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978年以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概况
来 源
: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1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 | ||
摘 要
: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民间宗教始终存在,对中国的民间宗教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荷兰的汉学家格鲁特(De Groot J.J., 1854—1927年),是最早对中国民间宗教进行现代意义上学术研究的学者。其后,陈垣、郑振铎、吴晗等中国学者从历史学、文学的角度对民间宗教也进行了研究。继以上三位学者之后,李世瑜先生也着手对中国民间宗教的研究。简史对《中国民间宗教史》的不足和缺憾进行校正,系统研究了中国民间宗教史上弥勒教与摩尼教的融合,进而指出元末农民起义为白莲教起义这一观点,是对历史的误判,明清民间宗教世界也不存在一个“白莲教系统”。 | ||||||
关键词
:
|
中国民间 民间宗教 宝卷 宗教 概况 白莲教 天道 学者 道教 八卦教 教派 |
在线阅读
二 1978年以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概况
字体:大中小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术界开始了真正对民间宗教的研究。喻松青是在民间宗教研究领域开风气之先的学者,她于1981年在《清史研究集》第一辑发表了《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信仰和秘密结社》,随后又有《明代黄天道新探》《清茶门教考析》《天理教探研》等文章发表。1987年喻松青《明清白莲教研究》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十二篇文章的结集。1994年喻松青在台湾出版了《民间秘密宗教经卷研究》。
马西沙于1982年3月完成了四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清前期八卦教初探》,此文发表于1983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1982届硕士学位论文选。1982年后马西沙开始利用档案与宝卷研究罗教体系的斋教、青帮及民间道教体系的黄天道与弘阳教。1984年马西沙与程歗在《南开史学》第1期发表了《从罗教到青帮》,系统地考证了罗祖教的几大支流分布及形态。对青帮从宗教到水手行帮会社再到帮会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做了考证钩沉及科学的分析。1984年马西沙在《世界宗教研究》第一期发表了《略论明清时代民间宗教的两种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把握民间宗教的家族统治及农民运动的两种不同形态及其之间宗教的相互关系,不赞成过分抬高民间宗教家族封建统治及宗法依附关系的历史地位。日本学者加治敏之对青帮一文及此文都有具体评论。1984年马西沙与韩秉方在《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发表了《林兆恩三教合一思想与三一教》。1984年后马西沙又陆续发表《最早一部宝卷的研究》《黄天教源流考略》,用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扩展研究成果。其后发表在《清史研究集》的《江南斋教研究》则是对罗祖教江南的发展与摩尼教融汇合流的深层次探讨。
1983年,韩秉方与马西沙合作的文章《中国封建社会的民间宗教》在第9期的《百科知识》上发表。1985年韩秉方先生在《世界宗教研究》第4期发表了《弘阳教考》。此文是第一次用清档案研究弘阳教的文章。此后韩秉方则于1986年在《世界宗教研究》(第4期)发表了《罗教五部六册宝卷思想研究》。这篇文章是在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做出的有深度的研究。2004年,韩先生在《世界宗教研究》又发表了《观世音信仰与妙善的传说——兼及我国最早一部宝卷〈香山宝卷〉的诞生》,文章运用大量的文献史料和碑刻,阐明了观世音菩萨信仰中国化的过程。并且进一步论证了《香山宝卷》作为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部宝卷,是北宋杭州上天竺寺普明禅师在崇宁二年(1103年)撰写完成。
