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谷融的“文学是人学”
来 源
:
|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200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4 | ||
摘 要
:
|
由于与阶级斗争理论的直接对立,人道主义在建国后基本上是一个禁区,但是在“双百”方针的影响下,在1957年出现了弥足珍贵的人道主义的先声。吴调公在《论“人学”与“人道主义”——读钱谷融同志的〈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中按照钱谷融在《论“文学是人学”》中的几个部分逐一进行了批评,总起来就是批评钱谷融过分强调作品要以描写人、描写人的个性为核心,把人道主义作为评判作品的最基本、最必要的标准。但面对当时人道主义匮乏,教条主义盛行的现状,提倡人道主义无疑又具有其批判现实的功能性,从而也具有了其“面对现实的合理性”,这是我们所无法否认的。 | ||||||
关键词
:
|
人道主义 钱谷 人性 文学 人学 人性论 人情 阶级性 文学是人学 作家 阶级 |
在线阅读
钱谷融的“文学是人学”
字体:大中小
钱谷融在《论“文学是人学”》中,从文学的任务、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创作方法的区别,以及人物的典型塑造五个方面论述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认为“谈文学最后必然要归结到作家对人的看法、作品对人的影响上”。[※注]
第一,在文学的任务上,钱谷融认为,一切艺术,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而文学要达到教育人、改善人的目的,就“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为注意的中心”,“就是要达到反映生活、揭示现实本质的目的,也还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为注意的中心”。由此出发,钱谷融反对把反映现实当做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做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他说:“说文学的目的任务是在于揭示生活本质,在于反映生活发展的规律,这种说法,恰恰是抽掉了文学的核心,取消了文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因而也就必然要扼杀文学的生命。”这个观点不能不说是对主流的文学理论的激进挑战。
第二,就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来看,钱谷融提出,“不仅要把人当作文学描写的中心,而且还要把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作为评价作家和他的作品的标准”。作家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这“当然与作家的思想,与作家的世界观有关”。在文学领域内,“作家的对人的看法,作家的美学理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就是作家世界观中起决定作用的部分了”。钱谷融举了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例子来阐述了这个问题,指出作家头脑中人道主义的胜利,使得作家在描写人物上也发生变化。
第三,从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来看,钱谷融认为,“一个最基本的、最必要的标准”就是“人道主义原则”,它是“构成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人道主义与阶级观点并不矛盾,因为真正的人道主义者,必然是同情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痛恨压迫者和剥削者的,他必然会站在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一面来反对压迫者和剥削者。由此看来,人道主义与抽象的人性论是格格不入的。而何谓人道主义,钱谷融在这一部分做了详细的阐述: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来说,虽是十六七世纪在欧洲为了反对中世纪的专制主义而兴起的。但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理想,都是从古以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里,一直流行、传播在人们的口头、笔下的。我们无论从东方的孔子、墨子,从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言论著作中,都可以发现这种精神,这种理想。虽然随着时代、社会等等条件的不同,人道主义的内容也时时有所变动,有所损益,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中找出一点共同的东西来的。那就是:把人当作人。把人当作人,对自己来说,就意味着要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对别人来说,又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承认互相尊重。所以,所谓人道主义精神,在积极方面说,就是要争取自由,争取平等,争取民主。在消极方面说,就是要反对一切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不合理现象;就是要反对不把劳动人民当做人的专制与奴役制度。
这可以看做是钱谷融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这个观点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不仅当时如此,今天也仍然如此。
第四,钱谷融认为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的区别,“是只有从它们描写人、对待人的态度上,从它们有没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什么样的人道主义精神上,才能找到说明的”。“现实主义者是把人当作世界的主人来看待,当作‘社会关系的总和’来理解的。他是用一种尊重的、同情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态度来描写人、对待人的。”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来说,它之所以是一种新的现实主义,首先就是因为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美学理想,因为它是按照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原则来描写人、对待人的。
第五,在典型的塑造上,钱谷融指出,“文学的对象,既然是具体的在行动中的人,那就应该写他的活生生的、独特的个性,写出他与周围的人和事的具体联系。人物之所以有典型性,乃是因为在他的周围集结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乃是因为通过他的活动,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图景,概括出那一时代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阶级关系的缘故。而作品的典型意义,也不应该仅仅从作品中的个别人物身上去找,而是应该从作品所构成的整个画面,所揭示的生活的总的动向中去找寻的”。由此钱谷融指出,不应该去写那只存在于抽象概念中的阶级性。不应该把人物的活动作为他的阶级性的图解,阶级性是从具体的人身上概括出来的,而非反之。
钱谷融的这篇文章,是一篇理论性、系统性都很强的文章,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