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进程及特征
来 源
:
|
新中国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70年 \ 上篇 产业经济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27 | ||
摘 要
:
|
从工业化史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世界上也只有约10亿人实现了工业化,而中国的工业化则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大国的工业化,因此,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对整个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颠覆性”的影响,中国是否实现了工业化,不仅仅事关一个国家能否繁荣富强。利用这个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工业化进程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到2015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快速地推进到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 》 ,是中国响应制造业信息化的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势而制定的一项深化工业化进程的战略。 | ||||||
关键词
:
|
工业化 工业化进程 改革开放 信息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水平 全球化背景 赶超 人口大国 |
在线阅读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进程及特征
字体:大中小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现代化因素”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到19世纪60年代,伴随着早期洋务思想的“采西制”“制洋器”“兴机器制造”的经济主张,出现了相对于传统手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这种现代机器生产较之手工生产“省费倍微,售价既廉,行销愈广”。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开启了自主的工业化进程。1949—1978年是传统的、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探索阶段;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苏联的赶超经济战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探索。其基本特征包括:(1)国民经济底子薄,人民生活穷困,这是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基本背景;(2)工业化的目标是快速赶超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家工业体系,解决国内市场需求;(3)工业化是在封闭的国际环境下推进的,除了同苏联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些贸易往来,与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没有产品流通;(4)为了实现赶超的战略目标,将国家全部资源集中在发展重工业上,并采取高关税、高估本国货币等方式来推进进口替代。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1)国民经济基础仍然较弱,国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2)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区别于上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3)改善国民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富裕是工业化的基本目标;(4)工业化的四个基本战略是促进农轻重工业均衡发展,促进产业的高级化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积极利用外资和国外市场,梯度的区域经济发展。由于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人均国民收入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成为一个工业大国,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陈佳贵、黄群慧,200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成功经验至少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建设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保持工业化进程的连续性。二是遵循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促进工业化进程的高级化。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内外双源”发展,构建“内源性”和“外源性”全面的工业化动力机制。四是探索正确的区域工业化模式,注重发挥工业园区的作用(黄群慧,2013)。
如果放到世界工业化史中去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伟大的现代化进程。具体而言,中国工业化进程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征(黄群慧等,2017)。第一,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具有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中国的人口超过了所有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和。从工业化史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世界上也只有约10亿人实现了工业化,而中国的工业化则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大国的工业化,因此,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对整个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颠覆性”的影响,中国是否实现了工业化,不仅仅事关一个国家能否繁荣富强,还决定着整个人类的现代化进程。第二,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长期、快速推进的工业化。我们把工业化划分为前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利用人均GDP、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人口城市化率、第一产业就业占总体就业比重五个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取发达国家这五个指标在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经验数值范围作为标准值,可以构造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利用这个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工业化进程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到2015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快速地推进到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第三,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工业化,中国各地区工业化进程差异之大在工业化史上实属罕见。由于梯度发展战略,以及各个区域资源禀赋、工业发展基础差异等原因,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不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步降低的梯度差距。第四,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外向型的工业化,不仅得益于上一轮全球化背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中国工业化进程也会对未来全球化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上一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功推进了低成本的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找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从工业化视角看,“一带一路”推出,表明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产生更大的“外溢”效应,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也将给全球化带来合作方所需要的一体化的服务方案。第五,中国实现的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是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工业化。中国所实现的工业化,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工业化,而是信息化时代以信息化引导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下的工业化。2015年提出的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响应制造业信息化的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势而制定的一项深化工业化进程的战略。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