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批全面描写汉语语法演变史的著作出版
来 源
:
|
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2015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0 | ||
摘 要
:
|
改革开放的前20年,汉语语法史研究迎来大发展时期,学术界自觉地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观察、描写、分析汉语史上的语法演变,特别关注唐宋至清前期的语法演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前一时期,所发表的论著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根本性飞跃。汉语语法史研究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梅祖麟的研究对汉语语法史研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在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语法演变的规律,在当时引起了汉语语法史学界的深思。汉语语法史领域的海内外学者的交流是深度的,在深度交流中学者们互相学习、共同努力,使汉语语法史研究在事实挖掘、理论追求两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20世纪后20年里发展最迅速、成果最丰富的语言学领域之一。 | ||||||
关键词
:
|
语法 汉语语法 代词 虚词 动词 动态助词 助词 系词 结构助词 汉语 研究成果 |
在线阅读
二 一批全面描写汉语语法演变史的著作出版
字体:大中小
向熹《简明汉语史》分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是继王力《汉语史稿》后最详细的介绍汉语发展史的专书。何乐士、杨伯峻《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引例丰富、描写非常细致,该书“古代汉语”指现代汉语之前的汉语。管夑初《西周金文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左传〉句法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是专书语法研究。孙锡信《汉语历史语法要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重点讨论了一些汉语语法演变,有些问题不见于其他著作,如受事主语句这一汉语特色句式的演变。柳士镇《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是不多见的中古汉语语法通论性著作。
上述专著重在全面描写各时期汉语语法,描述语法的发展。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些专书,重在对一些专题的深入研究,重在对语法演变规律的探索与总结。刘坚、江蓝生、白国维、曹广顺(1992)《近代汉语虚词研究》、曹广顺(1995)《近代汉语助词》,重点讨论了近代汉语中常见的动态助词、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介词、连词、副词,呈现了这些虚词演变的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汉语虚词演变的规律。《近代汉语虚词研究》一书的“前言”分五个方面阐述了汉语虚词演变的特点和规律:(1)唐五代是汉语发展极其重要的时期,出现或确立了许多新兴的语法成分、语法范畴;(2)近代汉语时期助词系统的发展极为活跃,一个语法范畴往往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的一组虚词,如动态助词“却、了、将、得、取”等,事态助词“了、来、去”等,一个助词承担一个主要功能之外常兼有其他功能,如“得”既做结构助词,又兼做动态助词;(3)汉语的虚词一般都是从实词发展而来,虚词的语法意义大都跟它的实词义有关,一个实词的虚化跟它所结合的词的类别和意义、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或语境有关,探讨实词虚化需从这些因素着手;(4)相同语法范畴的虚词,在语义、功能等方面必然要受到该系统中相关虚词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动态助词“了”的产生受到先于它产生的动态助词“却”的影响,因此研究一个虚词要把它放到它所属的系统中去考察;(5)虚词研究中要注意区分新语法成分的出现和虚词替代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现象。
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注]对近代汉语时期代词、介词、助词、句式四个方面做了专题研究,书中对结构助词“者”与“底”提出了不同于吕叔湘的意见,对处置句、被动句、使役句、比较句四个近代汉语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句式做了专题研究,书中将使役句分为具体使役和抽象使役,描写近代汉语使役动词和使役句的发展,对比较句,该书注意到现代汉语方言比较句对历史上出现过的比较句式的继承。
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一书对敦煌变文中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系统、动结式、处置式、被字句、反复问句等做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和分析。该书把敦煌变文的语法现象与前后时期的汉语语法演变联系起来,对汉语语法演变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在梅祖麟(1989)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置式根据语义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广义、狭义、致使三类,该分类基本为学界所接受。专书语法研究是共时平面的描写,但与现代汉语的共时研究不同,语法史研究在描写共时系统时必须要明确所描写的系统在语法史上的历史地位、阶段性的价值和意义,《敦煌变文语法研究》一书在这方面是做得非常成功的。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出版于1994年[※注],该书首次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在近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成就做了十分精当的介绍和评价;其中也有作者自己的很多研究,如动态助词“了”的判断标准、动态助词“着”的产生过程、“VO不得”结构的来源、结构助词“得”的产生演变过程、处置式来源、近代汉语中不表被动的特殊被动句的语用解释等。在介绍研究成果的同时,该书还特别强调理论和方法的更新对研究的推进,重点介绍了结构变化、重新分析、词汇兴替等语法演变机制,强调了语法史研究中解释性研究的重要性,强调语法史研究中寻找可以检验的形式标志的重要。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