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宗教哲学
来 源
: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1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 | ||
摘 要
:
|
近十年中国宗教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创办的宗教学研究系列论坛和辑刊,包括2010年创办的“宗教人类学论坛”和《宗教人类学》辑刊(金泽、陈进国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另外有关学科建设方面的重要著作是金泽的《宗教人类学学说史纲要》(2010年)的出版,该书凝聚了作者几十年来在宗教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心血,是国内首部对世界宗教人类学的学科理论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经典著作。同时,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此类的研究中心开展宗教人类学研究之外,诸如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人类学研究机构也开始形成宗教人类学研究聚集地,相关的讲座、工作坊等学术活动得到了持续性的开展。 | ||||||
关键词
:
|
宗教 人类学 宗教哲学 宗教心理学 哲学 中国宗教 心理学 宗教社会学 书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宗教文化 |
在线阅读
三 宗教哲学
字体:大中小
近年来我国宗教哲学研究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康德宗教哲学的研究、对宗教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借助西方宗教哲学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宗教哲学的反思方面。康德宗教哲学的研究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康德上帝隐喻的深入而全面的体察,以及对审美问题特别是对情感自由的把握和阐释上,而这种情感理解以及对苏格兰启蒙中道德情感的理解,一起构成对汉语传统重新阐释的契机,自由儒学的提出是其重要成果。与此相关,结合西美尔和舍勒对“宗教性”的理解,如何在汉语传统宗教的理解中凸显其宗教性,成为推进中国传统宗教研究的重要突破口。相关主要成果包括:李秋零的《道德并不必然导致宗教——康德宗教哲学辩难》《“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与“因德称义”》《康德论幸福》,田薇《“宗教性”的问题缘起与意义阐释——以宗教疑义为语境、以舍勒信仰现象学和施莱尔马赫宗教情感论为视镜》,李明辉的《康德论同情》,傅永军的《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从伦理神学到道德宗教》,邓安庆的《康德意义上的伦理共同体为何不能达成》,赵广明的《康德的信仰——康德的自由、自然和上帝理念批判》《论康德批判哲学的根基与归宿》《神圣与世俗的先验根基——试论先秦性情思想》《康德的“至善”与〈判断力批判〉的宗教哲学含义》《论“无”的先验性》《自由儒学》《情感的道德意义与孟子“四端”说重释》《自由儒学:儒家道德根基批判》,舒远招的《康德道德神学中的正义问题》,尚文华的《希望与绝对——康德宗教哲学研究的思想史意义》,张志刚的《宗教哲学的中国意义》《“宗教概念”的观念史考察——以利玛窦的中西方宗教观为例》《钱穆再论“中国无宗教”》《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概念问题》《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一个新切入点》《重新认识“宗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等。
宗教哲学其他著译还有:《宗教与哲学》辑刊(第1辑到第7辑,金泽、赵广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克尔凯郭尔文集》(10卷陆续出版中,王齐、京不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理念与上帝——柏拉图的理念思想及其神学意义》(赵广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人类与宗教》(谢·亚·托卡列夫著,魏庆征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450—1900科学与宗教——从哥白尼到达尔文》[理查德·奥尔森(Richard G.Olson)著,徐彬、吴林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神圣的欢爱:性、神话与女性肉体的政治学》[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著,黄觉、黄棣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启蒙、批判诠释与宗教伦理》(傅永军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陈来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巫术与伦理的对立和共存》(吾淳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宗教大历史》(让·德吕莫、萨比娜·梅尔基奥尔—博内著,余磊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宗教与哲学:精神—文化生活图式的两重解读》(张禹东、杨楹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神人之际: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研究》(孙雄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宗教的科学研究》(J.M.英格著,金泽等译,刘澎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宗教与哲学》(李承贵著,译林出版社,2009年),《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增订版)》(何光沪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宗教与伦理》(杨明著,译林出版社,2010年),《宗教与政治》(顾肃著,译林出版社,2010年),《反纯粹理性——论宗教、语言和历史文选》(赫尔德著、张晓梅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葛兰言(Marcel Granet)著,程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科学与宗教:当前对话》[傅有德、梅尔·斯图尔特(Melville Y.Stewart)编,黄福武、韩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对话:哲学与宗教》(吾敬东、张志平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姆斯特朗著,孙艳燕、白彦兵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中国宗教与宗教学》(晏可佳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张荣明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启蒙时代的宗教哲学》(单纯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中国宗教、学术与思想散论》(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分析的宗教哲学》(张力锋、张建军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康德的上帝观》(李艳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巴布宗教思想研究》(许宏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莫特曼神学研究》(林鸿信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商代宗教祭祀》(常玉芝、宋镇豪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神迹六辩(1727—1730)》[托马斯·伍尔斯顿(Thomas Woolston)著,张云涛、王志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当代宗教哲学导论》[凯斯·E.