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129,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文献详情

工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来 源
工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6
摘 要
Auty , R . ,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ization : Sowing the Oil in Eight Developing Countries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arson , R . , Silent Spring , New York , Fawcet Crest Book , Dean , J . M . 。, Gylfason , T . , “ Natural ReSOURCEs ,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Jacobs , M . , The Green Economy , Vancouver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 Kokoski , Mary F . and V . Kerry Smith 。
关键词

review

resourc

稀土

稀土产业

american

natur

journal

develop

Review

定价权

paper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参考文献

字体:

[1]Auty,R.,ReSOURCE-Based Industrialization:Sowing the Oil in Eight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Carson,R.,Silent Spring,New York,Fawcet Crest Book,1962.

[3]Dean,J.M.,“Does Trade Liberalization Harm the Environment?A New Test”,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35(4),2002.

[4]Delucchi,M.A.,Murphy,J.J.and McCubbin,D.R.,“The Health and Visibility Cost of Air Pollution a Comparison of Estimation Method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64(2),2002.

[5]Gylfason,T.,“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

[6]Jacobs,M.,The Green Economy,Vancouver,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1993.

[7]Kokoski,Mary F.and V.Kerry Smith,“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Partial-Equilibrium Welfare Measures:The Case of Climate Chang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7(3)(June,1987),2007.

[8]Krutilla,John V.,“Som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Daedalus,Fall,96(4),1967.

[9]Nordhaus,William D.,“Optimal Greenhouse-Gas Reductions and Tax Policy in the ‘DICE’Mode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Hundred and Fif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1993.

[10]Mehlum,H.,Moene,K.O.,and Torvik,R.,“Cursed by ReSOURCEs or Institutions?”World Economy,2006.

[11]Nordhaus,W.D.,“After Kyoto:Alternative Mechanisms to Control global Warrm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6(2),2006.

[12]Nordhaus,W.D.,“A Review of the-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45(3),2007.

[13]Nordhaus,W.D.,“Economic Aspects o f Global Warming in a Post-Copenhagen Environment”,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 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7(26).

[14]Pepper,D.,Modern Environmentali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0.

[15]Quah,E.and Tay Liam Boon,“The Economic Cost of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on Health in Singapore”,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14(1),2003.

[16]Sachs,J.D.,Warner,A.M.,“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NBER Working Paper,No.5398,2005.

[17]Solow,R.,“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

[18]Stern,N.,“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8(2),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One Hundred Twentie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May,2008.

[19]Stiglitz,J.,“Growth with Exhaustible Natural ReSOURCEs:Efficient and Optimal Growth path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

[20]Stijn,J.P.,“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World Development,2006.

[21]Wadho,Waqar Ahmed,“Education,Rent-seeking and 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MPRA Paper 37831,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Germany,2001.

[22][英]E.库拉:《环境经济思想史》,谢扬举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3]过孝民、张慧勤:《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4]夏光、赵毅红:《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管理世界》1995年第6期。

[25]郝吉明:《SO2排放造成的森林损失计算:以湖南省为例》,《环境科学》2002年第6期。

[26]张复明、景普秋:《资源型经济的形成:自强机制与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7]汪福伟:《关于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的问题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2期。

[28]王先甲、黄彬彬、胡振鹏、徐开钦:《排污权交易市场中具有激励相容性的双边拍卖机制》,《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第6期。

[29]杨丹辉、李红莉:《基于损害和成本的环境污染损失核算——以山东省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7期。

[30]冯宗宪、姜昕、赵驰:《资源诅咒传导机制之荷兰病》,《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第7期。

[31]黄菁、陈霜华:《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32]方建春、宋玉华:《我国在稀有金属出口市场的市场势力研究——以钨矿、稀土金属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期。

[33]廖泽芳、刘可佳:《中国稀土的国际定价地位研究》,《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4]周代数、李小芬、王胜光:《国际定价权视角下的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2期。

[35]贾根良、刘琳:《中国稀土问题的经济史透视与演化经济学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6]李娟伟、任保平:《协调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冲突的路径研究——基于环境退化成本的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5期。

[37]吴一丁、毛克贞:《稀土问题及稀土产业的政策取向》,《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5期。

[38]赖苹、曹国华、朱勇:《基于合作博弈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本分摊研究》,《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第6期。

[39]宋洪芳:《我国稀土产业现状及“十二五”展望》,《稀土信息》2011年第6期。

[40]王月伟、刘军:《基于成本分析的排污权交易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型》,《经济纵横》2011年第8期。

[41]刘慧芳:《我国稀土出口贸易中利益相关方博弈分析》,《财贸经济》2011年第9期。

[42]董君:《中国稀土定价权回归的政策效果及策略选择》,《经济论坛》2011年第9期。

[43]袁鹏、程施:《我国工业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估计》,《统计研究》2011年第9期。

[44]宋文飞、李国平、韩先锋:《稀土定价权缺失、理论机理及制度解释》,《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0期。

[45]向国成、李宾、田银华:《威廉·诺德豪斯与气候变化经济学——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系列》,《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1期。

[46]陈果、张寿庭:《我国稀土定价权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中国矿业》2011年第12期。

[47]董敏杰、李钢、梁泳梅:《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基于要素投入与污染治理的分析》,《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2012年第2期。

[48]马向平、石会峰:《“十二五”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讨》,《煤炭技术》2012年第3期。

[49]周晔:《我国大宗商品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与最优出口关税——以稀土为例》,《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3期。

[50]吴志军:《我国稀土产业政策的反思与研讨》,《当代财经》2012年第4期。

[51]于立新、汤婧:《我国稀土开发与出口战略对策研究》,《国际贸易》2012年第7期。

[52]吴艳芳、王亚萍:《环境税促进稀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财会月刊》2012年第9期。

[53]王俊峰、吴彩云:《中国稀土深加工技术开发的经济博弈研究》,《中国经济导刊》2012年第17期。

[54]王开盛、杜跃平:《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研究》2013年第3期。

[55]陈宾建、吕艳丽:《煤炭资源型城市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实践经验及启示》,《资源与产业》2013年2期。

[56]朱德义:《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和培育策略研究》,《中国物价》2013年第3期。

(工业经济研究所 杨丹辉 金殿臣 渠慎宁)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