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参考文献
字体:大中小
(一)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2]《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4]《普鲁士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5]《同经济主义的拥护者商榷》,《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版。
[6]《革命青年的任务》,《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版。
[7]《世界政治中的易燃物》,《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版。
[8]《书评》,《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打着别人的旗号》,《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版。
[10]《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1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毛泽东致蔡和森信》(1920年12月),载《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3]《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4]《邓小平文选》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
[18]《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
[19]《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
[20]《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21]《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2]钟离蒙、杨凤麟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1集第1册,辽宁大学哲学系1981年(非正式出版)。
[23]钟离蒙、杨凤麟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3集第5册,辽宁大学哲学系1982年(非正式出版)。
[24]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1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5]《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参考》,红旗出版社2007年版。
[2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参考资料选编》,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
[28]梁柱、张守民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四项基本原则》,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梅荣政、张晓红:《论新自由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0]周新城等:《评人道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田心铭、郭宝平:《当代大学生哲学思潮》,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2]田心铭:《认识的反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3]曹长盛等:《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4]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5]刘书林:《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6]王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当代社会走向中的思潮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7]吴雁南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一、二、三、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8]陈振明主编:《政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9]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0]张磊、孔庆榕编:《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1]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42]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社会转型:多文化多民族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3]程人乾:《涡流——20世纪民族主义潮汐透视》,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44]王立新:《美国对外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1904—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6]苏颂兴、胡振平主编:《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47]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的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48]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的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49]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的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0]旷新年:《沉默的声音》,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1]胡鞍钢、杨帆等:《大国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2]王焱:《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53]本书编写组:《当代世界思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54]刘宏、沈山、石淑华:《百年梦寻:20世纪中国经济思潮与社会变革》,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55]白俭成:《理想的角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6]徐大同主编:《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7]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罗志田:《乱世洪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9]曹锦清、陈保平:《中国七问》,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0]房宁、王炳权、马利军:《成长的中国——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1]房宁、王炳权:《论民族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2]高岚编著:《靖国神社的幽灵——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郭汉民:《晚清社会思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邢贲思、李晓兵:《当代世界思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65]张之沧:《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6]顾肃、张凤阳:《西方现代社会思潮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7]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8]王珉主编:《当代西方思潮评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9]麻天祥:《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0]俞祖华、赵慧峰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研究通览》,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1]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2]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参见陈羽水主编《思想与学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73]万斌、张应杭主编:《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西方思潮》,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4]冯宋彻主编:《当代社会思潮名家讲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5]刘黎红:《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6]张卫波:《民国初期尊孔思潮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7]陈黎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78]张太原:《〈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9]殷叙彝:《民主社会主义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80]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81]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2]向卿:《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83]龚鹏程:《近代思潮与人物》,中华书局2007年版。
[84]胡伟希:《十字街头与塔——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5]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6]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7]金钊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读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88]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9]李慎之、何家栋:《中国的道路》,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90]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91]钱理群:《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2]许纪霖:《无穷的困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93]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94]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95]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6]徐友渔:《自由的言说》,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97]秦晖:《问题与主义》,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98]何清涟:《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
[99]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0]汪丁丁:《我思考的经济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01]郑也夫:《代价论——个社会学的新视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102]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103]京伍:《言论中国》,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104][美]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105][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
[106][以]S.N.艾文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7][巴西]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108][美]艾什顿·卡特、威廉姆·佩里:《预防性防御:一项美国新安全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9][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0][澳]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1][以]耶奥·塔米尔:《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112][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113]The long march:the political strategy of Sinn Fein,1981-2007/Martyn Frampton.Houndmills,Basingstoke,Hampshir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8.
[114]Nativism and modernity:cultural contesta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under global capitalism/Ming-yan Lai.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8.
[115]Liberal beginnings:making a republic for the moderns/Andreas Kalyvas,Ira Katznelson.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
[116]The Chinese consumers’changing value system,consumption values and modern consumption behavior/Ge Xiao.Ann Arbor,Mich.:UMI,2006 .
[117]The conceptions of freedo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Chinese American fiction:Gish Jen,Yan Geling,Ha Jin,Maureen F.McHugh/Yupei Zhou.Ann Arbor,Mich.:UMI,2003.
(二)论文类
[1]王锐生:《社会思潮初探》,《东岳论丛》1981年第3期。
[2]刘得福:《略论“社会思潮”》,《求是》1988年第1期。
[3]梅荣政:《是“多元论”,还是抽象人道主义一元论?——评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改革的理论基础》,《高校理论参考》1992年第2期。
[4]张澍军:《社会思潮、普通意识及其相互关系试探》,《哲学研究》1992年第3期。
[5]张澍军:《论社会思潮的发生机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6]刘建军:《论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与消退》,《学术月刊》1995年第2期。
[7]肖锦全:《论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一个层次的构想》,《现代哲学》1997年第1期。
[8]王家忠:《社会思潮的起源、作用及其发展趋势探析》,《齐鲁学刊》1997年第2期。
[9]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评90年代自由主义思潮》,《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第11期。
[10]张晓红:《全球化中的新自由主义评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
[11]梅荣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分析及当代意义》,《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6期。
[12]沙健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反对西式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13]张晓红:《试析新自由主义在西方走向衰落的原因》,《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5期。
[14]张晓红:《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15]梅荣政:《新自由主义的谱系、流变及影响》,《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1期。
[16]郑大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求索》2005年第1期。
[17]沙健孙:《科学地研究、宣传党和人民光辉的斗争历史——兼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2期。
[18]梅荣政、周志平:《“公共知识分子”论是怎样一种思潮?》,《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2期。
[19]梅荣政、杨军:《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透视》,《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
[20]张晓红:《评新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探索》2005年第6期。
[21]梅荣政、王炳权:《论社会思潮总体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10期。
[22]梅荣政、王炳权:《论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控制》,《求实》2005年第11期。
[23]张晓红:《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24]赵存生、宇文利、王永浩:《近年来先进文化问题研究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2期。
[25]梁柱:《论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2期。
[26]陈先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实践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
[27]赵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红旗文稿》2007年第12期。
[28]张国祚:《论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求是》2007年第14期。
[29]危兆盖:《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光明日报》2005年3月5日。
[30]朱学勤:《1998,自由主义的言说》,《南方周末》1998年12月25日。
[31]朱学勤:《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分歧何在?》,载《书斋里的革命——朱学勤文选》,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32]徐友渔:《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开放时代》1999年第3期。
[33]陶东风:《世纪之争: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科学时报》1999年第9期。
[34]陆剑杰:《中国的自由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哲学研究》1999年第11期。
[35]林锦峰:《论社会思潮的预测和疏导》,《现代哲学》2001年第2期。
[36]谢泳:《我们有没有自由主义的传统?》,载《九十年代文存》(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皖河:《利益集团、改革路径与合法性问题》,《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2期。
[38]孙立平:《构建以权利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南方周末》2004年1月1日。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