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关于“白莲教”的论争
来 源
: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19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4 | ||
摘 要
:
|
对中国的民间宗教进行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对“民间宗教”这一概念的界定。加拿大学者欧大年认为民间宗教有“教派的民间宗教”和“非教派的民间宗教”之区分。在《民间宗教志》中,马西沙也明确指出, “所谓民间宗教,是指流行于社会中下层、未经当局认可的多种宗教的统称”,民间宗教这一概念比秘密宗教、秘密社会或民间秘密结社“更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欧大年也指出,在研究中国民间宗教时,不能将民间宗教与一些自愿结社如秘密会社以及不时爆发的农民起义混为一谈。事实上, “教门”一词的使用并非始于明清之际的民间宗教,更不是明清民间宗教的专称。八当代民间宗教的斋醮仪式与民间文艺。 | ||||||
关键词
:
|
民间宗教 宗教 白莲教 教派 民间 宝卷 教门 中国民间 传统宗教 八卦教 中国传统 |
在线阅读
四 关于“白莲教”的论争
字体:大中小
20世纪70—80年代,中外学术界曾经将明、清时代民间宗教统称为白莲教。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者韩书瑞(Susan Naquin)在其著作中将中国的民间宗教以“白莲教”概括之,认为对无生老母的崇拜是其共同的信仰核心。虽然,韩书瑞指出白莲教由一些分散的小集团组成,但是仍然将之统称为白莲教,八卦教等民间宗教是白莲教的支派。在其著作《千年王国运动:1813年八卦教起义》(Millenarian Rebellion in China,the Eight Trigrams Uprising of 1813)中,韩书瑞在第一章the organization and ideology of white lotus sects中即探讨了白莲教的组织形态与教理教义。[※注]显然,韩书瑞已经把白莲教作为论述其他教派的总体框架。日本学者与此不同,他们将明清两代的民间宗教分为白莲教和罗教两个系统。台湾的郑志明先生也认为罗教以无生老母为信仰核心,白莲教以弥勒佛为信仰核心,两教是不同系统的教派。[※注]喻松青则将明清民间宗教都名之曰“白莲教”,并指出明清的白莲教主要包括白莲教、罗教、黄天教、弘阳教、八卦教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各种教派。这些教派的教理教义、信仰、仪式、经典、组织活动的形式都与白莲教大体相同。所以可以将之视为白莲教。[※注]
马西沙认为,明、清时代民间宗教不应统称为白莲教。当然,作为一个曾经深刻影响时代的民间宗教,白莲教在明、清时代仍然留下了某些历史痕迹。在黄天教中,创教祖师李宾,道号普明,继教业者则是普光、普净、普照、普慧等人。这种以普为号,明显地带着白莲教的印记。同样,在圆顿教中,也有“男普女妙”的记载。在江南斋教中,有一个异名同教——一字教,教徒皆以普字为教名。这些标志,无疑地保留着白莲教的某些特点。但是,人们再也找不到一支以西方弥陀净土为信仰,以家庭寺院为组织,以普觉妙道为道号的白莲教了。宋元时代的白莲教,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已融进了波澜壮阔的民间宗教运动的大潮之中,已不具备主宰地位了。元代末年以香会为主要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弥勒信仰、明教、白莲教遭禁。此时的农民起义,多香军即红巾军余党,以崇弥勒下生者居多。明中叶仍有“白莲教”活动,但这些“白莲教”并不信仰弥陀净土思想,而是崇拜弥勒佛。这种“白莲教”仅有白莲教之名而无白莲教之实,本质是弥勒教会的信仰了。这一时期,“白莲教”不但与南宋茅子元所倡白莲教迥然不同,与元代普度的白莲教也没有任何内在联系。明、清时代民间宗教有着多种形态。如今的学者如果仍然将明清时代呈现多样化形态的各种民间宗教统称为白莲教,则违背了历史。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