1989年马西沙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清代八卦教》。该书以大量的清代档案以及作者调查得来的八卦教经卷为主要史料,揭示了八卦教的起源、演变、内部组织,由此形成的世袭传教家族的兴衰。进而还分析了教义、仪式、教规与农民运动的关系。对八卦教与华北诸多的民间宗教教派的复杂关联也给以深入的关注。徐梵澄先生在1992年第8期《读书》上以“专史·新研·集成”为题,评价此书,认为著者“在极难措手的专题理出了一个头绪,使人明确见到史实的真姿,这是深可赞扬的事”。1986年马西沙与韩秉方开始国家“七五”时期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宗教研究”课题的写作。1991年4月此书完稿。1992年12月《中国民间宗教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二十三章106万字,涉及从汉代至清代民间道教、民间佛教、摩尼教、罗教、黄天教、弘阳教、闻香教、江南斋教之大乘、龙华教、金幢教、青莲、先天灯花、金丹道、八卦教、九宫道、龙天教、一炷香教、收元教、混元教、刘门教、黄崖教、三一教等数十种宗教,凡此皆一一缜密钩沉考证。这是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开创性、里程碑式的作品。此书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1998年马西沙独立完成《民间宗教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志书由于印刷数量极少,得见者几稀。2005年该志书以《中国民间宗教简史》为名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再版时,收入马西沙的新近文章两篇,以及后记一篇。简史对《中国民间宗教史》的不足和缺憾进行校正,系统研究了中国民间宗教史上弥勒教与摩尼教的融合,进而指出元末农民起义为白莲教起义这一观点,是对历史的误判,明清民间宗教世界也不存在一个“白莲教系统”;同时,简史也对从变文到宝卷的源流关系进行统观,对罗教的五部六册宝卷教义做了阐释:即由净入禅,再由禅入净,形成禅、净结合,心性即安身立命之净土,心性即本体。
林悟殊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即专攻摩尼教。他先后在《世界宗教研究》等杂志发表了《摩尼二宗三际论及其起源初探》《摩尼教入华年代质疑》《唐代摩尼教与中亚摩尼教团》《老子化胡经与摩尼教》《从考古发现看摩尼教在高昌回纥的封建化》等十余篇文章,翻译了柳存仁发表在70年代末的《唐前火祆教和摩尼教在中国之遗痕》[※注]。林悟殊在摩尼教起源、摩尼教原始教义中融入了弥勒佛观念等问题上与柳存仁观点一致。柳存仁根据西文及道藏资料证明“在五世纪下半叶摩尼教经也已传入中国”。林悟殊则进一步指出“中国内地可能在四世纪初便已感受到摩尼教的信息”。1987年林悟殊将过去成果结集整理成专著《摩尼教及其东渐》,在中华书局出版。
杨讷则在宋元白莲教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在元末农民起义与宗教之关系上,杨讷是白莲教起义的主要支持者。他的代表作《元代白莲教》发表于1983年《元史论丛》第二辑。1987年在《文史哲》第4期上发表《天完红巾军与白莲教的关系考证》,在《元史论丛》第一辑上发表《天完大汉红巾军述论》。杨讷在白莲教研究上的另一贡献,是对白莲教史料的编辑,他曾与陈高华共同编辑了《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又独编《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对广大学者进行白莲教研究提供了方便。2004年6月,杨讷的《元代白莲教研究》一书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从80年代初至今对民间宗教集中做个案研究的还有李尚英。李尚英主要从事对天理教的研究,发表了《天理教新探》及其后的《论天理教起义》《论天理教起义的性质和目的》等十余篇文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学者濮文起专注于研究民间宗教,1991年出版《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书,介绍了十几种民间教派,对其组织、经卷、教义、仪式、修持进行了研究,带有秘密宗教简史性质。此后濮文起完成了《民间宗教词典》。2000年8月濮文起发表了《秘密教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溯源》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濮文起对现实民间宗教的调查研究最为引人注目。他发表在台湾《民间宗教》的《天地门教调查与研究》,将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的方法相结合,对历史资料进行考证,对现状活动进行考察。在近四万字的论文中,为学界呈现了一片人们未知的信仰世界。2005年以来,濮文起对华北地区的天地门教、弘阳教、西大乘教等仍然活跃于当代社会的民间宗教进行了再调查,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注]
