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各大宗教传统哲学思想研究
来 源
: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0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4 | ||
摘 要
:
|
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哲学研究,可归纳为三大方面: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思想研究,各大宗教传统哲学思想研究,作为新理论分支的宗教哲学研究。这里所说的“作为新理论分支的宗教哲学研究”,就是指本章开篇所界定的“狭义的宗教哲学”,即把宗教哲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分支而进行的研究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这一新研究领域发表的著作主要有:何光沪著《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贵州人民出版社, ,王志成著《解释与拯救——宗教多元哲学论》(学林出版社, ,张志刚著《理性的彷徨——现代西方宗教哲学理性观比较》(东方出版社, . | ||||||
关键词
:
|
宗教哲学 哲学 宗教 宗教文化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道教 书社 哲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在线阅读
二 各大宗教传统哲学思想研究
字体:大中小
宗教与哲学有不解之缘,东西方宗教都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因而,广泛发掘各大宗教传统所蕴藏的哲学思想资源,加以系统化的梳理和现代性的阐释,是宗教哲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一)佛教哲学研究的代表作有:黄心川著《印度佛教哲学》(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一卷附录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方立天著《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1991增订版)、赖永海著《中国佛性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班班多杰著《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姚卫群著《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吴言生著《禅学哲学象征》(中华书局,2001),方立天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乔根锁著《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刘俊哲、罗布江村编《藏传佛教哲学思想资料辑要》(民族出版社,2007),杜继文著《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二)道教哲学研究的主要著作有:卿希泰著《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上、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985),汤一介著《郭象与魏晋玄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汤一介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牟钟鉴、胡孚琛、王葆玹主编《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齐鲁书社,1991),卢国龙著《中国重玄学》(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李刚著《汉代道教哲学》(巴蜀书社,1994),李养正著《道教经史论稿》(华夏出版社,1994),姜生著《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伦理论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张广保著《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北京三联书店,1995),张继禹著《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华夏出版社,1995),李大华著《道教思想》(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卢国龙著《道教哲学》(华夏出版社,1997),胡孚琛、吕锡琛著《道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周立生著《两汉易学与道教思想》(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刘固盛著《宋元老学研究》(巴蜀书社,2001),王宗昱著《道教义枢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陈少峰著《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李大华著《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刘宁著《刘一明道教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1),杨立华著《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强昱著《从魏晋玄学到初唐玄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李大华、李刚、何建明著《隋唐道家与道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郑开著《道家形而上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孙亦平著《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章伟文著《宋元道教易学初探》(巴蜀书社,2005),李刚著《重玄之道开启众妙之门——道教哲学论稿》(巴蜀书社,2005),王卡著《道教经史论丛》(巴蜀书社,2007)等。
(三)基督教哲学研究的主要著作有:薛华著《黑格尔对基督教的批判——论基督教的“实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尹大贻著《基督教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傅乐安著《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唐逸著《西方文化与中世纪神哲学思想》(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2),李秋零著《上帝·宇宙·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范明生著《晚期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东西方文化的汇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张志刚著《猫头鹰与上帝的对话:基督教哲学问题举要》(东方出版社,1993),谢地坤著《费希特的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赵敦华著《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赵林著《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王晓朝著《基督教与文化帝国:关于希腊罗马护教论与中国护教论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7),李秋零著《尼古拉·库萨》(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7),王晓朝著《神秘与理性的交融——基督教神秘主义探源》(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王亚平著《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东方出版社,2001),周伟驰著《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神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章雪富著《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的逻各斯基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王晓朝主编《信仰与理性——古代基督教教父思想家评传》(东方出版社,2001),王晓朝著《教父学研究——文化视野下的教父哲学》(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章雪富著《圣经与希腊主义的双重视野——奥利金其人及神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孙毅著《个体的人——祁克果的基督教生存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刘时工著《爱与正义——尼布尔基督教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章雪富著《希腊哲学的Being与早期基督教的上帝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唐逸著《理性与信仰——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周伟驰著《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刘海涛著《基督教在西方哲学中的沉浮》(民族出版社,2005),杜丽燕著《爱的福音——中世纪基督教人道主义研究》(华夏出版社,2005),张宪著《启示的理性:欧洲哲学与基督宗教思想》(巴蜀书社,2006),溥林著《中世纪的信仰与理解——波拉文图拉神哲学导论》(香港道风书社,2006),黄铭著《过程与拯救——怀特海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翟志宏著《阿奎那自然神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刘素民著《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黄裕生著《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等。
(四)伊斯兰哲学研究的主要著作有:蔡德贵著《阿拉伯哲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秦惠彬著《伊斯兰哲学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金宜久著《伊斯兰教的苏非神秘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李振中、王家瑛主编《阿拉伯哲学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5),陈中耀著《阿拉伯哲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沙宗平著《伊斯兰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蔡德贵、仲跻昆主编《阿拉伯近现代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金宜久著《中国伊斯兰探秘——刘智研究》(东方出版社,1999),蔡德贵主编《当代阿拉伯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刘一虹著《当代阿拉伯哲学思潮》(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王家瑛著《伊斯兰宗教哲学史》(上、中、下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沙宗平著《中国的天方学——刘智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杨桂萍著《马德新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孙振玉著《王岱舆、刘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刘一虹著《回儒对话——天方之经与孔孟之道》(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金宜久著《王岱舆思想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等。
(五)关于中国宗教哲学思想史的著作主要有,汤一介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汤一介著《儒释道与内在超越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严耀中著《中国宗教与生存哲学》(学林出版社,1991),麻天祥著《中国宗教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6)。
(六)印度宗教哲学研究的著作主要有:黄心川著《印度哲学史》和《印度近现代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9),巫白慧著《印度哲学与佛教》(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1),姚卫群著《印度宗教哲学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李建新著《印度古代瑜伽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高扬、荆三隆著《印度哲学与佛学》(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尚劝余著《圣雄甘地宗教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武学国著《存在·自我·神性——印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姚卫群著《印度宗教哲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等。
(七)犹太哲学研究的著作有:傅有德等著《现代犹太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傅有德著《犹太哲学与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傅有德等著《犹太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等。
(八)关于俄罗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张百春著:《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俄罗斯东正教神学》(上海三联书店,2000),徐凤林著《俄罗斯宗教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等。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