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43,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语言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文献详情

文学、语言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音韵学研究

来 源
文学、语言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5
摘 要
本时期的古汉语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各种新的思路和观点不断出现。与应用中心主编《中国文字研究》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编《简帛》 、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主编《简帛研究》等专业学术刊物,也为古文字学和出土文献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学术阵地,为学术研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国外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何莫邪( Christoph Harbsmeier ) ,代表作《威廉·冯·洪堡的语言哲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语法研究》 , 《中国传统语言与逻辑》 。阿兰·贝罗贝( Alain Peyraube ) ,代表作《汉语历时句法— —给予式的演变》 , 《古汉语虚词词义》 (与AndréLévy合作) ,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 。
关键词

汉语

量词

出土

训诂学

古文字

语言

文献研究

商务印书馆

方言

简帛

训诂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音韵学研究

字体:

汉语音韵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三年来随着研究理论的不断更新、新的研究材料的不断发掘、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改进,音韵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年间共召开了两次全国音韵学会年会。2010年8月,中国音韵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山西大学召开,参会学者160余人,会议主题是纪念“中国音韵学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暨高本汉在山西大学执教并调查方言一百周年”。宁继福发表了题为“团结,奉献,为繁荣祖国的音韵学继续前进”的讲话,山西大学成立了“高本汉研究中心”。会议收到论文159篇,与会学者就高本汉研究、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山西方言与其他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与域外汉字音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国音韵学研究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乔全生当选为会长,杨军为秘书长,刘广和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2年8月,厦门大学举行了中国音韵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汉语音韵学第十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黄典诚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150人与会,递交论文154篇,内容包含黄典诚学术思想、汉语方言、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音研究五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新面貌。其中,上古音研究的材料与方法、台湾学者的音韵学与诗词韵律研究以及近代汉语语音文献的新开拓等议题引起较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2011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举办了第三届汉语历史音韵学高端论坛,2012年10月13日,温州大学举办了第四届汉语历史音韵学高端论坛,与会代表分别从方言语音、古诗词戏曲的韵律、《中原音韵》的语音、文献材料的汉语史价值、中古音的构拟、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很多学者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三年来的主要学术成果:上古音研究比较重视对出土文献资料和古文字材料的应用。《秦汉楚方言声韵研究》(杨建元,中华书局2011年版)系统整理了马王堆帛书中的借字与被借字、扬雄《方言》中的楚方言标音字,通过与《诗经》音系、《淮南子》音系的比较,对秦汉时期楚方言的声母、韵部系统作了研究。

《蒋藏本〈唐韵〉研究》(徐朝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通过将蒋藏本《唐韵》与其他韵书的细致比较,以翔实准确的数据,证明了蒋藏本《唐韵》与《切韵》系列韵书有同源关系。《蒋藏本〈唐韵〉研究》旁征博引,胪陈了丰富的文献材料,考察了历史文献中《唐韵》相关资料近百种,借鉴前辈学者的研究方法,对蒋藏本《唐韵》现存州、郡、县名进行更为周密的梳理,得出了与前贤不同的结论,即提出蒋藏本《唐韵》当是开元本。而《倭名类聚抄》、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等书征引的“孙愐”或“唐韵”方是天宝本《唐韵》。该书还对敦煌文献中的若干韵书残卷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音韵学与方言学的结合是近年来音韵学研究的热点,《宋代四川语音研究》(刘晓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提出了两个假说:一是比较了宋代蜀方言和闽方言的语音特征,指出两者存在亲密关系的假说;二是比较了宋代四川方音和现代四川方音,发现两者相似度很低,根据南宋末年战争和移民现象,提出“宋元四川方言历史断层说”。

《中原官话音韵研究》(段亚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以中原官话154个方言点的材料为依据,以中古、近代有关中原官话的音韵文献为历史参照,在历时发展和共时特征的二维平面上对中原官话语音分化、组合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自主音变是中原官话语音演变的主要形式,接触演化只是在个别方面起了补充作用。

利用域外语音资料研究近代音的主要有《〈四声通解〉今俗音研究》(孙建元,中华书局2010年版),《四声通解》的“今俗音”反映了当时北方汉语语音系统、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来龙去脉、北京话的形成等问题,该书以《四声通解》今俗音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人们了解16世纪的汉语官话音有一定的价值。

《日本汉语音韵学史》(李无未,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日本汉语音韵学史的著作,论述了日本汉语音韵学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和历史贡献,分专题对日本汉语音韵学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全面展现了日本汉语音韵学的真实面貌。对日本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汉语音韵学著作进行了介绍和客观评述;也有选择地对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流派和代表人物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与中国学术的渊源关系及学术差异,也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汉语的历史探讨:庆祝杨耐思先生八十寿诞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版)是其弟子朋友自发组织,撰写学术论文成集,为著名语言学家杨耐思祝寿。论文内容涉及古代及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等。

《郑张尚芳语言学论文集》(郑张尚芳,中华书局2012年版)收入作者几十年来发表于各个杂志的论文50余篇,涉及方言学、音韵学、民族语言学、语言比较等各方面。特别是在方言学和语言比较上,作者有独到的视角和方法,提出自己的理论和研究结果,对研究中国语言的学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