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129,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201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

十 朝鲜、韩国文学研究

来 源
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2019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2
摘 要
1978年以后,外国文学译介和研究工作全面复兴。这一阶段的整体综合性成果除了各种外国文学教材和外国文学史中的东方文学部分之外,重要成果有:高慧勤和栾文华主编的《东方现代文学史》。从苏联独立出来的中亚和高加索诸国由于其文学长期划在苏联文学范畴,故而21世纪之前尚未引起东方文学研究者的足够关注。其中尤以新中国60年为主题的《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和以作家作品学术史研究为取法的《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陈众议主编, 2011—)、《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申丹、王邦维主编,和《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陈建华主编,最为引人注目。
关键词

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史

作家

学者

作品

俄罗斯文学

专著

学术

学界

诗歌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十 朝鲜、韩国文学研究

字体:

在东亚诸国的文化交往中,朝鲜半岛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大学朝鲜语专业、延边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东方文学研究室至今仍是国内朝鲜-韩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的重要领地。中国与朝鲜于1949年10月6日建交,五六十年代两国关系密切,朝鲜文学翻译一度兴盛。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后,韩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亦随着中韩两国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而日渐丰盛。现将国内的朝鲜—韩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粗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949—1978年。这一时期的翻译主要集中在李箕永、韩雪野、赵基天、宋影、千世峰等朝鲜卡普(无产阶级艺术家同盟)作家的作品上,如李箕永(1895—1984)的代表作《故乡》(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和韩雪野(1900—1963?)的代表作《黄昏》(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等。1945年朝鲜半岛解放后,李箕永和韩雪野都选择了北方,之后两人在朝鲜均担任文学界的高级领导,创作也都转向对金日成光辉业绩的赞誉,如韩雪野歌颂金日成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这一时期陶炳蔚先生的译作较多,如《朝鲜的歌》(1953)、《阿妈妮》(1956)、《北间岛》(1959)、《朝鲜现代戏剧集》(1960)、《塔》(1960)、《白云缭绕的大地》(1963)等。此外,其他人的译作还有《白头山》(1953)、《赵基天诗集》(1958)、《鸭绿江边》(1958)、《大同江》(1959)、《血海》(1978)等。除了上述译作,较为重要的还有陶冰蔚、张友鸾的译作《春香传》于1956年出版。

1979—1992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朝鲜文学翻译与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翻译方面,《南朝鲜小说集》(枚芝等译,1983)和《南朝鲜“问题小说”选》(金晶主编,1988)的出版具有重要意义,这两本书所选的三十一篇文章均是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涉及的作家如金东仁、廉想涉、李孝石、朱耀燮、金承钰、李清俊等也随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这大大拓宽了朝鲜文学的研究幅度和深度。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应属文学史的编著整理。80年代后,陆续出版了金何明等共同编著的《朝鲜文学史》(1981)、许文燮的《朝鲜文学史》(1984)、朴忠禄的《朝鲜文学简史》和韦旭升的《朝鲜文学史》(1986)等,这些文学史各有所长,至今仍极具借鉴价值。在朝鲜、韩国文学研究方面,众多朝鲜族研究者表现出色。如金柄珉的《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和金宽雄的《朝鲜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0年代,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东方文学研究室学者周有光对朝鲜文学的研究功不可没,撰写了不少论文,全面翔实地介绍了朝鲜古典文学,尤其是发表于1984年《国外文学》第3 期的《朝鲜李朝诗人和小说家金时习》一文,对金时习的创作做了较为深入的介绍和研究。

1993—2009年。在韩国流行文化的带动下,韩国通俗文学在中国大放光彩,如金河仁的众多小说风行一时。同时,韩国纯文学也得到一定的关注,李文烈的《扭曲了的英雄》(1995)和《人子》(1997)、廉想涉的《三代》(1997)这三部韩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翻译过来。1995年,沈仪琳主编的《韩国女作家作品选》所选作品也都堪称经典。2000年之后,韩国纯文学作品如金东里的《巫女图》(2002)、《乙火》(2004),李浩哲的《南边的人、北边的人》(2003),李文烈的《诗人》(2005年),申京淑的《单人房》也逐渐赢得了中国市场。

