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191.137.190,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4 > 文献详情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研究与创新路径

来 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4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22
摘 要
最早介绍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专著为1995年出版的《越南的社会主义》 [ ※注] 。如:清华大学陈明凡在《越南民主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文介绍了越南民主化改革,认为民主化是越南政治革新的一条主线,受到广泛好评,越南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注] 。南京大学201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郑志琴的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越南本土化研究》 [ ※注] ,较为完整的介绍了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成果,包括胡志明思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越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及执政党建设等。
关键词

越南

越共

社会主义

胡志明

马克思主义

革新

越南共产党

文献综述

实践

本土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研究与创新路径

字体:

越南的革新始于1986年召开的越共六大。在越共六大上,越南共产党提出,革新首先是思维的革新,由此启动了越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的重新认识,从而开启了越南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创新的新阶段。回顾过去28年来的发展历程,越南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研究与创新主要通过如下几个路径:

1.从苏东解体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20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严重的危机。在越南国内,不少人对社会主义也失去了信心,对越南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否正确产生了疑问,越南的社会主义经受了巨大考验。在越共七大(1991)上,越南首次提出了胡志明思想的概念。为了统一思想认识,1992年5月,越共中央书记处发出指示,同时部长会议主席签署决定,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学科全国通用教材中央指导编撰委员会,并设立“KX—10号计划”研究项目,组织全国范围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工作者和教员参与该项研究和调查工作。1996年教材中央指导编撰委员会发行了《关于当代马列主义的若干问题》[※注]一书,作为越南编撰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学科全国通用教材的最基本指导方针。该书不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同本国当时的形势紧密联系,着力解决革新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不仅批驳了反社会主义势力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种种攻击和曲解,而且特别着重澄清东欧剧变后在人们思想中存在的种种疑虑和模糊观念。根据该书的结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实质上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即集中计划化模式的垮台,而不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倡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垮台;历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当前这段曲折,这将使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变得更长,但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本书提出了越南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并且结合时代特点和越南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越南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观点。因此可以说,《关于当代马列主义的若干问题》是越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奠基性成果,标志着越南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研究的开端。

2.通过对本国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不断丰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越共九大前后,越南政府相关部门就设立了多个国家级课题,对越南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全面总结,探索今后的发展道路,为越共十大报告做准备。其中,由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阮德平主编的国家级1号课题《关于社会主义与越南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出版专著,全面总结了越南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越南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并就越南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建设提出了观点和建议。[※注]实际上,本书的观点完全代表了越南共产党在越共十大前对“什么是越南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越南社会主义”两个问题做出的解答,是越南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越南的实际,并通过总结实践而得到的符合越南特点的理论成果,因而也可以看成是越南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或民族化。

2006年越共十大召开前后,越南理论界对20年来的革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以此为据提出越南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方向。代表性著作有:越共政治局委员、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苏辉若等主编的《1986—2005年党的理论思维革新过程回顾》(上、下册)[※注]。该书分别由越南国内研究政治、经济、文化、党建、外交和军队建设等各方面的顶级专家撰写相关内容,对越南20年来理论与实践的革新成果进行了高度总结和概括。

越共十一大前,越共中央采取同样的方式,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组织国内主要的理论家对过去五年和革新25年的成果进行总结,为越共十一大报告的起草做准备。相关理论成果有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主编的《当前形势下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注]、阮唯贵、阮必远主编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越南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理论与实践》[※注]和范文德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注]等。与此前不同的是,越共十一大前越南理论界对越南政治系统的革新更加关注,目的是为越南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目标提供论证。

3.在与错误思潮作斗争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除了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总结而得出正面的理论成果外,越南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创新还始终伴随着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并从斗争中总结教训,进而更加坚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念。

在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国的理论界曾有人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越南理论界也受到影响,再次讨论越南的“道路选择”问题。针对此现象,原越共政治局委员、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阮德平在《人民报》上发文指出:“尽管世界变了,但时代没有变。我们党、我国人民和我们国家,依然坚持走时代之路——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时代就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注]阮德平的这篇文章在越南和我国理论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再次对越南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方向定了调。而在越共十一大前后,越南决定要对1991年通过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进行补充和修改,有人乘此机会再次攻击马克思关于经济社会形态的理论和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越南理论界再次出现理论交锋。越共中央党内阮富仲、苏辉若和阮德平等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顶住各种压力,最终继续保留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的名称,只在其后加上了“2011年补充和发展”。新纲领继续强调当前越南依旧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形势依然复杂。

当前,越南理论界正为越共十二大的召开准备理论材料,在越南思想界再次出现了激烈的斗争,要求越南重新选择道路、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再适合越南的论调再次响起。为此,越共机关杂志《共产主义杂志》在2013年年底刊登了主编武文福的文章,驳斥了“马列主义是外来且来源于西方的所以不再符合越南”的错误观点。[※注]

4.通过合作和比较研究,借鉴他国经验,形成本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000年,中越两国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分别在北京和河内举行了关于两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研讨会,对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中越两国都派出政治局委员发表主旨报告,并且邀请了两国理论界的知名专家参会,参会论文汇编成文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注]。之后,作为本次会议的继续,从2003年开始,中越两国每年轮流举行两党高层理论研讨会,分别由两党政治局委员率领两国理论界的专家参会,就两国社会主义经济主旨模式、执政党建设、群众路线、金融危机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截至2013年已经举行了9届研讨会。越南非常重视中越研讨会的理论成果,并且已经把这种交流模式扩大到其他国家,分别与古巴和老挝建立了类似的理论研讨会机制,与社会主义国家经常就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这为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