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
来 源
:
|
当代中国艺术学研究200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33 | ||
摘 要
:
|
前面谈及,中国设计艺术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从“图案”学科发展到“工艺美术”学科,再发展到“设计艺术”学科。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目录将原属“工艺美术”学科的7个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合并为“艺术设计”专业,并将“工艺美术学”更名为“设计艺术学”。这一改变是我国设计艺术学科发展的一次关键性的转折点,从“工艺美术”学科到“设计艺术”学科,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对“设计”学科所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设计学科研究领域的扩大与整合,以“设计”作为核心观念。 | ||||||
关键词
:
|
艺术学科 设计 学科 艺术 历史脉络 设计艺术 大学 图案 中国艺术 师范大学 环境艺术 |
在线阅读
设计艺术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
字体:大中小
前面谈及,中国设计艺术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从“图案”学科发展到“工艺美术”学科,再发展到“设计艺术”学科。现在需要略加详述。早在1898年设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就开设有机器、制造、绘画、木作、玻璃、纺织、建筑等各门工艺课程。而1903年设立的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也已经设置了机械学、意匠图绘等专业,这些早期的工艺学堂可视为中国设计学科发展的先声。20世纪前期,“图案”学科从日本引入中国,所谓“图案”是指设计的图样、方案等。俞剑华先生曾明晰地指出了两点:一是“图案”即设计(Design);二是工艺、图案与器物的关系。因此,可以看出,在学科构建、理论研究方面,“图案”学科已具有现代设计学科的显著特征。
20世纪50年代,“工艺美术”逐步取代了“图案学”,“图案”逐渐回归到它在汉语中所指称的“平面图形”的含义,不再具有与设计对等的意义。正如张道一《走进“人化的自然”》所说的:“50年代,我国使用了‘工艺美术’这个词来取代‘图案学’,是考虑到图案仅仅体现了造物艺术的前过程,一般不包括后过程的‘制造’,而‘工艺美术’在这一意义上便开阔一些。”[※注]
50年代至60年代,工艺美术对民间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日用品,而在社会认同与政府管理中,对工艺美术的重视主要集中在观赏型手工艺术中。以至在不久之后,由轻工业部门设置了一个以手工艺为主体的“工艺美术”系统。1956年,毛泽东在听取了关于手工业工作情况的汇报时指出:“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提高工艺美术品的水平和保护老艺人的办法很好,赶快搞,要搞快一些。你们自己设立机构,开办学院,召集会议。”[※注]因此,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学科正式得到政府的确认,以1952年、1954年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和1956年国家级的工艺美术专业高等教育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北京成立为标志。
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工艺美术”重新开始发展时,它们总是与“手工艺”、“民间”、“传统”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艺术教育体系中,“工艺美术”学科作为一个专业长时间依附于“纯”美术学科体系之下,素描、色彩成为基础课,陶瓷、染织成为主导专业,这时的“工艺美术”实质上已成为特种手工工艺的代名词。
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各种现代设计观念逐步在我国兴起,“工艺美术”已经不能涵盖所有的设计门类,总是被新兴的现代“设计”作为对立面进行批判。因此,“设计艺术”这一学科名词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图案”学科与“工艺美术”学科的批判,是对中国“设计”学科本质的再次明确。
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目录将原属“工艺美术”学科的7个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合并为“艺术设计”专业,并将“工艺美术学”更名为“设计艺术学”。这一改变是我国设计艺术学科发展的一次关键性的转折点,从“工艺美术”学科到“设计艺术”学科,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对“设计”学科所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设计学科研究领域的扩大与整合,以“设计”作为核心观念,“设计艺术”学科的成立即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设计、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商业传媒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等六大门类,还体现了设计教育体系的完善,围绕着“设计”,设计艺术教育包括设计艺术理论、设计艺术修养、设计艺术基础、专业设计与实习等几方面的内容。“设计艺术”较“工艺美术”展现出更系统、更全面的学科体系。
正如张道一在他的《设计艺术教育》文中所说:“为什么要将‘工艺美术’改为‘设计艺术’呢?严格地说不是简单的改名,而是后者涵盖了前者。……如果说‘工艺美术’是以‘工艺’为特点标明了它的性状,比较靠近于技术制造,那么,‘设计艺术’则是以‘设计’为特点明确其性质,可说更贴近于文化和艺术。这是一个认识角度的变化,有助于在人文科学上的上升。”[※注]从“工艺美术”学科到“设计艺术”学科,即是从“工艺美术”以“工艺”为重点的应用型学科上升到“设计艺术”以“设计”为重点、凸显文化与艺术意义的理论研究型学科。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改名为清华美院。从此,工艺美院从一个单一的艺术设计学院发展为综合性的美术学院,并成为全国艺术类院校学科建设最完善的学院,成功地实现了办学方向的转变。清华美院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新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现代设计特征的最好体现,清华美院正好符合了这一学科的发展模式,通过学科的互补其综合优势得到了体现,学科结构得到优化,进而推动了我国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我国“设计艺术”学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设计专业已经开始引领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其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乃至于设计教育已经跨越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将系统论、数理分析、材料应用、人体测量学与人机工程理论、心理学、色彩理论、环境学与相关设计方法、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结合到一起,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