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苏联解体后的苏联问题研究
来 源
:
|
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70年0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0 | ||
摘 要
: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新中国对苏联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重视的。新中国的苏联问题研究,既受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也受苏联及俄罗斯国内对苏联问题研究的影响。苏联的民族政策是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联解体后,学者们根据新公布的材料,对苏联民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苏联的联邦制、列宁和斯大林的分歧、苏联在民族地区的“本土化”政策、对少数民族的迁移、赫鲁晓夫时期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自治理论等都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这一时期的著作不同程度上都使用了一些新的材料,研究的问题很具体,基本实现了苏联问题研究在史实方面的创新。 | ||||||
关键词
:
|
学者 苏联问题 经济政策 苏联 学术界 社会主义 富农 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民族政策 经济体制 |
在线阅读
三 苏联解体后的苏联问题研究
字体:大中小
1991年的苏联解体,苏联成了一个历史的存在,但这不意味着苏联问题研究的终结,只能说苏联问题由之前的现实问题变成了历史问题。苏联问题仍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如果说前一时期的研究基本上是要从学术上解放思想,那么,苏联解体后对苏联问题转向了更深刻、全面的研究。这一阶段的苏联问题研究主要有:一是翻译、整理苏联解体后的大量解密的苏联时期的档案,丰富苏联史的史实;二是根据史实对新问题和旧问题进行重新研究。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在史料的翻译方面出版了一系列文件集。[※注]在研究方面,不仅推出了大量的有关苏联问题的文章,也出版了大量的著作。苏联解体后,对苏联解体问题的讨论成为热点,关于苏联解体的论文集和著作出版了不少。[※注]也出版了大量研究苏联时期各类问题的专著。[※注]
就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来看,研究的内容更丰富,既有对老问题的新研究,也有对一些重要问题的争鸣,还研究到了以前没有研究的一些重大问题。
学者们关注最多的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一时期学者们已经不再是对苏联重大问题作简单的价值判断,而是对一些重大事件的事实本身进行探讨。典型的例子就是苏联时期“大清洗”问题。学者们根据各自掌握的材料和标准对大清洗的时间和人数进行了考证,展开了争论。[※注]对内战及俄国革命中的德国经费问题,学者们也对过去的提法提出了新的看法。[※注]
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是整个20世纪20年代俄共(布)党领导集团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苏联解体后,中国学术界又对这一理论的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一国社会主义”与“闭关锁国”的关系、列宁与“一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标准等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注]关于斯大林模式的概念、作用、危机与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等问题以及马林科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等,国内学者也展开了争论。[※注]
苏联的民族政策是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联解体后,学者们根据新公布的材料,对苏联民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苏联的联邦制、列宁和斯大林的分歧、苏联在民族地区的“本土化”政策、对少数民族的迁移、赫鲁晓夫时期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自治理论等都有了新的认识。[※注]改变了过去夸大列宁和斯大林在民族问题上的分歧的状况。
关于十月革命问题,除了原因、影响、意义等传统选题外,这些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注]这一时期还有一些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赫鲁晓夫改革、贝利亚事件、苏联文化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对苏联发展变化宏观认识的重要成果。[※注]
苏联对外政策是这一时期的学术论文又一个关注的重点。中苏关系问题研究者较多,涉及早期中苏关系问题、抗战胜利前夕的苏联对华政策、“外蒙古”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等。学者们基本上认为苏联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着民族利己主义的企图,对华政策完全是以服从和服务于本国利益为出发点。[※注]也发表了一些关于苏联外交政策的文章。[※注]
苏联解体后中国学术界对苏联问题的研究比解体前的研究更加深入了,改变了之前有些研究完全割裂苏联不同时期之间联系,以前一个时期否定后一个时期或以后一个时期否定前一个时期的状况。而且这一时期的著作不同程度上都使用了一些新的材料,研究的问题很具体,基本实现了苏联问题研究在史实方面的创新。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