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犹太教和以色列国
来 源
: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0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2 | ||
摘 要
:
|
犹太一神教的产生与希伯来民族的早期经历息息相关,可以说历史环境孕育了民族宗教,而民族宗教又丰富了民族历史,并为后者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不绝如缕的精神滋养和动力源泉。因此,中国当代学者对犹太教的研究与对犹太民族的关注是同步进行的。关于宗教对以色列国内政坛的影响,徐向群在《以色列的宗教势力和宗教党》和《以色列:宗教政治化》[※注]两文中对以色列宗教党的来龙去脉和它与政治的关系加以梳理,认为宗教势力极大地影响了以色列的政治,原本只属于信仰领域的宗教转而深陷政治斗争的旋涡。另外,黄陵渝还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对耶路撒冷、被占领土等敏感问题的宗教背景做了阐释。 | ||||||
关键词
:
|
犹太民族 宗教 犹太人 犹太复国主义 学者 宗教党 民族 中东和平进程 民族宗教 政治 国家政治 |
在线阅读
三 犹太教和以色列国
字体:大中小
以色列国的《独立宣言》明确指出:以色列公民不分宗教信仰,都可享受社会和政治平等,以色列是一个世俗国家而非神权国家。以色列政府虽没有从法律上明确规定犹太教为国教,但宗教在国家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十分巨大,犹太教成了事实上的国教。因此抛开宗教而谈以色列政治和中东局势是十分不现实的。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宗教对以色列政治及巴以冲突的影响两方面。
关于宗教对以色列国内政坛的影响,徐向群在《以色列的宗教势力和宗教党》和《以色列:宗教政治化》[※注]两文中对以色列宗教党的来龙去脉和它与政治的关系加以梳理,认为宗教势力极大地影响了以色列的政治,原本只属于信仰领域的宗教转而深陷政治斗争的旋涡,这是以色列的现代化进程所理应避免的。冯基华在《宗教政党对以色列政局及阿以冲突的影响》[※注]一文中指出,宗教党与其他政党的冲突和争执实际代表着利益冲突,进一步阐述了宗教党在阿以冲突及和谈中的作用;但是,基于以色列是一个世俗国家,宗教政党在以色列政治生活中很难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因此,政教分离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社会发展的大势。
至于犹太教在今日以色列国所处的地位,张倩红的《以色列史》[※注]从犹太人身份认定问题上的分歧、立宪之争、国家政治生活的宗教化、社会生活的犹太化等方面分析了犹太教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阎瑞松的《以色列政治》[※注]和肖宪的《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注]对此也多有涉猎。
学者们还把视角转向宗教在中东地区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李志芬在《试论犹太教与反犹主义的关系及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注]中提到反犹主义虽迫害犹太人,但却对犹太人“回乡观”和客民心态进行了始料未及的强化,而这种心态直接构成了复国主义的理论基础,直到今日仍影响着中东和平进程。陈双庆认为,对犹太人来说,巴勒斯坦是上帝赐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正是这种宗教地域情结使犹太人在阿以争端中以巴勒斯坦地区的唯一合法主人而自居。这种观念不但强化了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意识,也成为一些宗教极端分子以暴力手段破坏阿以和解的宗教根据。[※注]张倩红在《巴以冲突中的宗教因素透视》[※注]一文中指出巴以冲突伴随着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而出现,并随着以色列的建国而加深。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尤其因对圣城耶路撒冷的热爱而导致的争夺是巴勒斯坦问题的症结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以色列宗教政党主张的社会生活犹太化、宗教化和宗教极端思想应对巴以冲突负有重要责任,同时伊斯兰教根深蒂固的圣战思想和巴勒斯坦人的报复行为也对巴以和平进程造成了极大伤害。汪舒明对信仰者集团这一很少受到学者关注的特殊群体进行了研究,指出信仰者集团既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障碍,又改变了以色列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加速了以色列政坛政治力量的重组进程。[※注]另外,黄陵渝还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对耶路撒冷、被占领土等敏感问题的宗教背景做了阐释。[※注]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