改革开放以来,路遥与程歗把档案史料引入义和团运动的研究,研究民间宗教与义和团的关系。两人合著的《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于1988年出版。其后程歗开始注重民间宗教与乡土意识的关系,1990年出版了《晚清乡土意识》一书。作者眼光敏锐,视角独特。在书中探讨了乡土意识在晚清思想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乡土社会的政治意识、日常意识、宗教意识等,此书与1994年侯杰、范丽珠的《中国民间宗教意识》都对中国民众宗教意识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1989年起路遥及其弟子在山东开始了关于民间秘密教门的全方位的调查。此项调查涉及广泛,其中包括一炷香教、八卦教、圣贤道、九宫道、皈一教、一贯道、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及红枪会,调查长达十一年,所到之处遍及七十个县。2000年路遥完成四十五万字的《山东秘密教门》,此即长期调查的结晶。这部著作以历史资料与现状资料相参证,丰富的资料加上缜密的考证,多发前人所未发。
福建的林国平与连立昌先生在福建民间宗教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福建师范大学的林国平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发表了《论三一教的形成和演变》《论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三一教与道教的关系》等六篇关于三一教的文章。此后,于1992年出版了就某一民间宗教研究的专著《林兆恩与三一教》。连立昌则是对福建地区民间宗教及会党结社有统观研究的学者,他的《福建秘密社会》与林国平著作互为补充,前者涉及面广阔,后者则专精于某一宗教。近年来,林国平对福建的三一教、金幢教等民间宗教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再调查,拓展了当代民间宗教的研究。[※注]
近年仍有一些学者的新著作值得重视。如徐小跃著《罗教五部六册揭秘》,对罗教经典做了系统的研究。此外王熙远著《桂西民间秘密宗教》,李富华、冯佑哲合著的《中国民间宗教史》。至于论文部分亦有可观者。如20世纪80年代初沈平定《明末十八子主神器考》,李济贤《徐鸿儒起义新探》《明末京畿地区白莲教初探》,近年孟思维与陆仲伟《晚清时代九宫道研究》、陆仲伟《归根道调查研究》、孔思孟《论八卦教历史神话——李廷玉故事》、林国平《福建三一教现状调查》、连立昌《九莲经考》、周绍良《略论明万历间九莲菩萨编造的两部经》、李世瑜《天津弘阳教调查研究》和《天津天理教调查研究》、于一《四川梁平“儒教”之考察》。周育民、秦宝琦以研究帮会见长,他们也有关于民间宗教研究的文章问世。如周育民《一贯道前期历史初探:兼谈一贯道与义和团的关系》、秦宝琦《清代青莲教源流考》等。
近年以来,随着民间宗教学科建设的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等均设有民间宗教研究方向的博士招生点。一批博士生的博士论文也随之出版,成为民间宗教研究的新生力量。宋军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从1995年以来,宋军相继发表了《弘阳教经卷考》《论弘阳教教祖“飘高”》等四篇文章。同时还赴日本研修,收集有关弘阳教的资料。宋军于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弘阳教研究》是又一部就专一民间教派研究的专著。该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丰厚资料,对清代弘阳教的历史进行了缜密钩沉,是作者长期以来对弘阳教进行研究的系统成果。
2002年,刘平的《文化与叛乱》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国内民间宗教专业博士生在民间宗教研究的又一部相关著作。刘平的这部著作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该书以清代秘密社会为对象,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农民叛乱。从构成民间宗教的文化土壤,即民间信仰、民间文化,以及清代民间宗教的文化内涵,清代秘密会党的文化内涵入手,分析导致此种文化与社会叛乱的关系。该书以巫术及其后的道教异端为重点,分析了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对清代秘密社会及其叛乱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探讨清代民间宗教、秘密会党的文化内涵,借以说明民间宗教长期生存于传统社会并经常性发动叛乱的原因,并认为会党中“义”的观念有重要的作用,巫术、宗教因素也是会党的纽带,歃血为盟等社会习俗对会党的叛乱有深刻的影响。
