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30,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0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佛教研究回顾

来 源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09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5
摘 要
在我国历史上流行过的各种宗教中,佛教一直是信众人数最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最紧密,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宗教。20世纪上半叶我国佛教研究的兴起,是与各界志士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希望从佛学中寻求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资源相联系的,是与接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相联系的,也是与振兴佛教、振兴传统文化以对抗西方文化侵略相联系的。20世纪上半叶参与佛教研究的杰出学者们所表现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所留下的被奉为学科经典的著作,以及他们所培养的人才,直接影响着当代佛教研究的整体精神和风貌。
关键词

佛教

佛学

中国佛教

著名学者

学术界

佛教思想

历史过程

历史阶段

禅宗

源流

哲学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佛教研究回顾

字体:

在我国历史上流行过的各种宗教中,佛教一直是信众人数最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最紧密,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宗教。这种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宗教存在状况和发展态势,为佛教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紧迫的现实需要。这是推动佛教研究持续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力。

我国的佛教研究历史悠久,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汉地,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佛教研究几乎没有长时间中断过。在20世纪之前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佛教研究有明确的政治、宗教目的,或者是为了满足树立信仰和弘扬佛法的需要,或者是为了达到批判甚至取缔佛教的目标。中国的传统佛教研究经历了曲折艰辛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从多方面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成为整个中国学术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到了20世纪初年,在中国学术界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吸纳西方学术成果的大背景中,佛教研究也开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面貌。

20世纪上半叶我国佛教研究的兴起,是与各界志士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希望从佛学中寻求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资源相联系的,是与接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相联系的,也是与振兴佛教、振兴传统文化以对抗西方文化侵略相联系的。在这个阶段中涌现出的著名学者,有代表性的著作,至今仍然产生着重要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个阶段,从佛教界、居士界和学术界中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他们或独立探索,或相互交流,或相互帮助,共同推动佛教研究的发展。杨文会为了复兴佛教,从多方面展开工作。他曾建立金陵刻经处,创立“祇洹精舍”,组建“佛学研究会”,为佛教学术研究的展开积累资料、培养人才,开辟道路。近现代史上众多的著名佛教学者,或者因为受到他的佛教思想影响,或者因为他的指引而从事佛学研究。他的弟子欧阳竟无、太虚分别主持支那内学院、武昌佛学院,使上述两处成为佛教研究的最重要的基地。曾经接受过杨文会影响,或者曾经在这两处教学、研究、学习和参访过的僧俗学者有几百人,著名的如谭嗣同、梅光羲、李证刚、章太炎、谢无量、印顺、吕澂、唐大圆、王恩洋、梁启超、胡适、陈寅恪、汤用彤、黄忏华、梁漱溟、熊十力、虞愚、法尊、大勇、持松等。另外,韩清净在北京创立三时学会,以研究法相唯识学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影响,著名弟子有周叔迦等。从这个列举不完备的著名学者群可以看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佛教研究,是在信仰者和非信仰者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的,是在振兴佛教的背景下发展的。佛教界和学术界之间在学术研究上相互尊重、借鉴、帮助、合作和交流,是推进中国佛教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个鲜明的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佛教学术界仍然能够看得到。

这一历史阶段的佛教研究,有着理论探索与史料挖掘并重,哲学分析和史学考证并重的特点。西方和日本等国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持续引入,为中国佛教研究带来了新气象。这种新气象的出现,是与一批有国外留学或参访经历的学者分不开的。例如,自1918年至1925年,梁启超共发表了三十余篇佛学论文。这些论文分别从史学、文学、目录学、心理学等角度,对汉地佛教、西域佛教、佛教经典等进行研究,推出了有原创性的系列成果。胡适自1925年发表《从译本里研究佛教的禅法》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事禅宗史的研究,他通过广泛搜集新的材料,先后撰写了《菩提达摩考》、《论禅宗史的纲领》、《禅学古史考》、《〈坛经〉考之一》等论文,后来又整理出版了《神会和尚遗集》等。虽然他在资料考证方面有欠严谨之处,在立论方面有武断之嫌,但毕竟有开风气之功。

汤用彤把中国传统治学方法与西方近代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在印度哲学、中印佛学、魏晋玄学,以及西洋哲学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研究。他于1938年出版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以资料翔实、辨析精细,论证严密,结论稳妥著称,至今仍是研究该历史阶段必读的经典之作。吕澂在借鉴古今中外佛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独立创新,在印度佛学、中国汉地佛学和西藏佛学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他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印度佛学源流略讲》,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印佛教思想必读的经典之作。

另外,治学范围十分广泛的著名学者陈垣、陈寅恪,分别在研究佛教史和佛教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垣的《释氏疑年录》、《佛教史籍概论》、《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等,都是有持续生命力的著作。陈寅恪在研究敦煌文献、佛经语言与汉语史、梵呗转读与汉语音韵学等方面有突出成就,所提出的许多创见,对后来的研究者有启发、指引的作用。

20世纪上半叶参与佛教研究的杰出学者们所表现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所留下的被奉为学科经典的著作,以及他们所培养的人才,直接影响着当代佛教研究的整体精神和风貌。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