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52.14.189.148,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 > 文献详情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一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文本文献研究

来 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3
摘 要
该研究是从源头上直接以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文本、文献为基础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其发展历程、思路、主要思想、观点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一方面,借助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陆续出版,我国中共中央编译局重新校订、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虽然截至目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的部分卷次仍在编辑出版过程中.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mega

MEGA

手稿

出版

学者

政治经济学

德意志

编辑出版

马克思主义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一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文本文献研究

字体:

该研究是从源头上直接以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文本、文献为基础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其发展历程、思路、主要思想、观点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文本、文献研究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著作的翻译文本入手;其二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文本、文献为基础。

20世纪7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国内外学界把此版简称为MEGA2或新MEGA)的陆续编辑出版,为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文本、原文献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行研究的可能性,该版以其完整性、真实性、原创性、过程性和资料性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所重视,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的新局面。

一方面,借助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陆续出版,我国中共中央编译局重新校订、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虽然截至目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的部分卷次仍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但这些最新编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文本、文献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研究提供了最新的(中)文本资料。

另一方面,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陆续出版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依据新MEGA而进行的研究工作的展开、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也逐渐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在一定范围内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热情。但是由于语言的掣肘,真正以新MEGA为依据进行研究工作的学者仍然局限于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尽管如此,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进一步激发了年轻学者加入这一研究阵营的热情。近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有着良好外语基础的年轻学者,选择了以新MEGA作为文本、文献的基础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行研究。

纵观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新MEGA的关注和研究工作的展开,我们看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者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第一,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版、第二版及其编辑方式、编辑原则、编辑历史、编辑精神的介绍,使国内学者了解了MEGA2或新MEGA的内容、规模和编辑进展,使其走进了中国学者的视野。

第二,通过对MEGA2的阅读,从对翻译文字与原文字的比较中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思想有了更加具体、精确和确切的认识,从深层次展开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研究。

第三,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手稿文献、写作顺序的分析,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思想的进程、修改过程、合作方式都有了新的认识。

第四,通过对《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共产党宣言》等文本、文献的研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过程、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立场、观点上的共同性和方法上的差异性进行了较为具体深入的研究。

由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不完整、不成熟状态,使得即使依据新MEGA尊重客观材料的精神也难以进行令人满意的编辑整理,因而第二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根据原计划一拖再拖,至今没有出版,而历史考证版第一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本身,主要是第一篇第一章,是与考证精神不相符合的剪贴组合产品。目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四个部分中唯一编辑出版齐全的是第二部分,即《资本论》及其前期的政治经济学手稿部分,这一部分只有一卷中的一个分册还处于编辑过程中。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有出版,只是未完成的手稿,但是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由于人们将《形态》看作是“青年马克思”向“成熟马克思”、“人本主义的马克思”向“科学主义的马克思”转折的标志,更是由于《形态》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的成熟标志。而《形态》手稿的整理、编辑和出版过程却从两个方面引发了人们对这些传统观念的进一步思考:第一,《形态》的第一卷第一章作为阐述唯物史观理论的主要部分是未定稿、未形成稿,甚至包含着难以定位的片段;第二,这一章几乎完全是恩格斯的誊写笔迹,马克思的笔迹仅仅在修改和边注中出现。

由于《形态》手稿的特殊情况,《形态》手稿的出版也并非一帆风顺,从其出版历史来看,《形态》手稿第一篇第一章最早的德文版于1927年由苏联的梁赞诺夫(ДавидБорисовичРязанов)编辑出版;1932年MAGA1 第5卷出版了由阿多拉斯基(ВладимирВикторовичАдоратский)编辑出版的拼贴组合版,这个版本也是后来德文全集版、英文全集版和中文全集版等版本的基础;2004年《2003年马克思恩格斯年鉴》根据MEGA2的出版精神和原则,编辑出版了这一章节,作为MEGA2的试验版,这也就是该章至今的最新版本。以该版本为基础的最新研究成果有魏小萍的《探求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郑文吉(韩国)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MEGA文献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翻译出版)。