梁景之是马西沙与日本学者浅井纪共同指导的博士生,1997年至2002年苦读五年,终于完成《清代民间宗教研究——关于信仰、群体、修持及其乡土社会的关系》的论文。论文不同于以往对清代民间宗教研究的历史学、宗教学方法论,不是具体研究某一派或几派的宗教史,而是把历史学与人类学的方法论结合起来,从众多具体、细小的史料所具有共性与差异性及其系统性入手,对信仰群体,对信仰者修持的方法,神秘体验,都仔细地进行了个案分析。同时也关注民间宗教的乡土性与民俗性,借鉴了主位和辩证的方法,关注史实的生态性,关注民间宗教的教义、经典与宗教实践,经卷教义与口传教义,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共通性与多样性,超越性与区域性,要素与结构等方面的统一。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生尹虎彬完成其论文《河北民间后土信仰与口头叙事传统》,这篇论文运用了民俗学的方法论,对河北某一地区的乡土社会进行了两年时间的一以贯之的专题调查。他对那一地区后土信仰分布状况、核心庙宇的信仰变迁、后土信仰与道教、民间宗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宝卷作为心理的、行为的、仪式的传承文本,考察宝卷与口头叙事传统互为文本的历史意义,这样《后土宝卷》的内涵及现实信仰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了。这些是该论文的独到之处。这篇论文是小中见大的典型,即看起来小,但是把握住这一课题的诸方面问题,反映了一种信仰及其文本历史的、文化上的内在联系。
2005年,马西沙的韩国留学生李浩栽完成其博士论文《弘阳教研究》。该论文是将新近出现的六种弘阳教经卷的解读与对韩祖庙宗教现状的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成果。此后,李浩栽相继发表《韩祖庙会中的宗教文化表现》《明末清初民间宗教的民族观析论——以〈冬明历〉为例》等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陈进国博士是马西沙指导的博士后,其著作《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业已出版。目前陈进国博士正从事东南亚华人华侨与民间宗教的调查研究,2007年完成《困境与再生:泰国空道教(真空教、空中教)的历史及现状》一文,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首次介绍了创立于江西赣州的空道教(空中大道)在泰国的传播史及当前的存在状态。
与大陆学界对民间宗教研究曾经出现停滞不同,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学界对民间宗教的研究基本没有停步。戴玄之从60年代继承萧一山先生秘密社会研究以来,对白莲教系统之青莲、红莲、白阳、青阳、红阳等教派,八卦教系统之各支教派,以及红枪会及不同名称支派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戴先生去世后,经王尔敏整理,其著作《中国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上、下)于1990年12月出版。此外,戴氏著作还有:《义和团研究》《红枪会》。1995年王见川、蒋竹山与戴玄之先生弟子王尔敏、王贤德诸君鼎力编纂《纪念戴玄之教授论文集》。中、日两国学者供稿,日本学者酒井忠夫作序,台湾学者王尔敏作传。内地学者马西沙、韩秉方,中国台湾学者王见川、蒋竹山,日本学者浅井纪、野口铁郎、武内房司分别提供重要论文。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两国三方学者共同用论文纪念集的方式悼念戴玄之先生。
庄吉发主要研究方向在会党、义和团,但也发表过数篇有关民间宗教的有价值的论文,如《清代民间宗教的宝卷及无生老母信仰》(载《大陆杂志》第七十四卷第四、五期)、《清代乾隆年间收元教及其支流》(载《大陆杂志》第六十三卷第四期)、《清代青莲教的发展》(载《大陆杂志》1985年第五期)、《清代嘉庆年间的白莲教及其支派》(《历史学报》第八期)、《清代三阳教的起源及其思想信仰》(《大陆杂志》第六十三卷第五期)、《清代道光年间的秘密宗教》(《大陆杂志》第六十五卷第二期)。2002年,庄氏发表专著《真空家乡——清代民间秘密宗教史研究》。以上这些文章及专著的共同特点是,以第一手的清档案史料为基础的写作。庄氏是台湾地区较早、最多应用档案史料的学者。
郑志明是一位涉猎甚广的研究者。其代表著作有:《无生老母信仰溯源》(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中国善书与宗教》(学生书局,1988年)、《明代三一教主研究》(学生书局,1988年)、《台湾的鸾书》(正一善书出版社,1989年)、《台湾新兴宗教现象——传统信仰篇》(南华管理学院,1999年)等20余部专著。
