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84,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2015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

第二节 汉语词汇研究

来 源
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2015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1
摘 要
汉语词汇学创建初期,几部重要的词汇学概论大都兼涉词汇学理论与汉语词汇问题、汉语词汇的共时特征与演变规律、词汇本体研究与词汇应用研究,开辟了汉语词汇研究的广阔空间。随着汉语词汇学的发展,汉语词汇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词汇学界开始注重区分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形成了各有专攻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与古代汉语词汇研究两大阵营。因此,本节将主要评述现代汉语词汇、古代汉语词汇、汉语词源学和汉语词汇化这四个研究领域60年来的主要学术成就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词汇

汉语词汇

词源

词汇学

语法

现代汉语词汇

学界

句法结构

短语

音节

语义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第二节 汉语词汇研究

字体:

汉语词汇学创建初期,几部重要的词汇学概论大都兼涉词汇学理论与汉语词汇问题、汉语词汇的共时特征与演变规律、词汇本体研究与词汇应用研究,开辟了汉语词汇研究的广阔空间。随着汉语词汇学的发展,汉语词汇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词汇学界开始注重区分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形成了各有专攻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与古代汉语词汇研究两大阵营;另外,词源学与词汇化研究日益引起关注,成为两个新的重要领域。因此,本节将主要评述现代汉语词汇、古代汉语词汇、汉语词源学和汉语词汇化这四个研究领域60年来的主要学术成就和发展趋势。

一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二 古代汉语词汇研究

三 汉语词源学研究

“汉语词源学是一门以探求汉语词的原初造词理据和音义状态为目的的学科。”[※注]在我国,词源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间先后产生过东汉刘熙《释名》声训法、宋代王圣美等人的“右文说”、清儒的“音近义通”说、章太炎《文始》语根沿流法、沈兼士的新右文体系、杨树达的语源考索法、高本汉《汉语词类》声母韵尾框范法等重要的理论方法[※注],而作为一门学科,汉语词源学的产生当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形成立足于汉语类型特征、以单语素词孳衍规律为研究重心的特色,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四 汉语词汇化研究

词汇化是指“原来非词的语言形式在历时发展中变为词的过程”[※注]。尽管传统训诂学家的文献注疏及古今学者的词语考释札记中不乏词汇化的个案考察,但真正从理论上对汉语词汇化的类型与规律进行探讨则是从世纪之交才开始的,董秀芳是学界公认的词汇化研究的领军人。其所著《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2002)是汉语词汇化理论研究的拓荒之作,其主要建树在于:第一,首次从“词汇化”这一新视角对语源上组成成分有意义的双音节词进行研究,开辟了汉语词汇发展研究的新路向。第二,从词汇化的角度,归纳出汉语双音词的三种主要衍生方式:(1)由短语降格而来;(2)由语法性成分参与组成的句法结构中衍生出来;(3)由本来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但在线性顺序上紧邻出现的两个成分所形成的跨层结构中脱胎出来。第三,对由短语、句法结构和跨层结构到双音词的三类词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基于其所发掘的丰富的词汇化实例,细致地分析了各类词汇化的类型、模式、条件、程度、特征和机制等。第四,从认知和语用两方面揭示了词汇化的深层动因,指出认知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上的组块过程和隐喻、转喻等,语用方面的因素主要有语境义的被吸收、社会文化的变动、外来语的影响等。第五,发现词汇化的结果——双音词——进一步词汇化的种种表现,包括词的内部形式的重新分析、派生关系的模糊化、转类及合音等,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释。

2002年以后,董秀芳又发表《“X说”的词汇化》(2003)等多篇有关词汇化的论文,并于2011出版《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本),使原著的研究主旨更加凸显,有些概念界说和理论阐释更加充分清晰,例证分析也更为妥帖。

董秀芳运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汉语词汇化研究,这在学术理路上与当时语法学界如火如荼的语法化研究是相通的,况且,与词汇化类型相关的词法构造、句法结构和跨层结构向来属于语法研究范畴,因此,近年来从事词汇化研究的大都是语法学者,代表性成果如: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2004)、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关系》(2005)、肖奚强、王灿龙《“之所以”的词汇化》(2006)等。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语法学者的词汇化研究更多关注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过程复杂的词汇化现象,在研究思路上注重将语言现象共时的层级分布与历时演变过程相结合。

词汇学界也有一些重要的词汇化研究成果,例如李慧《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探析》(2007)指出,现代汉语双音词不仅产生于词法,也产生于句法,词组词汇化仍是双音词产生的一条途径。安华林《四字骈语的词汇化》(2007)发现,出现明显的转义是四字骈语词汇化的根本动因,语义等级越低,词汇化的程度越弱,语义等级序列也是词汇化程度序列。从总体上看,词汇学者的词汇化研究较为关注现代汉语词组与词共存的现象和只能整体使用的固定词组,在研究方法上较为注重基于词典取材并做量化分析。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