相比较其他同类出版物,已经颇具学术性。
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者刘大年、丁名楠、余绳武编著的《台湾历史概述》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约6万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该书于1962年再版。作者重点叙述了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历史,包括《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书》,台湾省受降仪式及陈仪宣布台湾回归中国的讲话原文,指出:“台湾归还中国后,中国即进行政治、军事上的管理,恢复了在台湾的主权。对日作战期间的同盟国政府,也在它们后来历次发表的声明中,明确承认了这个事实。”[※注]
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缓和,1971年4月2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布雷发表谈话,称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主权“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将来求得国际的解决”。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反驳美方的言辞,指出:“事实是,台湾和澎湖列岛早于1945年10月25日已由当时的中国政府接管。从那时起,中国已恢复对台湾的主权。”[※注]10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一文,指出“1945年10月2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就是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在台北举行台湾日军的受降仪式,台湾省终于重返祖国怀抱。从此中国恢复了在台湾省的主权权利”。[※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5年10月,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0年至1979年,中国大陆一些文史学者为了配合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根据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编写了多本台湾简史,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露帝国主义国家对台湾的侵略,歌颂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由于台海两岸军事对峙,国共两党争夺中国的代表权,对于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大陆一般采取回避,甚至是负面的看法,一些小册子强调台湾光复是国民党反动派去奴役压迫台湾人民,但对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约束力、台湾光复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仍是予以高度肯定。因作者并非专职研究台湾史,参考书籍不多,考证不够严密,这类书籍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其对台湾属于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基本上是正确的,却无法正视蒋介石、陈仪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对台政策从“一定要解放台湾”调整为采取和平方式,与国民党政权打交道,来解决台湾问题。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从台湾撤出军队,反美不合时宜。中国大陆高层开始正视国民党政权在台湾的统治,对国民党过去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也开始有正面的、积极的评价。相关部门开始收集、整理关于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史料,加以出版。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