林万传的代表作是《先天教研究》(1985年)。这部著作是先天教教内经典,加上作者多年考据整理的关于先天教、一贯道、同善社的历史及经典、教义、仪规的一部先天教等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林万传又与王见川一起编纂了《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收集150余种民间宗教经典,共12册,其中不乏珍贵宝卷。王见川、林万传对学者研究的资料贡献是巨大的。
宋光宇的研究以对台湾一贯道现状的调查研究著称。其代表作是《天道钩沉》(1983年自印发行)、《龙华宝经》(1985年)及若干论文,如《从一贯道谈当前台湾的一些宗教文化》(《九州学刊》第2卷第1期)、《中国秘密宗教研究情形的介绍(一)》(《汉学研究通讯》1988年第七卷第一期),专著《天道传灯——一贯道与现代社会》(台北三阳印刷公司)。
王见川是台湾研究民间宗教的新锐,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摩尼教,1992年,王见川著《从摩尼教到明教》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王见川在诸如方腊起义与明教、祆教与摩尼教、摩尼教与明教的异同诸问题上皆有考证和发明,可以和柳存仁、林悟殊有关论文著作并读。王见川研究范围广阔,他利用新发现的史料,对初期黄天道传教弟子及教团分布诸问题都有研究。此后王见川对台湾斋教进行细致及大量的调查,完成他第二部专著《台湾的斋教与鸾堂》(共30余万字,台湾南天书局1996年出版)。王见川还总结一贯道从历史到今日的整体研究史,完成《台湾一贯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增补〈从新史料看一贯道的历史〉》(见张珣、江灿腾合编《台湾本土宗教研究》)。最近,王见川发表《普庵信仰的起源与流传:兼谈其与摩尼教、先天道之关系》,在对普庵信仰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先天道的关键人物极可能是普庵的信仰者,而不只是金丹道人士或大乘教教徒。[※注]
近年台湾年轻学人研究民间宗教的尚有李世伟。作品有《香港孔教学院考察侧记》《澳门同善社之今昔》《“中国儒教会”与“大易教”》《苗栗客家地区的鸾堂调查》(见《台湾宗教研究通讯》及《民间宗教》)。香港学界研究民间宗教者有游子安,《清代善书研究》《善与人同》是游子安对宝卷、善书进行研究的专著。游子安的研究既有历史学缜密扎实的考证,也涉及广阔、深入的调查研究,两者结合终于构筑扎实的作品。
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与香港青松观道教学院联合召开了道教与民间宗教研讨会。与会者有香港本地学者黎志添、廖迪生,内地学者马西沙、韩秉方、侯杰、范丽珠,台湾地区学者李丰茂、谢剑,加拿大学者欧大年(Overmyer Daniel),法国学者劳格文(Lagerwey John)。会后由黎志添主编成《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论集》(学峰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99年1月,共集论文9篇)。
对东南亚华人社会民间宗教研究,也颇值得关注。前辈学者罗香林先生曾著《流行于赣闽粤及马来西亚之真空教》(1962年中国学社出版)。此书对创成于中国江西寻邬县的真空教的创成、创教人廖帝聘生平、创教经书四部经、气功功法以及在东南亚流行的现状、人员构成、教堂、传统与现代社会之关系均有深入研究。陈志明《马新德教会之发展及其分布研究》是对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社会中传播的德教的研究。全书对德教基本特征、在中国的发展、德教四大系统(紫系、济系、赞化系、振系)的发展及教会的分布做了细致的研究。
学界民间宗教研究杂志的出版与发行,以及关于民间宗教文献的编辑也值得关注。王见川与范纯武、柯若朴主编的《民间宗教》杂志已达数辑,对于民间宗教现状(中国大陆、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文章发表大有助力,其中有些篇幅内容新颖、丰富,视角开阔,令人耳目一新。王见川其他工作亦很有意义,如合编纪念戴玄之论文集,合编宝卷经文的出版,都说明他的贡献。濮文起与宋军等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出版了40册的《宝卷》,收集了一部分相当珍贵的文献。这是民间宗教史研究以来第一次公开出版如此众多的宝卷经书,它给国内外研究者以重要的帮助。其后台湾王见川等人合编的《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初编和续编都已经出版,都为12册。2005年由周燮藩主编,濮文起任分卷主编的《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民间宝卷》(共20册)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以上资料可以与40册的《宝卷》相互参照,以作研究之用。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