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1,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200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

一 新民歌运动概述

来 源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2009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11
摘 要
1958年3月22日,在中共中央酝酿“大跃进”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就发出号召,要求大家搜集和创作新民歌。各个阶层都有许多民歌,搞几个试点,每人发三五张纸,写写民歌。毛泽东对民歌的重视,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新民歌的创作和收集。会上,周扬做了《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的发言,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阐明了党对搜集民歌和其他民间文学的方针政策。”[※注]周扬在发言中引用了10首“大跃进”民歌,并且让人编选了110首“大跃进”民歌,汇成《新民歌百首》,作为发言的附件印发与会代表。《红旗歌谣》作为当时的创作范本,不仅对民间歌手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当时的作家诗人也具有规范意义。
关键词

民歌

大跃进

社论

群众

民间歌手

文学艺术

诗歌

文艺

诗人

红旗歌谣

共产主义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一 新民歌运动概述

字体:

1958年3月22日,在中共中央酝酿“大跃进”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就发出号召,要求大家搜集和创作新民歌。他说:“印了一些诗,净是些老古董。搞点民歌好不好?请各位同志负个责,回去搜集一点民歌。各个阶层都有许多民歌,搞几个试点,每人发三五张纸,写写民歌。劳动人民不能写的,找人代写。限期十天搜集,会搜集到大批民歌的,下次开会印一批出来。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是民歌,第二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两者‘结婚’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族的,内容应当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注]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全国各大报刊,包括《人民日报》,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收集民歌活动。1958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的社论。社论指出,从已经收集的发表在报刊上的民歌来看,这些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好诗,反映了我国人民波澜壮阔的生产建设热潮,表现了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的高涨。社论还号召:“这是一个出诗的时代,我们需要用钻探机深入地挖掘诗歌的大地,使民歌、山歌、民间叙事诗等等像原油一样喷射出来。……诗人们只有到群众中去,和群众相结合,拜群众为老师,向群众自己创造的诗歌学习,才能够创造出为群众服务的作品来。”

随着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国迎来了“大跃进”时代。而为了表现和配合“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的热潮,新民歌这种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便迅速兴盛起来;毛泽东对民歌的重视,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新民歌的创作和收集。会上,周扬做了《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的发言,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阐明了党对搜集民歌和其他民间文学的方针政策。他说:“大跃进民歌反映了劳动群众不断高涨的革命干劲和生产热情,反过来又大大地促进了这种干劲和热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民歌成为工人、农民在车间或田头的政治鼓动诗,它们是生产斗争的武器,又是劳动群众自我创作、自我欣赏的艺术品。社会主义精神渗透在这些民歌中。这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的民歌;它开拓了民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道路。”[※注]而搜集、整理和出版新民歌,对于中国文学的进一步民族化、群众化,将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它将“开一代的诗风,使我国诗歌的面貌根本改变”。[※注]他还展望说:“群众诗歌创作将日益发达和繁荣,未来的民间歌手和诗人,将会源源不断出现,他们中间的杰出者将会成为我们诗坛的重镇。民间歌手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界线将会逐渐消泯。到那时,人人是诗人,诗为人人所共赏。这样的时代不久就会到来的。”[※注]周扬在发言中引用了10首“大跃进”民歌,并且让人编选了110首“大跃进”民歌,汇成《新民歌百首》,作为发言的附件印发与会代表。

1958年第18期的《文艺报》以专论的形式,正式提出了《文艺放出卫星来》,把新民歌运动带到了整个文艺创作领域,甚至提出“建设共产主义文艺”的口号。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争取文学艺术的更大跃进》,呼吁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用百倍千倍的干劲,争取文学艺术的更大跃进、更大丰收”。《文艺报》1958年第19期也发表社论《掀起文艺创作的高潮!建设共产主义的文艺!》,指出“现在提出建设共产主义文学艺术的任务,不是太早,而是适时的,必要的”。这样,从1958年4月开始,全国文联及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地县党委都纷纷发出有关收集新民歌民谣的通知,要求成立“采风”组织和编选机构,开展规模浩大的“社会主义采风运动”,并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1959年,红旗出版社出版了时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分管文艺工作的周扬和诗坛泰斗郭沫若共同编选的《红旗歌谣》300首,显示了新民歌运动的所谓“实绩”。《红旗歌谣》作为当时的创作范本,不仅对民间歌手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当时的作家诗人也具有规范意义。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