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佛教哲学思想研究
来 源
: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1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 | ||
摘 要
:
|
自2009年以来,最近十年在佛教研究上又取得了巨大进展,使中国的佛教研究在整个世界学术界呈现耳目一新、蒸蒸日上之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其中方瑾的《中国佛教里程碑:道安法师贡献之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5年)从中国佛教在道安之前的状况、道安在他的时代所做的工作,以及道安对其后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这些研究成果,代表着近十年来中国学术界佛教探究的主要旨趣和走向,既有以往研究的延续,亦有新问题意识和新研究领域的拓展,其学术成就为新时代中国佛教研究的深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 ||||||
关键词
:
|
佛教 佛教文献 宗教文化 禅宗 中国文学 中国佛教 清规 敦煌遗书 学界 大藏经 佛教文化 |
在线阅读
二 佛教哲学思想研究
字体:大中小
龚隽、陈继东合著的《中国禅学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该书分别对中、日、英三大语系禅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讯,同时,作者还试图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宗旨,把禅史写作放到具体的思想史和学术史书写的脉络中去分析其流变。杨文斌的《一心与圆教——永明延寿思想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1年)一书以永明延寿的佛学主旨为研究对象,以《宗镜录》所立“一心”范畴为考察基点,系统辨析了延寿佛学的核心精神和理论特征。全书分五部分,分别探讨了永明延寿佛教思想的生成、永明延寿的“一心”说、圆教观、与隋唐佛教的比较、永明延寿对宋及后世思想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客观评价了延寿在禅宗思想史、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美]马克瑞著,韩传强译的《北宗禅与早期禅宗的形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在大量文献尤其是敦煌文献的基础上,论证了北宗禅在中日早期禅宗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尤其是对神秀历史地位的评价,一反传统扬慧能抑神秀的习惯。净慧《禅宗心性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从存在、思想和语言三个维度阐明了惠能禅思想的构成,提出要以参禅的方式进入对禅宗美学的理论建构。
姚为群《印度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哲学比较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是对婆罗门教哲学和佛教哲学中的主要思想进行的系列专题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线索与远古圣典,事物根本与基本构成,思维方法与逻辑推理,伦理观念与修行理论,恒常变化与轮回解脱以及思想交锋与文献记述等。研究中涉及的婆罗门教哲学的主要文献是吠陀奥义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的根本经典及古代的相关注释等。研究中涉及的佛教哲学的主要文献是印度早期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后期佛教中的有关经论等。本书对两教中的这些文献的主要哲学思想进行了认真梳理,选择了其中一些相对有代表性或较为重要的思想观念进行对比研究。谈锡永《佛典密意系列:龙树二论密意》(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选出龙树论师《六正理聚》中《六十如理论》及《七十空性论》两篇,加以疏释,用以表达龙树说“缘起”、说“性空”、说“真实义”、说“法智”,以至说“无生”的密意。刘正平《如来藏与本觉思想比较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从譬喻的角度,从语言的结构性上把握如来藏概念的梯度和广度,以摄受诸法的因果时间序列来阐述如来藏,使得如来藏哲学的大乘意义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
江泓的《真妄之间:作为史传家的禅师惠洪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韩传强的《禅宗北宗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白光的《〈坛经〉版本谱系及其思想流变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等。
龚隽的《禅史钩沉——以问题史为中心的论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针对2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汉语禅学界的禅史写作匮乏无趣和研究方法陈旧,援引当代西方禅学研究的观点,展开了新的讨论,显示出作者相当广阔的理论视野和理论自觉,其处理禅宗历史与思想的思路和方法颇值得注意。评论者认为:本书“对禅宗史提出了一些与国内学术界相当不同的看法,给重新书写禅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脉络。这些新见解对于相对比较沉闷的佛教学界,会有一定的冲击力量”(参见该书封底)。净慧《圆顿止观行法述略:以智者大师在当阳玉泉寺所述〈摩诃止观〉为中心》(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张利文的《〈成唯识论〉识变问题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以唯识今学“八识现行”与唯识古学“一种七现”的分别为基础,对唯识今学中一些晦涩难解的术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解释,诸如把“因能变”“果能变”还原为“因变”与“果变”;将种子的新熏放入种子流变中进行解读;对“影像相分”与“本质相分”做出界定;由相分的判定而厘清三类境。这些梳理扩大了概念知识范围,对推进唯识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美]托马斯·伍德著,晏可佳、罗琤、黄海波译《万法唯识——唯识论的哲学与教理分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是对唯识宗哲学、逻辑的分析。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