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129,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 文献详情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第四节 禁止外币流通

来 源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 上篇 中国经济“站起来”(1949—1978)
作 者
-
浏览次数
4
摘 要
清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造成封建统治的瓦解,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中国的币种设计也开始陷入混乱状态。1935年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以前,市场上除了银两、银圆混用外,不少地方银行(主要为省行) 、外国银行、私营行庄也都发行过在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尚不包括各革命根据地和伪满蒙政权发行的货币) 。除了美钞、港币广为流通外,在市场上还流通着英镑、法郎、叨币(新加坡币) 、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各样的外币,除苏联及东北亚国家外,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场。货币的统一,为新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奠定了金融基础。
关键词

货币

流通

国民党政府

金圆券

发行

外币

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

外国货币

中国市场

铸造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第四节 禁止外币流通

字体:

一 货币乱象

清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造成封建统治的瓦解,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中国的币种设计也开始陷入混乱状态。1935年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以前,市场上除了银两、银圆混用外,不少地方银行(主要为省行)、外国银行、私营行庄也都发行过在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尚不包括各革命根据地和伪满蒙政权发行的货币)。仅就银圆来说,就有鹰洋(因上有鹰的图案而得名,又称“墨西哥洋”)、龙洋(因上面有龙的图案而得名,清政府铸造)、大头银洋(又称“袁大头”,上有袁世凯头像,北洋政府铸造)、船洋(因上面有帆船图案而得名,南京国民党政府铸造),此外还有英国、法国、日本过去发行的银圆;如果再算上地方政府铸造的成色低的各种银圆,其种类达几十种之多。

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试图结束混乱,实现货币统一。随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的货币统一愿望落空,而且法币(纸币)的发行造成了通货膨胀。从1936年6月到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额增加了1445亿余倍。剧烈的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飞涨。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实行第二次币制改革时(用金圆券取代法币,按1∶300万比价收兑),发行金圆券,1元金圆券的购买力按当时的物价可买5升米;但从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物价上涨了6441326倍,此时1元金圆券的购买力只相当于9个月前的0.000000155元,这时连一粒米也买不到了,一粒米的价格已变成130金圆券了。[※注]

抗战胜利以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尽管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和禁止金银、外币流通,强迫人民将其兑换成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但是并不能阻止金银、外币的广泛流通。在城市,金银、外币实际上已经取代了金圆券成为市场流通中的等价物;在乡村,由于银圆、铜币等硬通货不足,以物易物在市场流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粮食、布匹在许多地方成为市场交换的等价物。

剧烈的通货膨胀也为外国货币占领中国市场打开了大门。除了美钞、港币广为流通外,在市场上还流通着英镑、法郎、叨币(新加坡币)、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各样的外币,除苏联及东北亚国家外,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场。据估计,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流通的美钞约有3亿美元,港币约有5.8亿港元。港币发行量的一半流入了华南。

二 禁止外币流通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金融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必须控制在国家手中。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告成立,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人民币”。

为保障人民币的发行与流通,人民政府规定人民币为新中国的本位币。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人民政府加强外汇管理,制定了外汇管理办法,禁止一切外国货币在中国市场上流通。政府规定: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侨民,凡持有外国货币者,必须在限期内,按规定牌价到中国人民银行或其指定机构兑成人民币,或者作为外币存款换取外汇存单;因公务或旅行进入中国国境者所持有的外币和票据,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设在边境的兑换机构兑成人民币或作为外币存款;一切外汇业务,包括国际贸易结算、国际汇兑、外汇买卖,都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或在其监督下由指定的银行经营。

三 建立人民币市场

为了有效制止金融投机,使人民币尽快驱逐金银,占领市场,同时又不至于引起人民币过量发行,人民政府采取了禁止金银流通和低价兑换的冻结政策。同时,各地人民政府在颁布禁止金银计价流通私相买卖的法令后,即组织行政力量和人民群众严厉查缉金银投机活动。

随着城市经济中人民币地位的确立,工作的焦点集中在广大农村中货币的统一上。1950年3月统一财经之后,政府采取了促使人民币下乡的三项经济措施:一是税收,即政府在乡村征收的各种税费,除公粮外,一律征收人民币,以促进人民币的流通;二是通过农贷和押汇(埠际押汇和进出口押汇),使人民币深入农村;三是通过大力开展城乡物资交流,即鼓励工业品下乡和大量收购农副产品,使人民币取代银圆和实物交换,占领农村市场。财政、金融、贸易三大经济手段相互促进,迫使银圆基本退出市场,以物易物的比重也大为缩小,人民币终于深入农村。货币的统一,为新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奠定了金融基础。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