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5,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19 > 文献详情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

三 犹太教和以色列国

来 源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2019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2
摘 要
犹太一神教的产生与希伯来民族的早期经历息息相关,可以说历史环境孕育了民族宗教,而民族宗教又丰富了民族历史,并为后者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不绝如缕的精神滋养和动力源泉。因此,中国当代学者对犹太教的研究与对犹太民族的关注是同步进行的。徐向群在《以色列的宗教势力和宗教党》和《以色列:宗教政治化》[※注]两文中对以色列宗教党的来龙去脉和它与政治的关系加以梳理,认为宗教势力极大地影响了以色列的政治,原本只属于信仰领域的宗教转而深陷政治斗争的旋涡,这是以色列的现代化进程所理应避免的。另外,黄陵渝也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对耶路撒冷、被占领土等敏感问题的宗教背景做了阐释。
关键词

犹太民族

犹太复国主义

宗教

犹太人

犹太教

宗教势力

政治

犹太文化

中东和平进程

民族

国家政治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三 犹太教和以色列国

字体:

以色列国的《独立宣言》明确指出:以色列公民不分宗教信仰,都可享受社会和政治平等,以色列是一个世俗国家而非神权国家。以色列政府虽没有从法律上明确规定犹太教为国教,但宗教在国家政治和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抛开宗教而谈以色列政治和中东局势是不现实的。在犹太教与以色列国家的研究领域,中国学者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犹太教对以色列政治及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等方面。

张倩红的《以色列史》从诸多方面分析了犹太教在以色列的地位及其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作者一方面肯定了犹太教在犹太民族与文化的形成、发展及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的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了犹太教对现代以色列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的负面性影响,最高拉比总署、宗教法院、宗教事务部在以色列的社会文化、司法、政治等方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宗教势力积极组织政党参与政治选举,并极力在犹太人身份认定问题上施展自己的影响力,这使得以自由、民主标榜的以色列国表现得像一个“半祭司的国家”,使“民主国家”属性打了折扣。作者强调:“在以色列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犹太教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方面是不得不对自身进行改造,荡涤其教条化、礼仪化、体制化的成分,与自由民主社会的一系列现代理念接轨,从而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的潜力,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滋养。”[※注]阎瑞松的《以色列政治》[※注]和肖宪的《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注]对此也多有涉猎。

关于宗教对以色列国内政坛的影响。徐向群在《以色列的宗教势力和宗教党》和《以色列:宗教政治化》[※注]两文中对以色列宗教党的来龙去脉和它与政治的关系加以梳理,认为宗教势力极大地影响了以色列的政治,原本只属于信仰领域的宗教转而深陷政治斗争的旋涡,这是以色列的现代化进程所理应避免的。冯基华在《宗教政党对以色列政局及阿以冲突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尽管以色列是一个世俗国家,但犹太教对犹太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宗教势力能够轻而易举地影响以色列政局的稳定和政府内外政策的实施,严重制约以色列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中东和平进程。但作者认为,政教分离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宗教政党在未来以色列政治生活中很难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注]王彦敏则认为以色列宗教政党在以色列社会生活、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以色列国家“犹太性”的本质反映。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宗教势力对以色列政治的影响将很难被削弱。[※注]

黄陵渝在《当代犹太教》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犹太教对以色列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从政治上看,一方面,世俗政治势力保持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没有向宗教势力做原则性让步;另一方面,以色列的民主体制又为宗教势力介入政治提供了可乘之机。从社会方面看,作为以色列的主体宗教,犹太教的影响深入到以色列社会的法律、教育、社会文化以及中东和平进程等诸多方面。[※注]

以色列建国以来,宗教与世俗始终是斗争中并存。近年来,犹太教尤其是正统派犹太教在以色列政治、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力逐渐上升,世俗与犹太宗教势力的冲突也成为当今以色列面临的棘手问题。王宇在《犹太教在以色列的社会影响力上升》一文中指出,由于近年来以色列国内正统派犹太教势力呈明显上升趋势,激起了以色列内部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紧张。世俗与宗教的冲突也逐渐成为动摇政局的主要社会矛盾,二者的角逐必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困扰以色列政坛以及以色列社会。[※注]

此外,学者们还关注了宗教在中东地区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张倩红在《巴以冲突中的宗教因素透视》一文中从巴以两方面分析了宗教因素对巴以冲突的影响,作者指出,巴以冲突伴随着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而出现,并随着以色列的建国而加深。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尤其对圣城耶路撒冷的热爱是巴勒斯坦问题的难解之结。在这个问题上,以色列宗教政党主张的社会生活犹太化、宗教化和宗教极端思想对巴以冲突应负重要责任,同时伊斯兰教根深蒂固的圣战思想和巴勒斯坦人的报复行为也对巴以和平进程造成了伤害。[※注]陈双庆在《犹太教理念与巴勒斯坦地域争端的关系》中分析了犹太教的理念在巴以冲突中的作用与影响。他认为,“应许之地”的观念不仅强化了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地区的意识,且日益成为一些宗教极端分子用暴力手段破坏阿以和解的宗教依据。[※注]此外,汪舒明对信仰者集团这一很少受到学者关注的特殊群体进行了研究,指出信仰者集团既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障碍,又改变了以色列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加速了以色列政坛政治力量的重组。[※注]另外,黄陵渝也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对耶路撒冷、被占领土等敏感问题的宗教背景做了阐释。[※注]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