严德尔(Keith E.Yandell)著,谢晓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中国与欧洲宗教哲学交流研究》(张西平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论宗教》(施莱尔马赫著,邓安庆译,人民出版社,2011年),《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魂灵:死后生命的科学探索》(玛丽·罗奇著,谭琪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伯尔曼著,姚剑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中国宗教思想通论》(詹石窗主撰,人民出版社,2011年),《宗教学讲义》(任继愈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就公民社会论宗教的本质与特性》(萨缪尔·普芬道夫著,俞沂暄译,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历史与信仰:个人的探询》(科林·布朗著,查常平译,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人的宗教》(休斯顿·史密斯著,刘安云译,海南出版社,2013年),《在自然主义与宗教之间》(尤尔根·哈贝马斯著,郁喆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当代宗教多元论》(王志成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论美国政治一体化的宗教文化基础》(宁玲玲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佛教哲学》(方立天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意识的神学——施莱尔马赫神学方法研究》(黄毅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近代理想主义》(柏克莱等著,谢扶雅等编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宗教情感》(爱德华兹著,杨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神学大全第一集》(托马斯·阿奎那著,段德智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徐梵澄精神哲学入蹊》(孙波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修订版)(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著,周邦宪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哲学的宗教维度》(段德智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武雅士著,彭泽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科学与宗教:当前争论》(斯图尔特著,王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宗教的自然史》(休谟著,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汤因比著,晏可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宗教哲学是什么(哲学课)》(波伊曼著,黄瑞成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1世纪是智慧的时代——希腊哲学的智慧与佛陀的智慧》(桐山靖雄著,王善涛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年),《全球对话时代的宗教学》(何光沪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逻辑演进》(叔贵峰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后现代神学》(范胡泽、高喆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方立天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年),《当代哲学经典·宗教哲学卷》(俞吾金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神迹”概念的哲学探究——以休谟的“论神迹”为中心》(刘金山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复魅何须超自然主义:过程宗教哲学》(大卫·雷·格里芬著,周邦宪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为宗教脱敏:魏德东的宗教评论2》(魏德东编,民族出版社,2015年),《黑格尔著作集(第16、17卷)宗教哲学讲演录Ⅰ、Ⅱ》(黑格尔著,燕宏远等译,人民出版社,2015年),《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谢林〈哲学与宗教〉释义》(先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世纪哲学:历史与哲学导论》(马仁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由巫到礼释礼归仁》(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犹太神秘主义概论》(刘精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复活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凯文·J.麦迪甘、乔恩·D.列文森著,傅晓微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年),《科学与宗教的领地》(彼得·哈里森著,张卜天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哲学与宗教学研究》(吕大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康德宗教哲学文集(注释版)》(康德著,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朱东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宗教哲学读本》(姜宗强著,金城出版社,2016年),《迈蒙尼德宗教哲学思想研究》(赵同生著,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徐小跃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世界史视野下的宗教》(刘义、陶飞亚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中观学概论》(弘学著,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2016年),《唐君毅佛教哲学思想研究》(张云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中观思想》(梶山雄一著,李世杰译,贵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和辻哲郎著,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编委会译,贵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中观哲学导论》(胡伟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姚卫群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年),《潘雨廷著作集》(潘雨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自由精神哲学:基督教难题及其辩护》(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著,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无执之道:埃克哈特神学思想研究》(文森著,郑淑红译,华夏出版社,2016年),《剩余的时间:解读〈罗马书〉》(吉奥乔·阿甘本著,钱立卿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智慧珍宝〉翻译、注释与研究》(王希、王俊荣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不朽·我的宗教:胡适论人生》(胡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论文选粹》(张广保、杨浩主编,华夏出版社,2016年),《神与兽的纹样学:中国古代诸神》(林巳奈夫著,常耀华、王平、刘晓燕、李环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郭静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印度诸神的世界——印度教图像学手册》(施勒伯格著,范晶晶译,中西书局,2016年),《近代哲学史》(谢林著,先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朱东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亚洲的精神性——印度与中国的灵性和世俗》(范笔德著,金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世俗时代》(查尔斯·泰勒著,张容南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情感与理性: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贺方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信仰之问》(何光沪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上帝之善:神学、教会与社会秩序》(史蒂芬·朗著,段素革、李晨旭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西学东渐浪潮激荡下的思想脉动:论汉语神学对中国个体主义哲学的影响》(李跃红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信仰的本能:人类宗教进化史》[尼古拉斯·韦德(Nicholas Wade)著,陈华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近代科学与宗教思想》(霍登著,应远涛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生活宗教:唐·库比特的宗教哲学》(朱彩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神之由来》[薛曼尔(E.Simmel)著,郑绍文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宗教哲学》(Royce著,谢扶雅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道教信仰的观念史视角》(程乐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段正元文集》(段正元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理雅各著,齐英豪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年)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