以新MEGA为基础对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政治经济学手稿的重新阅读,至少从两个方面启发了人们对马克思的再思考,其一是恩格斯编辑前原马克思文献的编辑出版,这为我们直面马克思的手稿提供了机遇。我们知道恩格斯晚年放下自己手中正在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竭尽自己余生的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地从事马克思遗稿的编辑整理工作,他所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一个研究者形成的研究思路,尤其是未成熟的研究思路,在经过他人的整理而被表达出来时,为了使其具有可读性,就必须经过加工和修改,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遮蔽原作者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只有在原始资料中才能被发现,这是新MEGA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意义。

国际马克思研究小组“国际马克思理论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rxian Theory,简称ISMT)将非德语世界的马克思学者与德语世界的马克思学者,将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新MEGA的编辑出版人员,将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者与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结合了起来,专攻《资本论》及其政治经济学手稿,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前期经济学手稿以新MEGA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小组自90年代成立以后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已囊括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固定成员,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宣读其研究成果。笔者也偶尔参与他们的活动,不过由于缺乏参会经费,并不能有规则地参与其交流和讨论。由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理查德·贝洛菲尔、罗伯特·芬奇(意大利)编辑出版的该小组研究论文集《重读马克思》已于2010年由东方出版社翻译出版。

另外,《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成为原文本研究的一个热点,该著作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其手稿的特征,使其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文本。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翻译出版了纪念政治经济学大纲150周年的《马克思的<大纲>》,该著作由意大利青年学者默斯托编辑,搜集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在不同国家的编辑出版历史。2011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翻译出版了日本学者内田弘的《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该著作以MEGA2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文本,对该著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阅读、研究,尤其是借助于新MEGA资料对文献、文本的阅读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依据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教条主义认识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有效的纠正;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随着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文本研究所提供的新资料、所取得的新进展,对人们的固有认识定式的冲击,以及新MEGA所提供的原文献的不确定性、原文字的隔阂,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难以直接阅读新MEGA的学者带来了两种具有反差性的心理反应:或者是对新MEGA的研究寄予过高的奢望,希望新MEGA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能够避免苏联解读模式一切弊端的马克思,由此产生对新MEGA的盲目崇拜心理,或者是由于习惯了传统的思维定式而为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思路、新解读的不确定性、新呈现的文献资料所困扰,因而对新MEGA产生恐惧症,尤其当新MEGA资料所呈现的马克思,在一些方面也会像常人一样其思想有着客观来源,并且在一些问题上会发生困惑、犹豫、反复、甚至出错时,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在解构马克思。

这两种都是不恰当的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及其研究成果的态度。究其原因,对于那些习惯于传统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而又受新资料、新思路冲击,但是又难以直接阅读新MEGA的部分学者来说,一方面容易在想象中夸大新MEGA的魅力,从而将新MEGA神秘化、神圣化;另一方面,又不切实际地期待新MEGA研究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完美无瑕的、能够抵御一切针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诘难的马克思。这两种态度与新MEGA研究精神所追求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恰恰是不相容的。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强调,新MEGA的基本特征是呈现原文本、原创作过程,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阅读资料。借助于新MEGA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这点不可忽视。对新MEGA加以无限拔高或者使其神秘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样期待新MEGA的研究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万能的、能够回答、解决一切时代问题的马克思,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新MEGA的研究不仅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功底,而且需要非常好的外文功底,对于一般研究者来说,语言障碍是最直接的掣肘。为了从源头上准确理解和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文版的各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译版本,仍然是我们最基本的阅读和研究文本,仍然是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可靠资源。

新MEGA向我们呈现的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认真地对待人类思想宝库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态度,正确地对待新MEGA提供的资料,借助于新MEGA所提供的资料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进行更加准确、深入、系统的研究,一方面,我们就能够更加容易地、更加主动地参加国际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学术讨论,拓宽与国际马克思主义学者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念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提供指导作用,因而这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