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黑八论”的出笼及其主要内容
来 源
:
|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0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53 | ||
摘 要
:
|
张永青张爱武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命题,这些命题被“四人帮”上纲上线,恶意污蔑为“黑八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严厉的批判,持论的理论家遭受打击、迫害,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整个中国文艺界百花凋零,了无生机。事实上,这些文学观点,涉及了文艺的诸多有价值的命题,抛开其在特殊年代负载的政治色彩,这是当时的文学理论研究者所留下的一笔优秀的理论遗产,应该得到正确的评价和认真的总结。一直到1978年思想解放运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反思两者关系,如何保持文学和政治之间合理的张力,使文学由受他律制约而走向自律,才真正成为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 ||||||
关键词
:
|
现实主义 题材 文艺 文学 中间人物 作家 黑八论 社会主义 政治 艺术 资产阶级 |
在线阅读
第二节 “黑八论”的出笼及其主要内容
字体:大中小
召开部队文艺座谈会,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借座谈文艺的名义,来达到打倒文艺界,进而树立自己理论、为“文化大革命”做准备的目的。《纪要》由刘志坚、陈亚丁等起草,张春桥、陈伯达等作了多次重大修改,后经毛泽东审阅修改后,于1966年4月16日,作为中共中央文件在中共党内发表。1967年5月29日,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公开发表《纪要》全文。
《纪要》的核心内容是抛出“文艺黑线专政”论。《纪要》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艺界基本上没有执行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五篇著作的精神,而是“被一条与毛泽东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注]“文艺黑线”具体表现为:
一、黑论点。“‘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等等,就是他们的代表性论点”,“电影界还有人提出所谓‘离经叛道’论,就是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经,叛人民战争之道。”这是“文艺黑线专政”论的理论基础。
二、黑作品。“十几年来,真正歌颂工农兵的英雄人物,为工农兵服务的好的或者基本上好的作品也有,但是不多;不少是中间状态的作品;还有一批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它们有的“歪曲历史事实,不表现正确路线,专写错误路线”;有的写英雄人物,但是犯纪律的,甚至“人为地制造一个悲剧的结局”;有的“不写英雄人物,专写中间人物,实际上是落后人物,丑化工农兵形象”;有的“对敌人的描写,却不是暴露敌人剥削、压迫人民的阶级本质,甚至加以美化”;有的则“专搞谈情说爱、低级趣味”以及爱和死的永恒主题。《纪要》认定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的、修正主义思想在文艺中的反映,必须坚决反对。
三、黑队伍。“我们的许多文艺工作者,是受资产阶级的教育培养起来的,在从事革命文艺活动的过程中,有些人又经不起敌人的迫害叛变了,或者经不起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烂掉了”;有的进入大城市后,“在前进中掉队了”。由于从事文艺创作的主体出了问题,所以要重新教育文艺干部,重新组织文艺队伍。为此,“我们一定要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搞掉这条黑线之后,还会有将来的黑线,还得再斗争。”[※注]
“四人帮”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片面夸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尖锐性,全面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年以来的文艺思想、文学实践和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成就,其政治目的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为其在宣扬了“空白论”和“失败论”的基础上推行“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从路线出发”“主题先行论”“反对真人真事”等做理论的准备。其中“黑八论”是其用来彻底打倒文艺界的武器和理论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出于占领文艺阵地,并通过抢夺文化领导权进一步获取政治领导权的目的,对“黑八论”进行了更加猛烈的批判。具体体现为:
首先,继续夸大两条路线斗争的尖锐性,突出“文艺黑线”的危害性,强调“革命大批判”的重要性。批判的矛头直指“旧中央宣传部这个阎王殿”,姚文元认为:“对旧中央宣传部周扬等人的揭发和清算,关系到用毛泽东思想总结几十年来的革命历史,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历史,关系到党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关系到更深入地挖掘政治上资产阶级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必须搞深搞透。”[※注] 因此,对“黑八论”进行深入的批判,“对于文艺界‘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进一步肃清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流毒,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自觉性,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注] 正是在这样上升到“革命高度”的指导思想下,极“左”思潮发展到极端状态,对“黑八论”的批判也愈加升级。
其次,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原意,翻用“反右”斗争时“驾轻就熟”的阶级斗争武器,随意断章取义,上纲上线,“扣帽子”“打棍子”,使学术问题变成了关涉到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运动。这实际上是重演《纪要》中的批判逻辑并进一步发展到了极致状态。于是,“黑八论”的成色更黑,罪行更严重了。(具体表现详见下节)
实际上,所谓的“黑八论”是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仍在讨论的学术问题,根本谈不上什么政治“专政”,而是根据只言片语歪曲、捏造、拼凑出来的“欲加之罪”。但历史的阴霾掩盖不住真理的光芒,正是那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需要当代的文艺理论工作者重新反思当时文艺理论发展中的问题,还原文学原本纯净的天空,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