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219.8.51,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文献详情

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社会保障与消费、社会保障的筹资与公平性

来 源
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1
摘 要
-
关键词

劳动力

社会保障

城市化

保险

社会保险

流动

设计

围绕

挑战

整合

巨大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社会保障与消费、社会保障的筹资与公平性

字体:

社会保障与消费的关系。孙永勇、黄腾飞( 2010)论证了扩大社会保障开支是刺激内需的一种可行政策选择。姜百臣、马少华、孙明华( 2010)通过构建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前者对后者有引致作用,并且在长期上影响更大,并引申出扩大内需的政策含义。

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的研究。邵宜航等( 2010)在内生增长的时代交替模型中考虑了存在收入差异时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分析表明在收入差距较大时,现收现付的社保机制虽然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能够改善社会福利。郭凯明、龚六堂( 2012)从社会保障和家庭养老的关系角度分析了不同社保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社会保障和家庭养老存在互补关系,通过数值模拟,现收现付制比完全基金制更能替代家庭养老,促进经济增长。各种模拟方法得出了对未来或不同方案的预测。孙翊、王铮( 2010)构建了一个多区域社会保障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考虑了劳动力流动因素和区域间差距调控,考察了城市劳动人口对退休人口的养老支付增加20%以及企业对退休人口的养老支付增加20%这两种情况的后果。第一种情况有利于中央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地方起到负面作用,并拉大城市区域差距,第二种情况缩小了城市和农村区域差距。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研究。朱玲( 2011)利用调研信息和相关数据论证了社会保障体系存在板块分割,农民工保护不足,碎片化养老保险阻碍了劳动力流动,加大了管理成本,需要强调社保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江华、吕学静、王延中( 2012)构建了区域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测算了2001—2010年十年间中国省际和东中西部社会保障的非均衡发展状态,认为省际社保经济公平发展不均衡,但差距在缩小,社会保障流动性不足、财政支持欠缺制度约束、财政依存度风险导致了不均衡,所以需要提高制度流动性。杨菊华( 2011)使用2005年5%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别越大。户籍和参保的准入门槛,如就业的稳定性和参保的连续性,使得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本地居民,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水平显著高于农民工,城市社保制度存在城乡差别、内外差别。胡宏伟等( 201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老年人获得医疗保障,释放了其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会导致增加子女经济供养支出,这个效应在低收入阶层老年人和富裕阶层老年人之间存在差异性,这实际上是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分配不公平造成的,需要建立覆盖城乡、公平的医保体系。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