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218.232.140,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国政治史研究0 > 文献详情

民国政治史研究

吴佩孚

来 源
民国政治史研究0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2
摘 要
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对人物的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著《民国人物传》,从1978年出版第一卷以来,陆续出版了十二卷,该套人物传选取自1905年同盟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近千人,撰写人物小传。当然,对北洋人物的个体研究的论著数量更多,涵盖人物也很多,在此不一一论列,本节仅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等北洋重要人物为例,加以综述。同时,处理好北洋政治与此前的晚清政治(尤其是清末新政)、其后的国民政府政治的关联,借此,北洋政治史研究将会有较大的进步。
关键词

人物

军阀

国民军

政治

论著

传记

军事

大总统

中华民国

史料

冯玉祥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吴佩孚

字体: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吴佩孚是活跃在当时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之一,一度被公认为“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这一时期有关吴佩孚的文献读物很多:《吴佩孚正传》[※注],《吴佩孚历史》[※注];《吴佩孚政史:中国之华盛顿》[※注],将吴佩孚比作中国的华盛顿;《吴佩孚全传》[※注];得一斋主人所编《吴佩孚战史》(出版者不详,1922年),该书分吴氏之身先士卒、吴氏之奇谋神算、吴氏御下之宽严得当、吴氏之功成不居、吴氏行动之坦率、吴氏之勇于负责、吴氏之爱国天性、吴氏之实行军民分治、吴氏之重视民生、吴氏不争军饷、吴氏以舆论为战争之后盾等23章,较为详细介绍了吴佩孚的战史,是研究吴佩孚军事思想方面难得的资料。在吴佩孚生前,还有很多与其相关的文献问世,在此不一一论列。1939年吴佩孚死后,还有很多相关著述问世,著名的有,陶菊隐编写的《吴佩孚将军传》[※注],全书分40节,详细讲述了吴佩孚逃出家乡、从军、升迁,直至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经历,并记述了很多吴佩孚的逸闻趣事(该书1998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再版发行)。

从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吴佩孚被贴上“反动军阀头子”的标签,谈不上什么学术研究,所见也多半是一些文史资料上的忆述文字,例如《全国文史资料选辑》收录韩定山的《吴佩孚过陕见闻》、汤乡茗的《直皖战后直系势力的扩张》、李炳之的《吴佩孚之再起与失败》、黄应乾的《吴佩孚流寓四川五年中的阴谋活动》、陶葊的《吴佩孚与日伪的勾结》等,从上述篇名可看出这一时期对吴佩孚基本持否定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吴佩孚研究逐渐增多,也逐渐步入学术轨道。首先是相关资料的出版,仅在荣孟源、章伯锋主编的《近代稗海》一书中,[※注]就收录了很多与吴佩孚相关的资料,如张一麐《直皖秘史》、无聊子《北京政变记》、陈冠雄《奉直战云录》、濑江浊物《吴佩孚正传》与《直皖战争始末记》等,为此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这一时期,有关吴佩孚的著作大量涌现,成为北洋人物研究中的热门。吴佩孚传记就很多:蒋自强、余福美编著《吴佩孚》;[※注]章君毂编著《吴佩孚传》,[※注]全书五十多万字,较详细介绍了吴佩孚的一生,重点介绍了吴佩孚的军事、政治、社会生活以及围绕这些活动的历史背景和人物。黄国平、任雪芳主编《秀才军阀吴佩孚》,[※注]郭剑林著《一代枭雄——吴佩孚大传》,[※注]何士夫所著《儒枭——吴佩孚》,[※注]董尧著《北洋军阀吴佩孚》,[※注]王希亮著《直系儒帅:吴佩孚》,[※注]等等。进入21世纪之后,许多原先的吴佩孚传记,纷纷修订再版发行:郭剑林著《吴佩孚传》就分别于2000年、2006年再版,[※注]王希亮的《吴佩孚全传》于2001年再版发行,[※注]董尧的《北洋儒将吴佩孚》也再版发行。[※注]章君毂所著《吴佩孚传》也于初版20年后再版。[※注]这些传记多半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读物,易于被社会读者接受,这些书籍的修订重新出版,说明了社会上对吴佩孚的了解需求在增加。这一时期,与吴佩孚相关的史料也在整理出版,如唐锡彤、胡震亚主编的《吴佩孚档案资料选编》,[※注]等等。此外,大量有关吴佩孚的论文发表,其中不乏佳作,如耿云志的《吴佩孚与苏俄及北京知识界——军阀生涯的一段插曲》,[※注]考察了吴佩孚作为舆论界所谓“比较开明的军人”实力派,在1922年至1923年间与苏俄及北京知识界的交往,认为苏俄及北京知识界都曾非常关注吴佩孚,并力促其与孙中山合作,但最终归于失望。其他论文在此不一一论列。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致,学界对吴佩孚的评价也日渐公允,如今一般认为:一方面,吴佩孚对历史有过负面作用,他参加了军阀混战,镇压过“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等;但另一方面,在面对日本疯狂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吴佩孚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日本入侵、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拒绝出任伪职等,值得肯定。

学术研讨会也是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1999年12月,中国史学会与烟台市历史学会合作在吴佩孚的故乡山东蓬莱举行首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推动吴佩孚乃至北洋军阀史的研究,颇有作用。2004年4月,由山东省历史学会及其下属胶东人物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蓬莱再次召开,此次研讨会对吴佩孚研究的视角更加多元化,有些学者独辟蹊径,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吴佩孚进行考察,寻找吴佩孚的思想渊源,剖析他的精神世界。这次研讨会的一项成果是《吴佩孚历史资料汇编》出版,共三辑:第一辑为唐锡彤主编《吴佩孚文存》,收录了吴佩孚的著作、演讲词、诗词、函电等相关资料,是研究吴佩孚生平与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第二辑《吴佩孚研究文集》,收录了与会40余位研究者40余篇文章;第三辑是马宣伟所著《吴佩孚在四川》,[※注]学界对吴佩孚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但对吴佩孚被北伐军打败逃匿四川及其逝世的过程,往往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记载与考察,马著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在较为坚实的史实基础上,以吴佩孚流寓四川五年为主,在清末民国军事、政治的格局中,记叙了吴佩孚的生活趣闻、轶事、诗文、书画。2007年9月,第三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蓬莱召开,会后出版了《吴佩孚研究——第三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集论文近四十篇,展示了近年来关于吴佩孚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2009年12月,“第四届吴佩孚研讨会”再次在山东蓬莱举行。与会期间,“吴佩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无疑,这将进一步推动有关吴佩孚的研究。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