这一时期朝韩文学研究除大量介绍性的文章之外,较为出色的首推北京大学教授韦旭升的六卷本《韦旭升文集》(2000)。该文集分别包括朝鲜文学史、朝鲜中国联合抗倭(壬辰战争)文学(作品研究、翻译、古籍整理)、比较文学(专著、论文)研究、评论与古籍整理、翻译创作以及语言研究等方面,内容涉猎广泛,剖析深刻独到,是朝鲜古典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李岩教授的著作《中朝文学关系史论》(2003)也是一部重要的研究著作,书中对上古时代中国人的朝鲜观、朝鲜神话、汉字传入对朝鲜的影响,以及中国佛教与朝鲜文学、唐朝和新罗的文学交流、李白杜甫对高丽文学的影响等诸多命题均做出了精彩的论述,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学术著作。

最近十年,中国对朝韩文学的研究深入展开,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研究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数量蔚为大观;传统优势领域研究水平稳中有进,新的研究领域得以拓展;研究方法、思路也有一定创新。

过去,我国的朝韩文学史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代文学史,相关成果主要体现为古代文学通史。近十年来,相关研究更为细化,代表性成果有李岩的《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2015)。更大的变化在于近现代文学史研究成果成为压倒性多数。主要成果有金春仙的《韩国现当代文学史》(2012),金英今的《精编韩国文学史》(2016)。但是,与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水准相比,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对朝鲜古代文学,尤其是汉文学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领域。近十年此类研究论文、专著依然保持了相当数量和水准。其中,比较文学的研究在数量上呈压倒性优势。主要为中国古代文人、文学流派对朝鲜古代特定时期或特定流派之影响研究,有崔雄权的《接受与书写:陶渊明与韩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文学评论》2012年第5期)、韩东的《朝鲜后期文坛对明代唐宋派文论的接受》(《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第3 期)等。朝鲜古代小说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孙逊的《朝鲜“倭乱”小说的历史蕴涵与当代价值——以汉文小说为考察中心》(《文学评论》2015年第6期)。汉诗文研究主要有张伯伟的《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的文献问题考论》(《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古代文论研究则主要有蔡美花的《朝鲜古代诗论的审美思维方式》(《东疆学刊》2010年第1期)。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古代汉文学的优秀研究者,几乎都是古代文学专业出身的中文系学者。

与古代文学相比,朝鲜朝晚期文学、思想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解析朝鲜朝燕行使、通信使留下的文字记录。此类成果主要有王国彪的《朝鲜“燕行录”中的“华夷”之辨》(《外国文学评论》2017年第1期)。在近代文学研究中,以梁启超对朝韩近代文学之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成果数量颇多,却未见多少新意。近代小说研究中,较为出色的有林惠彬的《基督教小说在近代韩国的历史演进》(《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

韩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起步较晚,其基础较古代文学研究相对薄弱。有关研究数量较少,内容也多停留在传统领域,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中,较为出色的研究成果有牛林杰的《论韩国战后文学中的少年战争体验小说》(《东岳论丛》2009年第12期)、苑英奕的《从“底层”话语的形成谈中韩知识分子的不同行知方式》(《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第3期)、金鹤哲的《隐藏于中国典故中的殖民地抗日号角——韩国诗人李陆史作品中的隐喻研究》(《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2期)。如果我们把韩国当代文学、思想看作深入理解当代韩国社会的重要渠道,那么很显然,迄今为止我们的相关研究还尚未打通这一渠道。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电影文学研究呈现出蓬勃态势。研究范围涵盖了韩国电影产业政策、韩国电影发展史、韩国电影类型及韩国电影中的宗教观、价值观、集体记忆建构等等。

就韩国文学的翻译来看,近年涌现出了以薛舟、金鹤哲为代表的优秀译者。韩国当代著名作家,如高银、黄皙暎、朴婉绪,以及新生代作家金爱烂等人的作品均在此间被译介过来。但是,韩国当代文学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在中国市场遇冷。这也提示了韩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职责之所在。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半岛的紧张局面影响了我国对朝韩现当代文学的全面研究。然而,朝韩现当代文学理应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